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的57位开国上将之中,有两位上将是1955年之后补授的,一位是王建安,一位是李聚奎,二人授衔被推迟的原因大有不同,李聚奎是因暂调它处,王建安则是因为受到了批评,而且他后期的发展颇为遗憾。
王建安是军中有名的战将,在济南战役中,他和许世友一起合作指挥,取得大捷,1949年2月,王建安出任第2兵团司令,是正兵团级的干部,他的老战友许世友、宋时轮和叶飞也都是正兵团级的。
按理说在1955年大授衔时,王建安应该被授予上将衔,许、宋、叶三人就是1955年授的上将衔,可是到了王建安这儿就出现了意外,在审阅上将名单的时候,他被批判为“骄傲自满,宜授中将”。
当时主持授衔工作的罗荣桓负责此事 ,他在认真慎重梳理了王建安的个人履历之后,认为王建安是标准的正兵团级干部,授中将衔不合适,不过面对已有的批评,罗荣桓采取稳妥的处理方式,暂时搁置对王建安的授衔。
那么他是为什么会被批评为“骄傲自满”呢?这件事就发生在大授衔的前一年,1954年,军区开会公开批判饶漱石,王建安对这位老上司一直很尊敬,不愿意批评饶漱石,拒绝在会上发言。
在大是大非面前王建安的态度暧昧,甚至还以功臣自居,如此做法自然被人认为是骄傲自满,当时对王建安的处理是从正兵团级降为副兵团级,主要领导人对他的印象也是大打折扣。
后来还是陈老总和罗荣桓出面说明情况,到1956年1月,王建安才被补授上将衔,虽然成为了开国上将,但是他和许世友、叶飞等上将相比,他在后期的职务是偏低的,而且长期担任副职。
1956年12月,王建安出任沈阳军区副司令、之后又担任过济南军区副司令、福州军区副司令等职,一直没能当上大军区司令员或是中枢部门的负责人,这样的发展对王建安来说是充满遗憾的。
对于职务的高低,王建安从来没有怨言,为此叶帅对王建安给出了很高的评价,叶帅对王建安说:“建国以来,你不计较职务高低,任劳任怨,很不容易啊!”王建安不仅不计较职务高低,在生活中他也十分节俭和自律。
生活中的王建安始终穿的都是布衣布鞋,有一次他生病了,秘书擅自作主去领取10斤花生油,王建安得知后当即教育了秘书,随即让秘书按市价送去了10斤油的钱,他说:“如果高干部都这样,岂不把党的风气带坏了!”
晚年王建安和夫人牛玉琴两人单独生活,有一天看电视,王建安突然看到电视上播出一位外国首脑的葬礼,场面浩大,他忍不住感叹:“追悼会越开越大,花圈越送越多,造成了很大的浪费。”
于是王建安叮嘱妻子,自己死后不开追悼会,也不搞遗体告别仪式,不要送花圈,不通知生前好友,骨灰撒在老家土地上肥田。1980年7月25日,王建安病逝,享年72岁。遵照王建安生前的叮嘱,没有为他开追悼会,也没有人参加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