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高铁涨价引起了轩然大波,成为了争议性话题,流传最广的一句话是:房价落,万物升!
说好的“一鲸落,万物生”怎么变成了“一鲸落,万物涨”?不过,网友也说了:除了工资不涨,其他的都在涨。
我们先看看高铁涨价到底是怎么回事?
根据报道,武广高铁、沪杭高铁、沪昆高铁、杭甬高铁等4条高铁线路的票价要上涨了,涨幅达到20%,计划今年6月开始实施。
一等座和二等座的涨幅为20%左右,而商务座的最高涨幅达到40%,这么高的涨幅还是第一次见。
要知道,高铁涨价不是第一次了,上一次涨价是在2021年,京沪高铁提价10%,但是和这次提价相比算不了什么,不只是涨价幅度高,涨价的高铁也从一条变成四条,覆盖的人口范围也大大增加。
可以说,这是中国高铁历史上涨价最猛的一次。
不过,官方也明确说了,这一次的调价是灵活定价机制,主打差异化、有升有降,比如武汉至广州南的二等座、上海虹桥到杭州东的二等座、杭州东到长沙南的二等座等,这几条线路的最低票价比现在票价要低30%左右。
但是,对于这个“有涨有跌”的问题,很多人一头雾水,并不买账,虽然有最低票价的规定,但怎么落实,最终怎么定价目前还未可知。
从这4条线路来看,覆盖的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东部地区,人流量巨大,交通出行需求旺盛,但是这么高的价格涨幅,对于底层打工人来说并不友好,无形中增加了出行的成本。
那么,为什么高铁要突然涨价?
难道是国铁集团没钱了?从财报来看,并非如此。
国铁集团2023年营收1.2万亿,净利润达到33亿元,净利润“由负转正”,而且还创下新高。其中,最赚钱的京沪高铁,2023年的净利润高达115亿,貌似并不缺钱!
笔者综合分析认为,高铁现在宣布大提价,主要有以下3个原因:
首先,“基建狂魔”的快速建设带来了庞大债务的积压,这是高铁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过去这些年,高铁已经成为我们“基建狂魔”的闪亮名片,高铁里程从八九千公里,迅速飙升到4.5万公里,在全球独树一帜,这对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缩小区域差距确实做出了贡献。
但是,高铁的亏损和负债也成为了头疼的现实,全国范围内能实现盈利的高铁线路屈指可数,几乎都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很多中西部高铁短期内根本无法实现盈利。
目前,国铁集团的负债达到6.3万亿,而且高铁建设一般也有地方政府的出资,所以全国高铁的总负债可能不止6万亿,高铁开通运营后需要运营补贴,维持基本运行,但地方目前由于卖地收入缩减,财政入不敷出,不要说给高铁提供补贴,就是正常工资发放也有困难。
其次,高铁作为公共服务,一直享受财政补贴,但是现在补贴的金额急速下滑。
国铁集团2022年被补贴360亿元,而2023年被补贴只有6个亿,补贴金额直线暴跌,这么大的缺口怎么办?涨价就是办法,不过这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还是难以接受。
我倒是建议二等座涨价幅度再调低一些,把商务座可以调高一些,毕竟普通大众对于价格比较敏感,但有钱人不会啊,有钱人根本不在乎涨价的那些钱。
大家还是做好准备吧,公共服务领域这些年之所以没有怎么涨价,是因为一直有补贴的存在,但现在随着补贴的减少,公共服务类的价格都会开始调整。
再者,中国高铁步入“维修期”和本息偿付高峰期。
随着我国高铁网络的成型,从2023年开始,我国高铁进入“大维修期”,要维持全国高铁的稳定运营,后期维修保养必不可少,这就需要大量资金支撑。
同时,国铁集团也来到了本息偿付高峰时期,之前借钱建设高铁,现在到了还本金和利息的时候,而且是高峰期,还债压力很大。
总结一下还是那句话:房价落,万物升。当大家都不买房的时候,土地收入减少,地方财政收入下滑,对公共服务的补贴减少,最终通过涨价承担了一切。
所以,债务不会消失,只会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