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人】一汽解放与共和国的命运共振,伟大属于奋斗者

汽车人时刻变形 2024-09-30 20:01:02

​一汽解放的发展历程证明,解放的成功绝非偶然,怀着家国情怀的、一代又一代的勇敢者,谱就了解放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文 /《汽车人》张敏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中国一汽建厂71周年。

75年前,新中国工业几乎一穷二白,设备落后、产能低下,仅能制造纱、布、火柴、肥皂、面粉等为数不多的日常消费品种。75年来,中国制造实现跨越式增长,工业增加值从1952年的120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39.9万亿元,总体规模连续14年位居全球第一,从制造大国大踏步走向制造强国。

汽车业作为中国工业经济稳增长的“压舱石”,从蹒跚起步,到拥有完备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从依赖进口,到海外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从传统动力,到新能源、智能汽车等新兴产业飞速发展,成为引领产业结构升级和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力量。

一汽解放的历史,与中国制造、中国经济崛起的历史同频共振。在制造业从“芥菜籽”那么大,到蓝星第一工业部门,占据全球35%的增加值,比G7(号称发达工业俱乐部)之和还多。做到这一切,花了70年。

而解放不但是见证者、参与者,更是做出卓越贡献的商用车品牌。从这个意义上讲,解放作为国车长子,实至名归。

解放与共和国命运共振

今年7月中旬,吉林长春一汽解放J7整车智能工厂,一辆解放J7创领版重卡缓缓驶下生产线,第900万辆解放牌卡车诞生了,这辆车也是中国一汽第6000万辆车。

从1956年的CA10开始,一汽解放跨越了71年,几乎和共和国的历程相若。这不仅是产销量数据的大跨越,更是中国制造核心竞争力的不断增强,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提升的验证。

今年1-8月,一汽解放累计实现销量18.3万辆,同比增长13.25%。其中,中重卡累计销量15.03万辆,同比增长9.68%。8月,一汽解放中重卡终端份额为24.6%,保持国内中重卡终端销量第一的战绩。其中,解放牵引车份额为26.3%,载货车份额为29.1%,NG车份额为29.8%,在各细分市场均保持行业第一。

今年上半年,一汽解放实现营业收入约356.02亿元,同比增长7.84%;归母净利润约4.78亿元,同比增长19.16%;扣非净利润约2.84亿元,同比增长86.8%,实现销量与经营利润的双重飞跃。

从0到900万辆,从仿制到自研,从中国人民的“争气车”,到世界一流水平的智能重卡,中间经历的是一段艰苦卓绝、不可思议的历史。

但历史从来不是线性发展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都处于低速发展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2004年,长达55年的时间里,中国制造业都是弱势的,规模偏小,且尖端制造业偏少,产业链位置偏低。

直到2004年,中国的制造业规模,也只占全球的8.7%,而当时世界头号大国制造业规模占全球的22.3%,是中国的近乎3倍。形势逆转,位置对调,花了20年。

很多人说中国制造业,从前苏联援建的“156项目”开始。这只解释了部分事实。前苏联援建了很多国家,包括埃及、印度,还有越南,但他们的制造业至今仍然在全球经济当中无足轻重。

相比之下,中国之所以能在制造业领域取得非凡成就,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中国一开始有的“计划思维”,放眼长远考虑战略问题,在出发点上占据了上风。倒不是说计划就完全和后来的发展“合辙”,但再差的计划也比没计划强。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中国制造业弱势,工业经济设备落后,毛主席参观斯大林工厂时表示,“我们也要有这样的大工厂”,大家艰苦奋斗,百折不挠,CA10试制成功,承载起那个时代的光荣与梦想。

以仿制为基础的CA10(脱胎于前苏联吉斯150),卖了30年才停产。解放卡车参与了国内所有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甚至包括“156项目”本身。伴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日新月异,解放产品换代升级迫在眉睫,1986年7月,第二代解放卡车(CA141)实现垂直转产,结束了“30年一贯制”。

而早在1982年,中国刚开始进入改革开放的第5年,解放开始研制平头驾驶室的柴油J3。这个时候仍是引进、消化、仿制、优化、创新一条龙。

彼时,中国在发动机和传动系统长期落后,借鉴和仿制是必要的,目的则是更快地追上世界主流,虽然这个目标在当时看上去遥不可及。

十年磨一剑,1993年J3样车问世。1995年,J3量产,6吨的“六平柴”车型(搭载CA6110-1B柴油机)最受欢迎。该车开创了以平头车为主、长头车为辅的长、平头并举的新格局。

这款车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不但成为了解放品牌的主力车型和当时国内中型卡车的领跑者,还成功出口到东南亚、非洲、中东等地区,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卡车的实力与魅力。

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解放卡车顺应市场需求,新品节奏逐渐加快。1997年7月,解放9吨平头柴油车CA1170P2K1L2批量投产。同年,解放16吨、30吨重型柴油车研制成功。

2002年7月15日,第四代解放产品J4(“四大”加强型)下线,上市后迅速成为热销产品。2004年7月15日,解放奥威重卡(解放第五代卡车)下线。解放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不断加快。

与此同时,解放在业内第一个推出了应对不同场景的重卡产品,像是应对工程运输的巨能王、工程王,应对西北地区气候恶劣的西北王等。

在这个过程中,解放在发动机、离合器、变速箱、后桥等关键点位的技术积累愈加雄厚。

从1998年到2004年,解放中重型卡车连续七年取得全国销量第一、市场占有率第一的成绩,同时它也是解放进军重型车的重要转折点,为后续重型车的推出奠定了基础,超高的销量带来的利润也为后期推出的J5、J6等车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从“落后20年”到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时间车轮滚滚向前,一汽解放与市场接轨,加快产品开发的脚步,在商用车企纷纷与跨国品牌合资合作之际,解放始终坚持自主研发,不断巩固民族汽车品牌地位,产品技术也在不断实现跨越式突破。

2007年J6的诞生则是划时代的。J6是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新一代重卡,凭借这一款车,中国从商用车“落后20年”的境地,一跃成为能生产世界水平重卡的国家。一汽解放的研发团队,解决技术难题1500余项,实现技术创新300多项,获得专利100余项。其中,有46项创新是在国内卡车上首次应用,一次性完成了“J6”产品5大平台、12个系列、300余种车型开发。

解放J6一举顺利通过了德国莱茵TüV欧标认证和奥地利MAGNA欧洲100万公里耐久性试验,取得海外市场出口认证证书,荣获2009年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J6的技术突破,令一汽解放第一次完全通过国际标准,成功实现对世界主流重卡标准的追赶。

和前辈J3一样,作为解放历史上最具商业价值的商用车,J6衍生系列也非常多。2019年,第100万辆J6在一汽解放长春工厂总装车间下线。此时的一汽解放早已成为国内重卡产品最有价值品牌。

站在自己研发的技术积累上,一汽解放再次走在行业前端,对后续新型号J7投入更多的资金、时间和资源。这个时候,解放果断瞄准了“国际高端”目标。身处这个时代的人们,尚未意识到,当时中国的基础建设,正在向全球顶峰攀登。

现在回过头来看,J7的设计标准、牵引制造标准、供应商标准都立足于国际高端,因应了“未来市场”需求。解放通过实验验证,保证整车三大总成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150万公里寿命。要知道,等到市场的真实需求到来了,才开始着手研制,是来不及的,只能将市场拱手相让。而后者拥有一系列成熟产品线。

在J7的打造上,解放以全公司之力,建立了联合团队,制造技术团队、制造工艺团队、设计团队、市场营销、供应商管理团队同时参与。

当时,设定J7为具有L2级别自动辅助驾驶系统的高端重卡。实际上,2017年,J7就曾经做了场地L3自动驾驶的演示,不过后者属于封闭场景。一汽解放准确预判,开放场景的高等级自动驾驶,一时半会不会实现部署。而特定场景(矿山、港口、工地)的高等级自动驾驶,很快就迎来现实需求。

2018年,一汽解放L4级系列智能车发布,通过高速公路编队行驶智能车、港口ICV专用集装箱运输智能车、洗扫车、智能矿用自卸车、城市智能物流车、城市智能公交车,打造全行业的智能化产品集群,形成一汽解放独有的整车智能化平台。2019年,L2级智能驾驶J7投放市场,立刻成为高端重卡的旗舰产品。

无论是外观造型、驾驶座舱、节油水平、安全性、主被动安全系统方面,J7都达到国内一流水平,与欧洲重卡巨头相比也毫不逊色,甚至已经实现部分超越。

多年来,一汽解放坚持“研发一代、生产一代、储备一代”,但这三代之间,以什么样节奏来迭代,就非常考验商业眼光和技术的实力了。

重回大国竞争

从1982年到2019年,中国制造业从草根业务做起,直至登顶。这个过程貌似一帆风顺,其实修炼30年,中间几经波折,终于熬到花开之日。

最近几年,中国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进一步转型。西方发达国家有两个选择:一个是继续依赖中国的全产业链和工业制成品;另一个是用筑墙、高额补贴和贸易限制,让制造业“回流”。发达国家提出的“再工业化”,不是要把以前被淘汰掉的落后产能重新捡回来,而是依托产业基础去抢夺高新制造业的新高地。

中国没有在制造业规模第一的功劳簿上睡大觉,在劳动力替代和先进技术研发及部署上,比任何国家都坚定,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伴随着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步伐,解放也在探索运用先进技术实现更加智能、更加绿色的生产力,为高质量增长提供动力。

随着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生产水平的提高,企业逐渐将目光投向国际市场。角逐全球市场,正是解放为代表的中国制造业重回大国竞争的表现之一。

作为商用车行业领军企业,一汽解放的产品已相继出口至东南亚、中东、拉美、非洲、东欧等80余个国家和地区,在全世界超40个国家和地区有超百家核心经销商、200余家服务商,出口产品包括解放J7、J6P、JH6、虎V等车型。

面对严峻的贸易壁垒与种种限制,一汽解放持续深化合作模式,结合当地市场容量、关税政策以及对企业在当地投资等诉求,针对不同市场灵活采取贸易类、KD工厂等方式不断进行市场拓展。同时,为了进一步发挥协同优势,全力构建“人才+服务+汽车+金融”海外营销平台。

一汽解放国际汽车公司成立,则奏响了海外冲锋的新号角,为解放海外事业的跃迁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支撑一汽解放实现“中国第一、世界一流”的战略目标。

实力赶超世界水平的解放,在出口产品结构、技术含量、附加值、品牌力等不断提升。今年上半年,一汽解放海外出口达3.55万辆,同比增长37.2%,再创历史新高。通过精准布局与深度合作,解放在全球范围内成功开辟了新的增长点。

长远战略和坚定执行

新能源是全球汽车产业的未来,作为中国商用车行业领军者,一汽解放战略布局目光长远而又坚定。

在智能化、新能源化和数字化的技术积累基础上,一汽解放在2021年发布了“15333”新能源战略,又称为“蓝途行动”,目标直指2035年,全面展示积极践行“双碳”战略的初心。

“15333”新能源战略以为广大客户提供“中国第一、世界一流”的绿色智能交通运输解决方案为愿景,成为E时代全球商用车技术引领者、标准制定者、价值创造者。

内容涵盖一个愿景、五大整车产品平台、三条技术路线(纯电、混动、燃料电池)、三领域布局(研发、产能、生态)以及三项新能源商用车专属服务。产能聚焦新能源生产基地,从源头实现全生命周期低碳排。

看上去,无论科技立国、制造业立国的国家,还是一流车企,都擅长制定并坚定执行长期规划。我们可能非常习惯这么做,但在全世界的所有政治和商业生态中,都很难做到这点。

一汽解放计划到2035年销售新能源整车50万辆,占总销量超过70%,收入超过2500亿元,实现新能源市场份额高于传统车,新能源销量占比高于全行业的“两高”目标。

多年积累和拓展,一汽解放新能源业务也迎来收获期。今年以来,一汽解放新能源车销量突破万辆,这是一汽解放新能源事业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当前,一汽解放已经完成解放J7创领自主燃电牵引车、解放蓝途“星熠”氢气发动机牵引车、液氢燃电牵引车等重、中、轻、微、客全系列198款新能源产品投放。站在这个高度上,2025年,解放计划将完成智能化整车控制、电驱动、动力电池、燃料电池等系统开发,实现新能源“核心总成数智化”。

2025年的智能化目标的基础,是一汽解放目前处于行业领先的智能驾驶技术。基于当前技术实力,解放计划在2030年前,完成搭载模块化底盘、智能化总成、超低风阻驾驶室、中央集中式EE架构等全新平台开发,实现新能源“整车平台专属化”。通过“传统车电动化”“核心总成数智化”“整车平台专属化”三步走,实现新能源整车产品力“中国第一、世界一流”。

无论是发展下的宏伟计划,还是计划下的小任务模块,都穿越了商用车市场的枯荣周期,即目标是高度商业化和社会效益并举,但其动力来自于对企业长期运营方向的把握能力。无论是先进制造业,还是智能制造,这些宏大叙事绝不可能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过往71年,每一代的“解放人”都是这么做的,他们执着于完成属于自己的历史使命。中国人都已经习惯性做一代人甚至几代人艰苦长征的准备。

从建国初期的破旧厂房上高挂“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标语,到如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虽然形势变了,资源变了,人变了,但初心不变,信念不变。

解放品牌诞生在物质基础匮乏和强敌环伺的国际环境背景下。苦难的时代造就伟大的国家,也造就伟大的品牌。

征途漫漫,从共和国汽车工业的创始先驱,到中国民族汽车品牌的创领巨擘,解放的历史,是一部中国汽车工业的创业史,也是一部中国汽车人的奋斗史,凝聚了一代代中国汽车人不懈追求、勇于探索的奋斗精神。

面向未来,一汽解放将继续朝着“中国第一、世界一流”的战略目标澎湃前行,持续领航、再创辉煌!【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0 阅读: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