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新区“飞地”干子村的古今简介

乐咏生活 2024-09-26 03:04:56

原创 朱文怡

今天向大家介绍位于湘江新区西南侧一处“飞地”——干子村。 干子村又名“干字村、鉴子村”,位于今湘江新区的含浦街道最南端。村庄东临靳江河,地势西高东低,东西向长约5公里,南北向长约2公里,面积8.2平方公里。

“含浦街道”这一名称的由来也有着悠久的历史背景嘞!

相传,在明朝初年“洪武屠湘”事件之后,湖湘大地十室九空,人口匮乏。朱元璋便下令,命江西的部分百姓迁徙至湖湘地区繁衍生息。从那时候起,湖南、江西两地的百姓们便互称“老表”了。

而今天的“含浦街道”一带,在明朝初年,也因当地土人尽皆殒命,又从江西九江迁徙来新的人口而发生了地域名称的变更。当江西九江人迁来此间落户并发迹后,又在当地建设了名唤“九江庙”的庙宇用来睹物思乡,寄托情感。

据陈先枢老师介绍称,旧时的九江庙位于靳江河中游之北岸,临江曾有一小街,居民数十户,店铺十余家。又盛产石灰,量多且质地上乘,故而名驰三湘;更兼靳江河东到湘江,水运便捷;又兼乡间大道南达坪塘。故九江庙一带地盘虽小,也渐成闹市。

清朝康熙年间的诗人张埴,曾过之子港,出靳江往长沙,途经九江庙一带并留有诗曰:《出靳江往长沙溪行即景》

之子港何之,曲潭流几曲。

两岸薜萝垂,半篙春浅绿。

草际野花香,鸳鸯暖自浴。

把钓忽惊飞,鱼小竿陆续。

旋取活流烹,引满酌醽醁①。

颓然醉复醒,消受溪光足。

注释①“醽醁”的读音是 líng lù。醽醁是古代一种珍贵的绿酒,以其独特的颜色和风味而闻名。它的酿造方法目前已经失传。根据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的解释,酒的颜色有不同的称呼,其中“绿曰酃”,醽即是绿酒的一种。

在古代文献中,醽醁常常被用来象征宴席上的高贵和享受,如“密宴既集,醽醁不撤”所描绘的场景。 此外,醽醁也与其他历史人物和事件有关,例如《抱朴子·嘉遁卷》中提到的“寒泉旨於醽醁”,以及《荆州记》中提到的渌水酿酒的故事。这些记载不仅反映了醽醁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也体现了它在中国酒文化中的重要影响。

可沧海桑田,而今,明初兴建的九江庙早已消失不见,当地人也不知在何时因庙名而称呼当地为“九江庙、九江乡”。从光绪年间《善化县志》里的善化县乡域图可知,当地更名为“九江乡”的历史,或可追溯到晚清或民国时期。

建国后到1951年这段时期,干子村隶属于九江乡,被称作“干字村”。到了1958年,该村属坪塘人民公社管辖。1962年,该村属析建的九江公社。到了1984年,该村又属更名的九江乡所辖。

到了1995年6月间,九江乡比原来更大了。随着撤区并乡镇的一些政策实施,原来的学士乡也并入九江乡,直属望城县政府管辖 。

1998年2月间,九江乡撤乡建镇,当地镇名却因“九江”、“学士”两个称谓皆具历史文化特色而一时难以抉择。遂采用境内原含浦庵之名,改镇名为“含浦镇”。

根据清朝光绪年间修的《善化县志》记载,含浦庵,县西南二十五里,秩江。奉观音大士,灵庇一方。旧时的含浦庵位于六都含浦山顶(旧称寒浦山),据清光绪年间修庙捐款的功德碑记载称,含浦庵古名通润寺,明清以来为长沙河西六都著名古刹。庵分前后殿,木柱结构,前殿中心有菩萨三尊,宝相庄严,十分雄伟。大门联云: 西乡福地;南海慈航。

2008年6月15日,含浦镇成建制自望城县划至岳麓区管辖 。而今,旧时的含浦镇早已更名为“含浦街道”,而干字村也随之变成了如今的干子村。

2020年间,干子村被岳麓区规划定义为都市休闲农业区;2023年间,评定湖南湘江新区含浦街道干子村等29个村为“长沙市‘五型’示范村”;2024年1月,据湘江新区卫生健康局介绍称,将批准设置集体形式的“长沙市岳麓区含浦街道干子村卫生室(非营利性 政府办)”,并拥有“预防保健科/全科医疗科”这些诊疗科目。

如今的湘江新区“飞地”干子村内盛产“夏黑、阳光玫瑰、红宝石”三个品种的葡萄。在2022年间,葡萄收获季节里,该村种植的“夏黑”品种葡萄销售近3吨。干子村除了盛产葡萄外,还盛产红萝卜、乡里腊肉、稻田鱼、蔬菜等等。 作者: 朱文怡

谢谢您的阅读!

长株潭 古今故事集

本文真实有效,图片及资料源自权威机构发布的资料信息!只为积极宣传家乡,为家乡发展做点贡献…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