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池遭遇战,日军为何要穿白衬衣作战?王耀南找出原因后下令反击

野史记录 2024-02-19 21:37:52

1939年6月,正值抗日战争的紧要时期,115师独立支队当时已经成立半年有余,发展颇为顺利,整个独立支队上下的求战欲望日益强烈,支队长陈士榘适时的决定主动出击,率部前往紫金山一带,寻机歼灭日军的有生力量。

突发情况

6月19日,独立支队在陈士榘的率领下正式出发,计划途经双池、康城进抵川口。陈士榘当时安排的行军序列是,由陈士榘亲率2团2营及支队机关走在最前面,而1团、2团则紧随其后。

原本这样的计划并无不妥,但在行军途中却发生了一件事,令1团副团长王耀南感到危机。当时的情况是,陈士榘率领先头部队已经过了双池,期间并未出现任何敌情。但等走在后面的1团即将进城时,却突然遇到一群逃难的老乡,从老乡的口中得知已经有数千日军攻占了康城。

按照原来的行军计划,康城并未有敌情,所以才决定途经双池、康城进抵川口,但如今情况有变,若不能及时改变路线,先头部队恐怕要危险。1团副团长王耀南不敢怠慢,立刻骑马狂奔追赶先头部队,并在先头部队进抵康城之前追上,劝陈士榘改变行军序列,将1团迁移为先头部队,让支队机关后撤,以防万一。

陈士榘得知此事以后,做出两个决定,一个决定是将支队机关后撤,毕竟王耀南亲自跑这一趟,足以证明此事所言非虚,必须要引起一定的重视。

另一个是陈士榘继续率领2团2营走在最前方充当先头部队,原因是陈士榘认为老乡说得话不能不重视,但也未必就是准确情报,毕竟当时经常出现几个日本兵追着几百群众跑的情况,老乡口中所言的“几千日军”攻占康城,其中有多少真实性还没有确定,不能因为这样不确定的消息就轻易改变行军序列。

陈士榘是一员猛将,即便面对敌军千军万马也不会害怕,而且他已经按照王耀南的建议将支队机关后撤,这件事处理的也算妥当。

陈士榘为何会重视王耀南的建议?因为王耀南并不是一个普通的副团长,早在半年以前115师独立支队刚成立时,陈士榘就建议由王耀南出任独立支队的参谋长。

王耀南的能力很强,独立支队成立之前一直担任115师的工兵主任,陈士榘对此自然很清楚,所以才推荐王耀南担任参谋长。陈士榘此举的用意很明显,拉拢人才到独立支队嘛。

但最终师部没有同意,毕竟像王耀南这样的人才,师部也很需要啊,但考虑到独立支队刚成立急需人手,这才同意让王耀南暂时到独立支队帮忙,日后肯定还是要调走的。原本王耀南可以担任更高的职务,但他希望能从独立支队的实际困难出发,主动“降级”到一团担任副团长。

王耀南为何偏偏要去1团任副团长呢?因为时任1团团长的刘德明是政工干部出身,对军事指挥工作还不是特别熟悉,如果由王耀南在旁帮助,可以缩短刘德明的适应时间,这就相当于从侧面切实地帮助了独立支队,最后自然也就得到了师部和陈士榘的同意。

王耀南虽然受陈士榘器重,但陈士榘将事情做到这一步,他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只能带着支队机关返回,与1团的队伍会合。双方刚刚会合不久,前线就传来了消息,陈士榘率领的先头部队被日军给缠住了,陈支队长被日军炮弹炸伤已经无法继续指挥,而日军则利用骑兵的高机动性向1团包围过来,情况万分危急。

接过指挥权

时任独立支队政委的林枫,当时跟随支队机关一起转移,得知消息以后当机立断,将独立支队的指挥权交给指挥经验非常丰富的1团副团长王耀南。王耀南也不推辞,接过指挥权以后,立刻派1团1营掩护独立机关撤向后方,又派1团2营去接应被敌人缠住的前卫营。

当时的这支日军,是一支日军骑兵,具有很高的机动性,同时又具备相当的火力输出,拥有山野炮等武器。独立支队当时发展也不错,但毕竟成立时间较短,队伍中不少战士在半年前还是没拿过枪的农民,战斗力十分有限。

所以,此次遭遇战中,武器装备和机动性的优势在日军一方,而我方则占据人数优势,以及王耀南对当地的地理环境熟悉的优势。

王耀南的作战能力确实不俗,掌握战场局势以后,立刻就判断出不能采取突围的策略,因为前卫营被敌人缠住,即便能够在白天突围也根本跑不过敌军的骑兵,反而采取阵地战才能够有一线生机。

王耀南进行了一系列的安排以后,又立刻率领支队特务连、1团警卫连,以及1团3营抢占一处无名高地,方便王耀南时刻观察整体战局。同时,王耀南又派2团(欠2营)沿着一处隐蔽山沟穿插到敌军后方,准备实施反包围,为夜晚突围做准备。

从王耀南的安排可以看出,他充分利用了当地的地形,实施对敌人的反击。而他深知无法吃掉这支日军骑兵,作战时始终以营救前卫营突围为前提,从未有过贪功之举。一切布置妥当以后,又传来好消息,护送支队机关后撤的队伍巧遇黄副支队长,得到两个游击大队的支援。

这两个游击大队虽然战斗力非常有限,但总归是一股增援,被王耀南恰到好处的安排到敌后去袭扰日军的补给线和马匹。日军骑兵最宝贵、最在意的是什么?当然是训练有素的马匹,游击大队战斗力弱,但善于游击,又能对日军补给线和马匹造成杀伤,王耀南的安排真是妙到毫巅。

王耀南应对得当,安排有序,在支队长陈士榘生死不明的情况下,能够稳住军心的同时,对日军进行有效的反击,几乎将他能做到的一切都做到位了。但就是这样的表现,却还是难以抹平两军之间的差距,日军的炮火很快就覆盖了王耀南所在的指挥部,导致王耀南两次遭受炮击,肚子都被划破了,却坚持让人用担架抬着上高地继续指挥。

成功退敌

就在此时,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日军进攻的部队竟然都脱掉了黄色外套,穿着白衬衣对我军阵地发起进攻。隐蔽性是军装的一个重要属性,相对于白衬衣而言,在黄土飞扬的地区,黄色的外套更具隐蔽性,日军为何一反常态穿着白衬衣进攻?

王耀南正百思不得其解时,突然发现身边的指战员们,外套全都被汗水浸湿了一大片。王耀南的思绪一直在紧张的战局上,这才想起山西的6月气温闷热,在这样的环境下作战肯定是酷热难耐。

而日军当时处于进攻位置,长时间在温度更高的斜坡上,所忍耐的酷热要比我军隐蔽在山沟和窑洞更难熬。双方激战至此,已经处于僵持状态,我军陷入了攻又攻不动,撤又撤不走的处境,只能等天黑再突围。

与此同时,日军又何尝不是出于攻又攻不动,撤走又尴尬的境地,只能忍受酷热在这里坚持。王耀南找到这个原因以后,立刻明白了日军的想法,原本认为日军会持续猛攻,再趁着夜色进行反包围打击敌人,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一旦入夜以后,日军很可能会龟缩起来,因为日军在白天饱受煎熬,夜晚很可能不会再有动作。

这样一来,我军夜袭的计划就难以奏效,突围也会难上加难,万一康城的日军支援过来,后果不堪设想。而且,从日军穿白衬衣作战的情况来看,敌人已经是强弩之末,只不过是在苦苦支撑,若能再发起一波有效进攻,很可能就会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王耀南自然不会放弃这次战机,立刻通知游击大队,不再等夜晚发起袭击,而是立刻发起袭击。游击大队的火铳和土枪威力虽然弱,却是一股僵局中的生力军,敌军防备不足的情况下,顿时打得敌人后方人仰马翻。

日军当时已经处于煎熬之中,见进攻难以奏效,也已经萌生退意。只不过始终处于犹豫的边缘无法决定,直到得知后方遭到我军袭扰以后,顿时慌乱起来,他们担忧我军增援陆续到来,届时难以跳出战局,反要陷入被动,因此下定决心开始撤退。

敌人撤退的消息传到王耀南处时,王耀南也已经坚持到极限了,几乎是在听到敌人逃走的消息后,立刻就昏迷了过去。

4 阅读: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