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在抖音发布的一系列视频,再次引发网友热议。
一项新规显示,胖东来员工结婚不得收或送彩礼,而且婚宴限定五桌,不得依赖父母购买房产或汽车,否则将取消所有公司福利。
没想到,视频发出几小时后,评论区瞬间炸开了锅。
有人表示支持,觉得这是一记痛击高额彩礼陋习的重拳,但也有人反感,因为企业的干预已经越过了员工私人生活的界限。
持正反两种观点的人在评论区吵得不可开交,好两边说的都挺有道理,一时间不知道是对还是错。
那么,胖东来要求员工结婚不许要或付彩礼,到底算不算是侵犯了员工的私生活呢?这合法吗?
胖东来的企业文化底色实际上,这个话题还是得从实际角度出发,只有真正站在员工角度思考,才能得出一个让人满意的结论。
我们不妨先看一看胖东来本身的企业文化,弄清楚胖东来为什么会出台这么一个引人争议的政策。
在许多员工眼中,胖东来几乎就是打工人的天堂,当地虽然算不上一线城市,但是工资待遇0全国领先,员工的月薪普遍超过7000元,部分岗位甚至突破8000元。
早在好几年前,胖东来公司就推出“反内卷”政策,他们从上到下,全部禁止无意义的加班,并明确规定下班后不许接工作电话,谁接谁罚。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毕竟胖东来处在风口浪尖,全国人民都在盯着这家企业,所以大家都很遵守这些规则。
员工福利也相当丰厚,公司为员工提供150天的年假,管理层更是享有长达180天的假期。
凡是去过胖东来逛过的都知道,里面的员工各个都很年轻,平时的精神面貌非常好,让人印象深刻。
但这也为胖东来公司埋下隐患,经常有员工要申请假期,结婚办酒席,或是参加别人的婚礼。
要知道,于东来作为公司一把手,总是在强调员工的幸福感,遇到红白喜事,胖东来都会发放2000元慰问金。
倘若员工因顾客投诉受到委屈,公司还会发放500元到5000元的“委屈奖”,看得出来,胖东来关心员工的工作表现,但更关心员工的生活质量。
但这次新规就不一样了,视频的中原文是这样的:
从明年起!为了推动美好生活、引导社会文明生活、理性科学的轻松真情的展开生活、胖东来人结婚不允许要彩礼或付彩礼!
婚礼不能铺张浪费、婚礼酒席只能邀请亲朋、酒席不能超过五桌!如果做不到的、公司从制度建设上制定将取消一切福利!
未来的胖东来人是不允许靠父母买房买车!完全有能力靠自己主宰创造和享受美好人生!
原文特别短,而且掺杂在生活区的分类里,看起来也不是一个正式的规则。
可以确定的是,胖东来发这条信息的初心是想让婚姻和爱情回到最初的本质,激励员工经济独立,不啃老。
这也确实符合于东来一贯的管理风格,既要高效工作,也要让生活变得轻松自在,处处体现公司的人性化。
然而问题在于,企业到底能不能通过制度一刀切,用强制手段解决社会问题,会不会扰乱私人选择。
先说彩礼吧,中国的彩礼本身就颇具争议,有人觉得彩礼是表达感恩之情的方式,不能随随便便取消。
但在一些地区,彩礼早就变了味道,碰到漫天要价的,也不好着地还钱,甚至会激化两个家庭的矛盾,成为压垮婚姻的最后一根稻草。
所以于东来的新规获得了不少支持者的点赞,网友认为这项规定减轻了年轻人因彩礼而产生的经济压力,推动了社会风气的改变。
光是从这项政策本身,国家近年来也多次倡导“反对高价彩礼,提倡简约婚礼”,这条新规无疑踩准了官方的立场。
反对的声音也很大,退一万步讲,彩礼是家庭之间的协商问题,企业不该出手干预,这是原则性问题。
尤其在中国,家庭的经济状况差异巨大,到底要不要收彩礼,或是要收多少彩礼,往往不能简单地由单一价值观来决定。
有网友更极端,调侃胖东来管的太宽,都是这几年被捧出来,开始飘了。
再说“不能靠父母买房买车”这一条,乍一看是在激励员工独立自主,但细想一下,现实情况往往没那么简单。
许昌虽然房价相对较低,每平米大约5000元,但对于大部分年轻人来说,首付却是个不小的负担,这里我们来算笔账,就清楚得多了。
就以一套70平米,总价35万元的房子为例,首付大约需要10万元,如果员工每月存下4000元,那么攒够首付也得两三年。
还有车子,最便宜的起步价通常在五六万元左右,这对于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人来说,压力是显而易见的。
况且每个家庭情况都不一样,有的长辈就是愿意帮助子女购房买车,这是亲情的一种体现,如果全部被企业制度剥夺,似乎不太合适吧。
再往大了说,买房买车本来就是家庭规划的一部分,企业莫名其妙的干预,恐怕会让员工感觉更加束缚,这不就与原先自由的主张背道而驰了嘛。
胖东来的管理,从来不仅限于工作内容,他们希望通过制度影响员工的生活习惯,引领社会风气走向正轨。
反对陋习的这份初衷是好的,但问题在于,企业一旦失去边界感,就容易走向过度干预的陷阱。
至于取消福利那一条,带有一定的惩罚意味,好在有专业人员分析过了,这并不属于违法的行为。
因为这只是和固定工资之外的福利待遇挂钩,如果动了员工工资,或是开除,那就涉嫌违法了。
而且这只是胖东来倡导的宣传稿,并不是具体实施的方案,这样的让规则也更容易被员工接受。
至于算不算侵犯员工的私生活,相信聪明的你,心里已经有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