他是赵一曼的丈夫,也是任弼时的大舅子,还有个身份同样很不简单

追梦的年 2024-03-28 23:05:01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涌现了无数巾帼英雄,像苏联的卓娅,中国的赵一曼,她们都极大地鼓舞了本国人民斗争下去的勇气!

不过在这里问一个问题,你知道赵一曼的原名叫什么吗?

说起来赵一曼的身份一度非常神秘,1950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赵一曼》上映,由此这个抗日女英雄名字传遍了大江南北。当时她的家人都看了这部电影,但根本不清楚她的具体身份。

直到1955年,赵一曼昔日的几位战友通过照片辨认,确定这位女英雄原名叫做李一超,曾是上海机关工作人员。

她是个值得我们敬佩的人,事迹也已被人广为熟知,其实她的丈夫陈达邦的身份同样也不简单!

陈达邦1900年出生于湖南长沙的一个书香门第,他的姑姑嫁给了任弼时的父亲任振声,两家也算是姑表亲。他与任弼时年龄相仿,自幼就很玩得来,还曾一起在长沙求学。

他们俩的关系还不止如此,陈达邦有个小两岁的妹妹陈琮英,与任弼时是青梅竹马,1926年嫁给了任弼时,所以陈达邦就成了任弼时的大舅子。

亲上加亲后,任弼时决定带陈达邦走上革命道路,他与陈琮英联名写信到长沙老家,动员陈达邦报考黄埔军校。

陈达邦也是一位爱国之心,见信后当即南下考入了黄埔第六期,次年入党后又被组织派去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深造。

与他一同出发的共有数十人,每十人编为一组,陈达邦被指定为其中一个组的组长,李一超就在他的小组里。

李一超出生于四川宜宾的一个地主家庭,从小没吃过什么苦,在船上颠簸吐得一塌糊涂,是陈达邦在一旁悉心照顾,才让她的情况好转,因此李一超生出了感激之心。

到了苏联后,李一超并不熟悉俄语,所以学习的效率很慢,也是陈达邦耐心辅导,让她以最快的速度适应了国外的环境。久而久之,两人就互相生了情愫。

1928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期间,两人经校方批准结为夫妻,在苏联也度过了两年的幸福生活。不过李一超怀孕后,回乡的思绪异常强烈,经组织批准后,她先行回国,而陈达邦则继续留在苏联深造。

当时两人谁都没想到,这一去就是永别。

李一超回国后不久生下一子,取名为“宁儿”,她考虑到自己从事的是秘密工作,随时有可能会牺牲,为了让儿子有一个安稳的成长环境,她将一岁多的宁儿寄养在了陈达邦兄长陈岳云家中。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李一超主动请缨前往东北支援抗日事业,由此开始使用化名“赵一曼”。她努力发动群众、建立游击队,曾担任过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第二团政委,实在是女中豪杰。

可惜当年抗日的形势并没有完全展开,加上有叛徒的出卖,李一超最终于1936年英勇就义。

这一切,远在国外的陈达邦一无所知。

其实李一超回国没多久,莫斯科中山大学就解散了,陈达邦就成为了莫斯科外国出版社中国印刷部主任,在这里,他与印刷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1935年,吴玉章在法国巴黎创办《救国时报》,陈达邦被调过去主持印刷业务,担任《救国时报》印刷部主任兼印刷厂厂长。

本来共产国际曾想将《救国时报》迁往美国印刷出版,就让陈达邦在巴黎等待着接受任务,但左等右等,始终没能等到成行的那一天。

其他的中国人陆陆续续回国,陈达邦在巴黎待着也感觉不能发挥什么作用了,便于1942年启程回国。

陈达邦刚回国时暂没有栖身之所,就去投靠在重庆开印刷厂的兄长陈岳云。在这里,他第一次见到了自己的儿子宁儿,并且知道了自己妻子前往了东北再也没有回来过,他心里也明白,妻子恐怕是凶多吉少了。

之后的抗战时期,陈达邦就利用自己在国外学会的先进技术,帮助兄长的印刷厂做事,极大地提高了印刷速度以及印刷质量,使他们印刷厂的客户迅速增多,业务持续扩大。陈氏两兄弟也声名远播,被誉为“印刷之王”。

新中国成立后,迫切地需要一套属于自己的货币,这时长期从事印刷工作、掌握当时最先进印刷技术的陈达邦就引起了高层的注意。在董必武、吴玉章的极力举荐下,陈达邦进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印刷局,负责新版人民币的印刷工作。

后来陈邦达还作为中国人民银行国外业务局专门委员秘密前往苏联处理印钞事务,从新版人民币的字体图案,到克服印刷流程中的技术难关,再到最后的装箱运输,可以说每一步都有陈邦达的参与。

1955年,第二套人民币正式发行使用,当时对稳定国家经济起到了极大的作用,陈邦达在此事上贡献良多,这个身份也挺值得骄傲的!也是在同年,他才得知赵一曼原来就是自己的妻子李一超。

事情还要追溯到1953年,李一超的姐姐李坤杰写信给周总理,希望能知道妹妹的下落,李一超当年曾在上海中央机关工作过,是周总理的下属。

但因为过去太多年,周总理一下子没想起来李一超是谁,就委托妇联主席蔡畅和劳动部副部长刘亚雄帮忙找寻,但她们也不清楚情况。

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工作的陈琮英是了解李一超的,也知道李一超大概率成了烈士,只是怎么也无法将李一超和赵一曼这两个名字联系到一起。她将李一超前往东北的消息告之李坤杰后,事情又僵住了。

不过李坤杰没有停下寻找的脚步,通过多番努力,经李一超原来的战友及东北革命烈士纪念馆确认,那个电影中一心革命无惧死亡的赵一曼,就是李一超!李坤杰1955年将这个消息写信告诉了陈家,此时距离李一超就义已经过去了19年。

在战争年代,一个分别或许就是永别,没有谁会愿意离开自己的亲人,但很多人为了革命还是抛弃了这一切。

像赵一曼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英雄,真的令人由衷敬佩!

0 阅读: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