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国难财”?疫情几年他捞金222.8亿,登顶富豪,扬言活到120岁

漫聊小知识 2024-10-07 14:20:53

当年马云笑称自己是《笑傲江湖》中武艺高超的大侠“风清扬”。

没想到有个人比他还“狂”,他直言:“马云要是风清扬,那我就是金庸!”

不仅如此,他更是扬言自己能够掌控生老病死,最少也能活到120岁!

疫情三年,其他企业风雨飘摇,偏偏他狂发“国难财”,捞金223亿,就连任正非都称他为“神人”!

本文信源来自官方媒体【红星新闻】,具体链接赘述在文章结尾,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他就是汪健,华大集团的创始人兼董事长。

或许大家对华大集团并不熟悉,但在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的时候,正是汪健带领团队在第一时间直奔武汉抗疫最前线,仅仅用了十天时间,就建成了能够每天检测上万人的“火眼”实验室。

不仅如此,汪健团队还迅速推出了一套最完整有效的核酸检测方案,他本人还强烈倡议要将精准检测和诊断提高到与临床治疗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以此才能避免更多人被感染。

从此,防疫工作开始了大规模核酸检测的流程,汪健还制定了分层管理的计划,这样的模式不仅在国内获得了有效实行,更是在国外得到了广泛应用,为全球抗疫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持。

与此同时,华大基因也在疫情三年间迅速崛起,获得了高达223亿的巨额利润。

然而,也正是如此,疫情过后,汪健面临着不小的争议。有人质疑他利用疫情牟利,发“国难财”实在是令人不齿,但也有人认为这是科技创新带来的正当收益。

面对质疑,汪建表示:"我们的目标是用科技造福人类,盈利只是让我们能够持续创新的手段。"

其实,这并不是汪健第一次参与大规模抗疫行动。

早在200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SARS疫情席卷全国,给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这场危机中,汪建看到了机遇。

他带领团队潜入病毒研究第一线,仅用36小时就成功破解了SARS病毒的基因序列,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关键信息。

随后,汪建团队更是迅速研制出了SARS病毒诊断试剂盒,并无偿捐献给国家。这一举动不仅彰显了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感,也为汪建赢得了广泛的赞誉,更让他一战成名。

不过谁又能想到,这个既懂商业又懂生物科技的集团董事长,当年就是个农村来的穷小伙呢?

1954年,汪建出生在湖南省一个偏远的山村。那是一个物资匮乏、生活艰难的年代。小汪建从小就体会到了生活的不易,但也正是这种艰苦的环境培养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

村里的条件虽然简陋,但汪建对知识的渴望却丝毫不减。他常常在昏暗的油灯下苦读,即使在农忙时节也不忘带着书本下地干活。他的勤奋和聪明很快就在村里传开了,大家都说:"汪家的小子真是个读书的料。"

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汪建成功考入了湖南医科大学。这对于一个农村孩子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跨越。在大学里,汪建如饥似渴地汲取着医学知识,为自己未来的科研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79年大学毕业后,汪建并没有满足于现状。他继续深造,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1983年,他考入北京中医学院,开始了新的学习旅程。在这里,他不仅学习了中医理论,还接触到了现代生物科技的前沿知识,这为他日后的研究方向奠定了基础。

1988年,34岁的汪建迎来了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他获得了赴美留学的机会,踏上了追求更高学术成就的道路。在美国,汪建有幸参与到了人类基因组计划这一划时代的科研项目中。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一项旨在破译人类全部基因信息的国际合作计划。对于汪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和机遇。他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个项目中,日以继夜地工作,只为能在这个领域有所突破。

然而,科研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汪建和他的团队遇到了无数的困难和挫折。有时候,一个实验需要反复进行数十次才能得到理想的结果。但汪建从不气馁,他常常鼓励团队说:"科学就是要不断试错,每一次失败都是成功的铺垫。"

1994年,汪建毅然决定回国创业。当时的他已经40岁,许多人都觉得他"太老了",不适合创业。但汪建却坚信,自己的黄金时代才刚刚开始。

回国后,汪建在中科院工作,同时筹划着自己的基因项目。然而,他多次申请国家支持都未能成功。面对重重困难,汪建并没有放弃。他说:"如果连尝试的勇气都没有,又怎么能期待成功呢?"

2000年,汪建和他的团队终于在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取得了重大突破,完成了1%的基因测序任务。这个成就让中国成为继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德国之后,第六个完成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的国家。

紧接着,汪建又带领团队投入到了水稻基因组测序的竞赛中。面对来自日本的强劲竞争,汪建和他的团队夜以继日地工作,最终在2002年成功完成了水稻基因组图谱的绘制,为中国农业科技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尽管争议不断,汪建和他的团队从未停止过创新的脚步。2007年,他们完成了中国人基因组图谱的绘制,这是中国在基因科技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这项成果不仅提高了中国在国际基因研究领域的地位,也为个性化医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或许是因为常年在基因领域工作,汪健本人的性格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他认为只要掌握了基因规律,一切生老病死都是可以控制的,对此,他甚至还自信的表示,自己一定可以活到120岁。

这种言论被一些人认为过于狂妄。尽管基因科技确实在医疗健康领域有巨大潜力,但完全掌控生老病死目前仍然是遥不可及的目标。

但汪建不仅冷冻了自己的细胞以备未来研究,还冷藏了自己的基因,期待死后重生。这些行为反映了他对基因科技未来发展的极大信心,当然这也被一些人视为过于异想天开。

不仅如此,华大基因公司的雕塑都写着“永存永生”的理念,还摆放着一只猛犸象,因为汪健不止一次的说过自己想要复活已灭绝的猛犸象的愿望。

甚至于对员工的管理,汪健都表示他要求自家员工要活到100岁,远远超过国家健康中心所统计的79岁的指标。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华大基因实施了一系列严格的健康管理措施。

不仅严格监控员工的饮食、计算卡路里,还会控制三高的心脑血管疾病,鼓励肥胖的员工多运动,关闭电梯等等。

甚至还会在电梯屏幕上显示员工体重信息,对超重员工实施警告制度,包括黄牌警告和红牌警告,对不达标员工实施惩罚措施,如降职和降薪。

这些措施虽然出发点是为了员工健康,但也引发了一些关于隐私权和人权的讨论。

不过,在汪健的管理下,华大基因的6000名员工共生育了1300多个孩子,且无已知严重出生缺陷案例。这一成果被汪建视为公司基因技术应用的成功范例。

2023年5月21日10时28分,70岁高龄的汪建再次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刷新了中国人登顶珠峰的最年长纪录。

这次登顶距离他上一次成功登顶已经过去了14年,充分展现了他过人的毅力和体魄。值得一提的是,华大登山队在此次登顶过程中还传回了全球首份来自世界之巅的超声图与脑电数据,为高海拔人体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除了征服世界最高峰,汪建还挑战了地球上最深的地方——马里亚纳海沟。这一壮举不仅展示了他对极限挑战的热爱,也为深海生物基因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样本和数据。

在汪建的带领下,华大基因已经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基因科技公司之一。公司不仅在基因测序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还在生命科学研究、精准医疗等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华大系已有两家上市公司:华大基因和华大智造,汪建担任两家公司的董事长。

汪建的商业成就也得到了认可。根据2023年胡润百富榜,汪建以235亿元的个人财富位列第223位,彰显了他在商业领域的成功。

汪建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他的言行常常引发热议。然而,正是这种敢想敢说、勇于挑战的精神,推动了基因科技的不断进步。尽管他的一些言论可能过于激进,但他在基因科技领域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将能更客观地评价汪建及其领导的华大基因对人类健康事业的影响。无论如何,汪建的故事都将成为中国基因科技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来源: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