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尚没能成功上任兖州刺史,故史料记载较少,很容易被忽略。
但他却是袁术选择北上陈留的主要原因。
(兖州刺史金尚)
京兆三休金尚是三辅京兆杜陵人,杜陵是西汉宣帝刘询陵墓所在,位于今西安市东南,初举孝廉。(《陶潜集·卷十》摘《三辅决录》)
长安城内还有一支金氏望族,即西汉名臣金日磾之后,后来的武陵太守金旋就出自城内这支。
不出意外的话,城内城外这两支金氏,有一定程度的血缘关系。
金尚字元休,与同郡的韦休甫、第五文休都很有名气,被人们称为“三休”。(裴注《三国志·吕布传》引《典略》)
韦休甫就是后来的凉州牧韦端,曾和钟繇一起调解过马腾与韩遂之间的矛盾。(裴注《三国志·马超传》引《典略》)
被征入朝为太仆后,儿子韦康在荀彧的举荐下接任凉州牧。(《三国志·荀彧传》)
(韦端和儿子韦康先后任凉州牧)
父子先后牧凉州,荣耀一时。(裴注《三国志·荀彧传》引《三辅决录注》)
第五文休叫第五巡,是东汉前司空第五伦之后,父亲第五种官至兖州刺史,身为公族。
178年,“三休”通过察举制同时被举荐入京,其中第五巡被征辟为太尉府佐吏。(《陶潜集·卷十》摘《三辅决录》)
金尚就这样也到京都洛阳做了官。
对比其他“二休”,可知他出身高贵又有名望。
南“依”袁术191年朝廷西迁长安,那是回到了金尚的主场,有了家族加持,自然更是混得风生水起。
(朝廷迁到长安对金尚仕途有利)
192年四月兖州刺史刘岱死,王允任金尚东出接任兖州刺史,结果还没到,曹操已被兖州那些州官自发迎为了兖州之主(裴注《三国志·吕布传》引《典略》),于东平国寿张县大战青州黄巾(《后汉书·孝献帝纪》)。
李傕四月起兵往西,五月开始攻长安,六月城破。
带兵抵达兖州西北司隶境内的金尚尴尬了,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长安是回不去了,想去兖州上任,曹操肯定不答应,曹操背后的袁绍自然也不会答应。
河内的张杨又在董昭的劝说下,助曹操向李傕朝廷上贡,而关系变得亲密。(《三国志·董昭传》)
当时关东是二袁争霸的局面,能帮他去兖州的就只有南边南阳的袁术了。
(金尚进退两难的尴尬处境)
于是“(金)尚南依袁术”。(裴注《三国志·吕布传》引《典略》)
这个“依”是依赖、依靠的意思,金尚仍留在司隶东部,想着当兖州刺史,并没有南下投奔袁术,只是派去了使者联系。
接下来讲依据。
“南下”会师封丘有人搞曹操即袁绍的兖州,对袁术自然是好事。
但192年的袁术在与袁绍的争霸中已很被动,抽调不出有效的人手去帮金尚。
到了193年春,刘表断袁术粮道,袁术已无法在南阳立足。(《三国志·武帝纪》)
保守点,可以直接往后来的淮南迁,即使汝南太守徐璆阻拦,收拾他还是轻轻松的。
(此时的袁术至少有两个选择)
但还可以利用金尚这颗棋,让从小啥都不缺的袁术选择保守,不是他的风格!
于是集中所有兵力物力,弃家带着所有家当北上兖州陈留郡。
后来吕布取徐州后,与袁术互相拉拢时,袁术在信中写了吕布对他的“三大功”,其中一条如下。
昔(193年春)将金元休(金尚)向兖州,甫诣封丘,为曹操逆所拒破,流离迸走,几至灭亡。将军(吕布)破兖州,(袁)术复明目于遐迩,其功二也。--裴注《三国志·吕布传》引《英雄记》
这里的“将”字面上理解成“携带”也可以,“扶持”也可以,但结合语境当是“扶持”的意思。
袁术举家北上陈留,带上金尚有什么好说的,他是在给吕布说这次北上的目的,是为了“扶持”金尚做兖州刺史。
(到时兖州不可能是刺史说了算)
结果被曹操打得差点灭亡,吕布后来袭曹操的兖州,帮袁术出了口恶气。
金尚当时的方位,《后汉书》写得很明白。
昔金元休南至封丘,为曹操所败。将军伐之,令术复明目于遐迩,功二也。--《后汉书·刘焉袁术吕布列传》
袁术北上陈留后,屯驻封丘(今河南省新乡市东南部),金尚是领兵“南至”封丘与袁术会师。
(金尚南到封丘与袁术会师)
这明显更合理。如果金尚直接带兵到南阳投奔了袁术,他想做兖州刺史的事就不知猴年马月才会办了,自然是借着兵权在握,一举达成目标才明智。
金尚与黑山军、于罗夫(袁)术引军入陈留,屯封丘,黑山余贼及于夫罗等佐之。--《三国志·武帝纪》
袁术北上陈留时,还有司隶河内郡的黑山军,和南匈奴的于罗夫部雇佣军帮忙,却没提金尚。
人家朝廷派来的合法兖州刺史,被曹操鸠占鹊巢,好意思提吗?
虽然豫州的颍汝葛陂黄巾是听命袁术的,但黑山黄巾却并非是颍汝黄巾拉来的兄弟伙,更有可能是金尚拉来的支持者。
(于毒曾在东郡之战被曹操袭老家)
河内黑山军的首领叫于毒,与朝廷派来的刺史合作不只这么一次。
193年袁绍反攻鹿肠山于毒老家时,一同斩杀的就有朝廷派来的冀州牧壶寿。(裴注《三国志·袁绍传》引《英雄记》)
于毒、于罗夫在191年冬就被曹操在东郡毒打过一次,与金尚合作赶走曹操,无疑是可以报仇雪恨的。
而金尚能去拉拢袁术来帮忙,就想不到借助附近黑山军的力量?
甚至金尚军队的驻地也在鹿肠山,都难说。
金尚的结局袁术孤注一掷,利用金尚取兖州的结局很惨,一路逃亡到淮南,差点灭亡。
金尚丧失了成为兖州刺史的机会,也只能跟随袁术南下。
(金尚不支持袁术称帝)
196年曹操迎献帝于许都,袁术要与之抗衡,就把僭越称帝的事提上了日程。
因为袁术待人很注重出身声望,所以很看得起金尚,就想让他做三公的太尉,提高将要组建的朝廷的影响力。
但担心直接说,会被这样有德行的人物直接打脸,就不敢对他明说,让人去劝说他。
金尚果然不答应,袁术也就不敢再勉强他。
(裴注《三国志·吕布传》引《典略》)
袁术对金尚的敬重之态,跃然纸上。
没多久,金尚就想脱离袁术逃到许都朝廷,袁术得知后将其杀害。
197年,朝廷出使淮南被扣押的太傅马日磾,和金尚两人的遗体都被送到了许都。
献帝只赞扬了金尚的忠义,为之叹息,下诏百官祭拜,嘉奖他的儿子金玮为郎中。马日磾因被袁术所利用,故没能享受到这样的待遇。
(裴注《三国志·吕布传》引《典略》)
(金尚死后受到献帝的嘉许)
金尚不失节,总算是有个功德圆满的结局。
总结当时朝廷派的刺史,上任成功了就像刘表、刘繇、张津一样威风八面,失败的就如金尚、冀州牧壶寿、豫州刺史郭贡等一样籍籍无名。
之所以详细介绍金尚的一生,及与袁术的恩怨,是不想因他被曹操驱逐,就被误认为是个庸才。
他拉拢黑山军、于罗夫一同再对付曹操,又请求袁术帮他入主兖州。
被正好陷入困境的袁术利用了一把,成为袁术弃家北迁陈留的主要动机和借口,但终是没能成功。
正因为兖州刺史金尚的出现,才有曹袁封丘之战,他不但影响了袁术的决策,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