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子恢开会时听到有人笑,叶剑英告诉他:笑你呢,毛主席表扬你了

漫步史书 2024-04-11 10:06:35

1961年3月23日,毛主席在广州主持召开中央工作会议,主要讨论了农村工作的问题。毛主席在讲话之前,特意环顾了会场一周,没有找到他想见的人,还特意问身边的工作人员:

“邓老来了没有。”

毛主席口中的“邓老”,就是时任农村工作部部长的邓子恢。

其实,邓子恢那天原定也要出席会议,只是因为工作原因,加上身体不好,来得稍微有些晚了,邓子恢到会场以后,毛主席已经开始讲话,他就在会议室的最后面几排坐下了。

毛主席在谈到农村工作问题时,特意询问邓子恢,一边问一边说:

“邓子恢同志那个时候顽强得很,邓子恢同志,为了说服你,我跟你谈过多次话,现在我跟你统一了,我跟你没有矛盾了。你们看不起邓子恢同志那是不行的,人家现在正确了。”

在场的众人一听毛主席说邓子恢,不自觉的就往后看,有的还笑了,邓子恢来得稍晚,加上耳朵也不太好,没听清毛主席说什么话,就拉着一边的叶剑英询问:

“他们笑什么呢?”

叶剑英告诉他:

“笑你呢!毛主席表扬你了!”

毛主席之所以称邓子恢做“邓老”,也是有来历的。

邓子恢参加革命比较早,年龄也很大,抗战、解放战争时期在华东,专门负责根据地建设、土改工作以及部队建设、军区建设等一系列工作,因为在根据地威望最高,陈老总就称呼他做“邓老”,后来华野全军上下见到邓子恢,也基本上是这个称呼。

以至于毛主席后来听说了,也在公开场合这样叫,形成了习惯。

之前我们聊过邓子恢,他在土地革命时期曾是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而闽西革命根据地又是中央苏区重要组成部分。邓子恢在闽西苏区为了建设好根据地,曾开创性的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后来成为中央苏区提供了经验和帮助。

也正因为邓子恢对农民问题、土地问题有着很深刻的了解,所以在建国后,邓子恢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主要也负责农业工作。

1952年8月4日,新中国建设步入正轨,各方面的工作逐渐增多,中央也考虑,增设一些部门机构来专门负责一些工作,毛主席也计划,在各地中央局取消后,把主持各地中央局工作的书记调中央来。

当时,主持中南局工作的邓子恢调中央后,出任了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

邓子恢在过去革命战争年代,就负责农民运动,他对经济问题特别是农村工作和群众工作有丰富的经验,事实也确如中央所预料,邓子恢走马上任后,很快就拉起了农村工作部的组织班底。

不久之后,邓子恢又陆续出任了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帮助周总理分管农业、林业、水利等工作。

从1953年2月,农村工作部正式“开业”后,邓子恢就按照毛主席的嘱咐,指导农业互助合作运动。

在建国初年,中国尚是一个农业大国,全国有4.7亿的农民,如果能够做好农业工作,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无疑是件很有利的事情。

邓子恢做工作,从来就注重实际调查,所以他担任农村工业部部长后,便经常带着工作小组在全国各地调研考察,总结经验。

按照国家的要求,农村工作部的主要工作,就是完成农业社会化,通过引导农民互助合作,慢慢过渡到集体农庄,以配合国家工业化的进程。

然而从一开始,这项工作的推进就很不顺利。

在完成农业社会化任务上,邓子恢主张循序渐进,他最初规定了一 个原则:

坚持自愿原则,根据群众的觉悟水平和干部的领导经验,经过农业生产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步走,由低到高,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跳跃,更不能凭一时的热情蛮干。

邓子恢主张发展农村互助工作组,只在面积较大的老区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按照他的设计的发展进程表,要在计划用10到15年时间在全国完全实现高级社,即两三个“五年计划”的时间才能完成。

可没想到的是,在推广农村互助工作组的工作一开始,部分地区就出现了过热的情况,这股过热的风气从1953年年初一直烧到了年尾,极大的影响了农村生产的积极性,对1953年春耕十分不利。

邓子恢通过对全国的调研,及时察觉了过热的情况,并及时通过中央,颁布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抑制这种过热的情况。

1953年4月,邓子恢在一次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不辞辛劳的再次强调:

“互助组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目前互助合作的中心是办好互助组,而合作社则是次要方面;即使试办了个别合作社,也主张合作社的规模不宜过大,大概是十五到二十五户,以不超过三十户为宜。”

在邓子恢有利措施下,这种过热的情况逐渐得到了抑制,广大农民群众情绪趋于稳定。

农业互助合作的稳步发展,本身也是符合客观规律的,也是为绝大多数人所认同的,但随着各方面的工作稳步向好发展后,情况有了变化。

毛主席认为农业互助合作的工作应当加快推进,这也直接体现到当年的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草案)》中:

“从1953年冬季到1954年秋收以前,全国农业生产合作社应由现有的1.4万多个发展到3.58万个;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内,即到1957年,全国农业生产合作社应争取发展到80万个左右。”

本来这个计划已经大大超前,但实际上,这个计划在实际进行中是超额完成。

至1954年春,农业生产合作社竟发展到9万多个,增加原有5倍多,超过决议计划数1.5倍以上。

至1954年年底,全国的农业合作社更是发展到48万个。

鉴于如此形势,后来中央制定1955年计划时,决定将这一任务指标制定到60万至70万个。

可事实上,整个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却被人忽视了。

邓子恢通过调研发现,由于过快推进建设农业合作社,出现了工作方式简单粗暴,侵犯农民利益的现象,极大的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农村的生产力遭到了破坏。

1955年初,邓子恢将这一情况报告给中央,引起中央高度重视,中央也出台了适当的政策进行调整。

不过很遗憾的是,这样的情况并没有持续多久。

毛主席仍然主张积极推进农村合作社的建设,这与邓子恢的想法产生了冲突,尽管邓子恢曾多次谈到整个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与问题,但毛主席却并未采信。

曾有人劝说邓子恢,不要争论,要服从中央指示,然而邓子恢却摇头表示:

“我是专门做这项工作的,怎么能不给主席讲清楚呢?这可不是几十万个数字的问题呀!”

也因为意见相左,毛主席曾多次批评邓子恢。

1955年7月11日,毛主席约谈邓子恢、谭震林等六名老同志,持续五个小时的谈话,就一些农村工作细节问题,邓子恢又提出不同意见,听得毛主席直摇头:

“自以为了解农民,却又很固执。”

不过就连邓子恢也没有想到,仅仅20天后,毛主席便再一次在会上批评他:

“全国农业合作社的高潮就要到来了,可是我们的某些同志却像一个小脚女人,东摇西摆地在那里走路,老是埋怨旁人说,走快了,过多的评头品足,不适当的埋怨,无穷的忧虑,数不尽的清规戒律,以为他的方针是正确的,否,这不是正确的方针,这是错误的方针。”

尽管毛主席没有点名,但在会上所有人都知道,毛主席说的就是邓子恢。

不过,在六十年代初期时,毛主席曾意识到问题,对邓子恢的意见重新采纳,但持续的时间并不长。

总而言之,邓子恢主持农业工作颇有建树,其实各方面对邓子恢的评价很高,

1962年7月,邓子恢在中央党校做关于农业问题的报告,事后中央党校曾向中央简报:

“邓老很接触实际,抓农业较稳妥、内行。我国农业如果让邓老抓,不会出那么多问题,中央应考虑起用邓老来抓农业……”

只是很遗憾,这一建议并没有被采纳。

即便是压力重重,邓子恢始终坚持自己的想法不动摇,夫人陈兰曾两次劝说他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但邓子恢却摇头:

“中央把我放在这个位置上,就是要听我对这个事情的意见。我讲了真实的情况,听不听是中央的决策,讲不讲是我的责任。我必须如实地把我看到的情况汇报给中央。”

毛主席与邓子恢虽然意见相左,但对他却保持了基本的尊重,是以几次谈话言必称“邓老”,农村工作部取消后,邓子恢在1965年当选全国政协副主席,分管计委财经工作。

1972年12月10日,邓子恢因病在北京去世。

直至9年后,中央才发出通知,为邓子恢正名,并提到他在农业建设中的贡献:

“(邓子恢)他对农业集体化运动中一些重要问题所提出的意见,大都是正确的。”

0 阅读: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