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乡村数学老师决定教科学

刺猬公社 2024-10-18 11:14:53

文|陈首丞‍‍‍‍‍

编|园 长‍‍‍

“谢谢你们为乡村孩子的科学素养做出的努力,谢谢你们一直助力乡村的科技教育。我替乡村孩子们谢谢你们”10月16日北京的一场科学教育交流分享会上,盘春艳一度哽咽,几乎泪洒现场。

2024年2月, 由中国科技馆、教育部宣传教育中心、抖音联合发起的2024“流动科学课”在广西启动,盘春艳所在的桂林市兴安县第三小学是广西站活动走进的六所学校之一。在此之前,广西科普大篷车也曾来到盘春艳所在学校。

科普大篷车带来的机器狗让学生们兴奋不已,而流动科学课中,抖音科普达人“清华圆子爸爸”和“贝壳博物世界”的科普讲座,也让盘春艳的学生们恋恋不舍,“他们反复问,圆子爸爸和贝壳老师什么时候能再来。”

在这个没有科技馆的县城,流动科学课和科普大篷车的到来悄然间给许多学生的心中种下了科学的种子。“学生们更感兴趣了,家长们也更支持了。”甚至是盘春艳自己,也因流动科学课而改造自己的教学方式,尽力让自己的学生们了解科学和爱上科学。

一个数学老师决定教科学

作为一个科学老师,盘春艳其实是“半路出家”。97年毕业的她已经从教27年,主要教授数学。兼任科学老师,是2017年开始发生的事。

彼时,盘春艳所在的小学搬迁至新校区。身为学校电教主任,她想要尽可能利用好新的校园空间,便参与建设完善了学校的功能室和实验室。由于学校科学老师人才的稀缺,盘春艳还主动兼任了科学老师。

在小学学科中,“语数英”往往被视为更加重要的“主科”。“科学”因为不在小升初的考核范围里,而被与“体育”“音乐”“美术”等科目一起被归为“小科”,常年被学生家长忽视,学校教学资源的缺乏,也很难让学生们提起兴趣。在这种情况下,选择成为一名科学老师,本身就面临很多挑战。

盘春艳向学校申请兼任科学老师,既为私,也为公。

“我经常关注一些国外科技突破的新闻,我就想,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咱也得能一代一代培养出杰出的科学家,必须让小孩从很小就在内心种下对科学感兴趣的种子。”

这种朴素的爱国情怀,是盘春艳决定教科学的一个动机。另一方面,自己的小孩对科学感兴趣,也让她萌生了与自己的孩子一同学习科学,了解科学的想法。

“有一次我儿子手出血了,家里刚好没有创口贴。我邻居拿了家里的碳帮他敷上去,他就止血了。虽然伤口不大,但我两个儿子很好奇,妈妈为什么这个黑乎乎的东西能止血。我建议他们去网上主动查找答案。他们便在网上一直顺藤摸瓜,直到得出结论。”

“后来他们还针对这个题材拍摄了科普视频《碳止血》,在广西举办的科普视频DV比赛中获得了二等奖。他们高兴坏了。”盘春艳回忆起自己两个儿子获奖的情形,也难掩开心之情。

盘春艳带领学生参加比赛 图源:盘春艳

自己儿子这么感兴趣,盘春艳也就有了更多的动力去当好一个科学老师。

为了弥补自己在专业能力上的缺失,盘春艳尝试通过各种途径去获取科学知识。除了积极报名学校老师有机会参与的各种培训之外,盘春艳还关注了国家智慧教育云平台。当然,在短视频时代,盘春艳也少不了通过“刷视频”去解开疑惑、学习新知。遇到不太了解的科学问题,她已经习惯了打开抖音寻找答案。

抖音流动科学课来到兴安三小之后,她还因此了解到抖音有一个青少年模式,“我儿子特别喜欢看,里面的小科学实验一个一个地推出来了。你也不用担心他看到不好的或者不安全的内容。”

“桂林和北京,差距很大”

盘春艳兼任科学老师,也是因为学校本身的师资力量不足。据盘春艳介绍,她所在的桂林市兴安县第三小学,在有56个班级的情况下,却仅仅拥有2个专职的科学老师。

科学课并不纳入考试范围,也就意味着教授这门课的老师难“出成绩”,给56个年级教“科学”,意味着要同时在很多个班上课,这给科学老师的班级管理和纪律维护也增加了很多困难。其他老师大多不愿意教科学,盘春艳却迎难而上。

但一开始,还是会面临许多意料之外的问题。“最直接的困难还是教学资源的不足,光是课件就很难找。你们在北京可能不太了解,我们偏远地区想要了解科学,简直就像一个瞎子一样。给学生讲解热传递,需要用到木勺铁勺和塑料勺,还有一个温度膜。但是学校就没有温度膜,做不了实验。”

盘春艳和学生们的实验课 图源:盘春艳

物质资源的欠缺,也会带来观念上的限制。很多学生家长对这个并不纳入小升初考核的“科学课”缺乏理解,“让学生去参加科学活动,学生家长会阻止,觉得参加这个耽误了孩子学习。”课件资源不够丰富,加上学校并不强制考核,也会让学生感觉比较枯燥,甚至拒绝听讲。

为了帮助自己的学生了解到科学世界的乐趣,盘春艳开始通过各种途径给学生们寻找资源。“那时候一听说有任何的科技活动,我都积极主动去申请。我们老师都不是经过专业培训的,即使教这门课,也是从其他学科转过来的。所以我们也特别渴望有人能带领我们去做。”

在盘春艳的积极求助下,广西科普大篷车、兴安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总队、兴安县科协专家以及流动科学课都曾先后来到兴安三小开展科普活动或讲座。这里的科普大篷车,是2000年来由中国科协推出的科普“最后一公里”项目,旨在让“移动科技馆”走到乡村孩子身边。2024年来,全国累计配发1849辆科普大篷车,行驶5756万公里,遍及32个省级行政区,开展活动约43.7万次,惠及公众超3.66亿人次。

除此之外,盘春艳还去各大网站申请免费资源包,用来充实课件资源。学校资金不足,为了能参加科普比赛活动,盘春艳就经常关注科普网站上的信息,有免费的物资就积极填表申请。“我校在童心制物平台申请到48套光环板,4套童心派。在广西科协平台申请成为智能学校,获得五套MICBIE套件。”盘春艳告诉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

“其实我们很多孩子有很多也很有创作天赋,但是他们在拥有的资源方面和大城市差距太大,我们当地没有科技馆,很多小孩子很难有机会去了解科学。”盘春艳不无感慨地说。也正如抖音科普创作者“杨爸图说”在分享会上所说:“边远山区在科学文化的传递上和城市有差距。但孩子们大大的眼睛中的活泼和求知欲都是一样的。”

“流动科学课改变了我们”

盘春艳和学校申请到的资源,正在改变乡村学生们的观念。

“流动科学课里,清华圆子爸爸的讲座风趣幽默,‘贝壳老师’李宗剑的海螺能够产生海的声音,让我们的学生觉得好神奇。还有广西科普大篷车带来的机器狗,让我们的学生看到前沿科技。再加上桂林科协带来的科技秀。”

盘春艳激动地说,“哇那场面太震撼了,我们老师都没想到,科学课可以做成这个样子。”

新奇的内容和视觉化的呈现,让此前对科学无感的学生们开始萌发起了对科学的兴趣。学校每一次请来科学大V讲座,盘春艳的学生们总是久久地围在专家身边问这问那,流连忘返。流动科学课结束后,孩子们也一直期盼着询问他们下一次到来的时间。

跟着改变的,还有学生家长的观念。“现在学校科技社团选拔人去参加一些比赛,有时候还会有学生家长打电话过来问。‘老师我女儿也对科学很感兴趣,能不能让她来试试’。”盘春艳说。

半路出家的盘春艳自己,也在流动科学课的影响下,开始革新自己的教学方式。“以前我们都是拿着课本讲,课件资源不足,实验设备也不够,那只好就课本讲一下,熬过去就结束了。”

但现在,盘春艳除了给自己的学生们争取更多设备和资源之外,也在运用双师教学的方法,去改造自己的课堂。

图源:盘春艳

据盘春艳说,她们如今会积极地利用视频平台的资源去教学。在平日的科学课中,她常常会选取一些抖音平台上的科普视频来给学生们讲解一些生活中的科学问题,视觉化的效果以及和娱乐内容结合的科普,相比于以往的照本宣科,现在的内容要更吸引学生,也更能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

实际上,看科普短视频能够补充学校的科学教育,也有科学数据支撑。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孙宏艳的《短视频生态下中小学生科学教育研究报告》就指出,中小学生了解科学知识的各种渠道中,短视频和视频占比达66.5%,仅次于课堂学习,位列第二位。

报告还显示,科普知识类短视频成为最吸引中小学生的短视频内容,看过科普短视频的中小学生对科学感兴趣的比例比没看过的高出21%。超过九成的中小学生认可短视频补充了学校的科学教育,认为科普短视频开阔眼界、便于理解、互动性强。

除了课堂本身之外,盘春艳还参与创建了学校的两个科学社团。如今,她既是学校的数学老师,还身兼电教主任和科学老师,同时带领学生们参加科技和创客比赛,最高获得过全国三等奖暨广西区一等奖,前后大大小小共获奖30多次。

身兼多职,盘春艳现在既辛苦也快乐。“每次带着孩子们参赛,然后他们获奖,我总有一种孩子们又进步了的欣慰感。能为他们争取到这些机会,也让我感到很幸福。”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