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薛高、梦龙等高端雪糕纷纷折戟,他们到底做错了什么?

安青食食 2024-04-19 03:14:54

文 | 食悟(ID:food-gnosis)

夏天转眼就要到了,但种种迹象显示,高端雪糕可能已经进入寒冬。

先看国产高端雪糕的代表——钟薛高。在此前经历“晒不化”“烧不化”的质量争议、又背负了“雪糕刺客”的名号后,钟薛高元气大伤。近期,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显示,钟薛高食品(上海)有限公司及公司法人林盛被限制高消费。公开信息还显示,包括欧福蛋业、中通快递等在内的多家供货商、物流、服务商因合同纠纷将钟薛高告上法庭。

在“官司缠身”的同时,媒体报道,3月份在北京有不少雪糕批发商都表示,钟薛高在年前已不供货、厂家已处于停产状态。而此前围绕钟薛高的欠薪、裁员、办公室退租、经销商甩货、账号停更等负面传闻更是满天飞。

2024年钟薛高全国经销商大会的经销商数量从此前500多个锐减到100多个,大会主题被定为“至暗时刻,向光而行”。“至暗时刻”这四个字,恐怕是钟薛高面临困境的最真实写照。

不过,今年日子不好过的高端雪糕,也不止钟薛高一家。3月19日,联合利华在全球官网宣布,将分离包含梦龙等知名高端品牌在内的冰激凌业务。虽然联合利华官方表示此举有利于冰淇淋业务自身的发展,但业界认为,冰激凌业务近年不及预期的表现,才是联合利华真正要“弃子”的原因。

联合利华2023年财报显示,其冰淇淋业务营收为79亿欧元,基本销售额增长2.3%,销量则下滑了6%,是联合利华五大事业群里销售额增速最低的。财报中也坦承,联合利华冰淇淋2023年的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都在下降。

那么,陷入当前的困局,高端雪糕们究竟做错了什么?

成也高价,败也高价

2018年成立的钟薛高,寓意“中国人自己的雪糕”,可以算作是国产中高端雪糕的先行者。

擅长品牌营销的钟薛高出道后就热度不断,2018年在“双11”期间,钟薛高依靠售价66元1支、只卖1天的厄瓜多尔粉钻雪糕,走进消费者的视野,也立住了自己高端雪糕的“人设”。

根据食悟的专业研究,事实上,大部分钟薛高雪糕的售价在15元左右,不过消费者此前对雪糕的价格认知大略都在10元以下,十几元、甚至几十元的雪糕定价拔高了钟薛高的品牌调性,高端网红雪糕在网上的销售也快速起势。

销售数据能够说明一切,2018年“双11”,钟薛高2万支单价66元的厄瓜多尔粉钻雪糕在15小时内售罄;在仅成立一年后,钟薛高在2019年销售额就突破了1亿元、全渠道销量破1500万支;2021年5月份-2022年5月份,钟薛高营收高达8亿元,卖出1.52亿只雪糕,同比增长176%。在各大电商平台的同类销量榜单中也多次夺魁,风头一时无两。

食悟留意到,在这段高速发展期,钟薛高的“贵”并没有招来消费者的明显反感。有马迭尔和中街1946的成功在前,林盛一开始就定位要“做中国最好的雪糕”,高举高打。早期很多购买钟薛高的消费者,除了尝鲜外,也感慨得到了买雪糕的新体验,颇为肯定高端雪糕带来的“情绪价值”。

从宏观角度来看,彼时国内消费群体处于消费升级快速上升期间。消费者乐意为高价位、高质量、高服务、高情绪价值的产品和服务买单,超高消费、超额消费、超前消费是一个明显的趋势。

这一时期的“贵”,成就了钟薛高。彼时资本领域对于新消费风口的看重,也让钟薛高成为了资本的新宠儿,最高时在A轮融了2亿元。

不过,钟薛高成在高价上,跌跟头也在高价上。从2020年前后,钟薛高实际已开始布局线下,自此,“贵”的人设开始在更大范围传播,也开始慢慢掺杂了对品牌不利的因素。

真正导致钟薛高口碑急转直下的,是2022年6月份发生的“烧不化”事件,当时有网友发现钟薛高晒不化、烧不化,质疑是添加剂过多。

虽然此后钟薛高官方和业内不少人士都回应,用加热雪糕方式来评判质量好坏并不科学,钟薛高也回应产品只使用了极少量的食品乳化增稠剂,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添加,但在高昂的价格面前,质量却被人指摘,钟薛高也彻底背上了“雪糕刺客”的名号,受到此次舆情危机重创。

兴于线上,困于线下

从本质上看,钟薛高遇到质量舆情、价格舆情的危机,很大程度上与其选择进军线下有关系。

线上电商渠道卖雪糕,在钟薛高之前的品牌鲜有尝试,困难点在于极大的冷链物流成本。不过,从线上电商起家的钟薛高,也吃到了互联网的红利。电商渠道价格透明,高举高打的战略能够精准触达到目标用户。消费能力足够的人群乐意去为除品质外更多的附加价值买单。

但线下渠道则正好相反,价格的透明度低、消费者购买预期与实际支出不匹配,导致了钟薛高的贵成为了一种原罪。

想象这两种场景,在小区的店铺里面,冷柜中错综排列的雪糕大部分都是没有明显价格指示的,本以为3元、5元的雪糕,一结账却发现价格上了两位数,大部分消费者都有了所谓“背刺”的感觉。

在大型商超的消费场景也没有好到哪里去,与线上比价、主播喊价不一样,在商超消费的时间是分散且匆忙的,无法把较长时间聚焦在一个单一的产品之上,即使标明了价格,结账时被高端雪糕“天价”吓一跳的情况也常常存在。

根据食悟的专业研究,概括来讲,线上渠道让高端高价的钟薛高筛除掉了不愿意为其付费的人群,准确定位到了年轻爱尝鲜、有消费能力的人群,但是线下渠道却无法做到这一点,把高昂的价格赋予到雪糕这一品类上,极易出现舆情,这也是“雪糕刺客”危机出现的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自降身价,左右为难

消费者喊贵,我降价还不行吗?答案很残酷,确实是不行。

高端雪糕要走进下沉市场,属实左右为难。今年3月份钟薛高就因为降价又上了热搜,#钟薛高售价从60元降到2.5元#,再次刷屏。

实际上,2023年3月份,钟薛高就推出了3.5元一支的新品Sa’Saa, 仅供线下销售,噱头是该款产品由AI参与设计研发,内部代号称作“钟薛不高”。林盛当时对媒体表示,决定回到基础,重新审视产品本身,但事实上,很多消费者都觉得Sa’Saa的定价与钟薛高高端雪糕的设定格格不入。

根据食悟的专业研究,经济学上有一个极简版的需求法则,也就是说,商品的价格上涨几乎总是引起对其需求量的降低,相反,价格下降会增加需求量。不过,有一个特例被称为韦伯伦商品,粗暴来看就是我们所谓的奢侈品。对于奢侈品而言,“高价”是其商品最重要的特性之一,商品价格越高,商品需求也越高,因为这种商品能满足购买者的虚荣心,也是财富与地位的炫耀。

在高端雪糕遇到舆论危机后,钟薛高转而瞄向下沉市场,“高端”“下沉”两手都要抓的想法对于品牌的定位是毁灭性的打击。举个例子,如果有一天爱马仕也走进了奥莱,大家还会觉得它值得买吗?事实确如此,如果一个定位于高端消费的品牌贸然降价,不仅无法得到下沉市场,同时也会丧失原有的高端市场。

当然,现实中消费者不会从经济学的角度去分析这个问题。更直接的反应是,原来卖66元一支的雪糕突然3.5元也能买到,那是不是说明曾经的钟薛高不仅从价格上“背刺”了消费者,还从质量上“欺骗”了消费者,这样反而把此前所有的指控都坐实了。

不过,很难简单去说钟薛高降价是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因为保持高价也未必能够顺利度过难关)。从雪糕这一品类跳出去,新消费品牌选择“向下”的不止钟薛高一家。例如新茶饮行业的天花板喜茶、奈雪等,近两年来也不断降价促销,除了定价向中端品牌看齐外,经营模式也发生变化,纷纷开放加盟,同时还孵化了不少主要定位于下沉市场的子品牌。

例如,2020年3月份,喜茶推出子品牌“喜小茶”,主打下沉市场,喜茶的定价一般为30元左右,而喜小茶的定价却在6到16元,但喜小茶并未坚持很久,口碑举步维艰,在2022年11月份左右基本就从市场退出了。

同样,奈雪旗下的“台盖”也预计在2024年陆续关闭,成立初始,台盖价格更为亲民(客单价在16元左右),被奈雪主打用来做加盟,表现一度可圈可点,但2022年后随着各新茶饮品牌定价回归到15到20元主流价格带,失去价格优势的台盖开启了亏损之路,反而拖累了奈雪的整体表现。

反向消费,网红失灵

总结来看,高端品牌的下半场不好走,前路也颇有阻碍。尤其对于高端雪糕而言,挑战恐怕更大。

根据食悟的专业研究,最重要的两个因素:

一是消费升级的顺风恐怕很难再如原来那样单纯猛烈了。

目前购买者的消费力不再能很好地支撑起高端雪糕的消费市场,随着消费者变得更加理性挑剔,不再单纯追求品牌的网络热度,更加注重质量、实际价值、性价比、消费体验,仅仅依靠高价策略的网红品牌,很难再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二是电商时代的红利越来越薄,线上渠道的获客成本也越来越贵了。

2022年以来,传统电商流量见顶,继而流量成本、获客成本也水涨船高、数年间翻了几倍。对于靠营销起家、出圈的网红品牌而言是巨大的挑战。如果再加上冷链成本,这笔账对于注重线上渠道的网红高端雪糕,可能更难计算了。

此外,再从雪糕这一品类来看,其业务本身也极具特殊性。

雪糕品类受制于季节性需求变动。同时,区域性分化明显,一些地方品牌可能只覆盖1、2个省份,但是经营已久的线下渠道和经销商优势,不容易在一朝之间被网红高端品牌所攻破。

实际上,中国雪糕市场的格局多年来一直未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冰淇淋/雪糕行业趋势报告(2022版)》显示,伊利、和路雪、蒙牛、雀巢4家雪糕/冰淇淋品牌线下市场份额合计达51%。而据艾普思咨询统计,2022年雪糕销售旺季期间,钟薛高的销量占市场份额约为5.24%,排名前三的和路雪、伊利、蒙牛,合计占据了超过40%的市场份额。可见,即使在陷入困局之前,钟薛高也还未完全撼动头部品牌的市场份额。

联合利华在财报中说得很“直接”,其冰淇淋业务2023年的市场份额以及盈利能力都在下降,原因是全年的销量受到高价格弹性的影响,消费者购买更便宜的价值型产品的影响,而且与上一年相比,欧洲等地方的夏季天气条件不太有利,导致冰淇淋全年的表现不佳。

实际上,不仅是国内的新消费在向下沉市场探索,从全球范围来看,高端雪糕,甚至新消费品牌都在因为全球消费者消费能力的缩水,遭遇逆风。

0 阅读: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