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成化皇帝送万贞儿一个鸡缸杯,流传500多年,卖出近3亿元天价

傲云历史谈 2024-05-28 23:24:54

2014年4月8日的中午,12点20分。

位于香港的苏富比拍卖行中,人声鼎沸、暗潮涌动。

这间在全亚洲都算得上一流水平,并且常年以拍卖奇珍异宝著称的顶尖拍卖行,这次将迎来一件真正意义上“价值连城”的瑰宝。

随着拍卖开始,一声声紧张而刺激的喊价,这件宝物的价格被越抬越高,在场的旁观者们,情绪也被调动起来,口干舌燥,心也被提到了嗓子眼。

无论是谁都想知道,这件珍宝最终会花落谁家,它又将以怎样的价位被售卖出去?

最终,在八个买家的争相竞逐之下,宝物最终被收藏家刘益谦,以惊人的2.8124亿港元收入囊中,换算成人民币,也达到了2.25亿元。

说到这里,大家肯定会好奇,这究竟是一件怎样的宝物,竟能卖出上亿元的天价来?

说来或许你根本不会相信,原来这件宝物,竟然只是一件小巧玲珑的酒杯。

它的名字,叫做“成化斗彩鸡缸杯”。

瓷器为何长盛不衰

在细说这件鸡缸杯背后的传奇故事之前,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瓷器。

说起瓷器,绝大多数人都不会感到陌生,作为中国古代最具有代表性的特色艺术品,瓷器对于中国人的价值和意义,显然不能以寻常事物衡量。

甚至连中国的英文称呼“CHINA”,其本意也是“瓷器”的意思。

所以咱们今天经常说“文化输出”,岂不知瓷器早在两千年前,就已经提早为我们做出了“文化输出”的榜样了。

也正因为我国古代,对于瓷器的追捧长盛不衰,所以从王公大臣到平民百姓,几乎每家每户,都以收藏精美的瓷器为荣,同样以瓷器作为家族财力和地位的体现。

而瓷器本身也在这种追捧和盛遇中,开始了自身的演变和进化过程。

从最开始的白瓷,到后来多种釉色的彩瓷,最后发展出了色泽精美、形制独特的珐琅彩。

可以说,一部中国瓷器的演变史,某种程度上就是中国传统工艺的进步史,而瓷器艺术在整个过程中的发展,也呈现出了极为多种多样的形态,当然其中也不乏被今天网民广泛吐槽的类型,例如乾隆式“农家乐审美”,大红大绿大紫,总之什么颜色离谱,就往什么颜色上堆,搞得瓷器本身也是俗不可耐、贻笑大方。

当然,这从来就不是瓷器审美的常态,更多的瓷器,还是符合我国传统审美的“清韵留白”,以简洁明快、纯粹婉约为主基调,突出了传统文化里的含蓄和中庸,这种审美也的确是我国瓷器几千年来最为主流的构成模式。

而我们今天要介绍的主角,“成化斗彩鸡缸杯”,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什么是斗彩鸡缸杯

“成化斗彩鸡缸杯”,这个名称拆解起来,可以分成三部分:“成化”指的是瓷器制造的时间,“斗彩”指的是瓷器的工艺技术,“鸡缸杯”指的是它本身的类别。

而在这三部分中,最值得一提的,便是这个杯子的技术,也就是“斗彩”。

“斗彩”可不是一种简简单单的制造工艺,它需要极为繁琐的过程和小心翼翼的工序:首先要先在瓷器的外部,用笔绘制出图案,然后第一次上釉,先进1300到1500度的炉中进行首次烧制。

取出后还要把原来图案中空白的部分线条进行其他颜色的填充,进行二次上釉,然后二次烧制。

在这个过程中,不但要保证釉色本身不被浸染或者侵袭,更要保证线条本身绘制的清晰和明确,两个步骤中,不能有任何一个步骤产生一丝误差,否则烧制后的效果会非常差,丧失了特别的美感,直接把瓷器变成残次品。

由此可见,“斗彩”技术在实际操作中,究竟有多大的难度了,事实上这种技术即使是有着丰富经验的老师傅来亲自掌舵,成功率也非常低,往往烧制十件斗彩杯,能够有三到四件成功,已经算是格外圆满了。

而“斗彩”瓷器创始的时间,刚好是成化年间,那个时候明朝的国力有所恢复,再加上成化皇帝本身也算是颇有作为的君主,因此当时的明朝皇室,也有足够的财力来进行“斗彩”瓷器的研究和大量烧制。

但后来随着明朝国力的日渐衰退,国库财政常年处在入不敷出的状态,自然也就没有继续研究“斗彩”瓷器的实力了。

因此“斗彩”瓷器几乎就成为了成化年间所特有的一种“现象级”瓷器,存世量极少,想要收藏,也要看一定的运气成分。

而且并不是只在今天,实际上在明朝万历皇帝统治的时候,市面上的“成化斗彩”,就已经算得上是令富家公子一掷千金的“奢侈品”了,根据《明史》记载,万历年间的“成化斗彩”,一件竟然要卖到十万钱到十五万钱不等。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件“成化斗彩鸡缸杯”在当代能达到上亿的售价,倒也不算是盲目溢价,毕竟人家当年在明朝,就已经算是公子王孙争相收藏的“名贵物”了。

当然了,如果仅仅是制作工艺复杂,存世少,想要说服别人接受这个天价,多少还是显得强人所难了,实际上,“成化斗彩鸡缸杯”能够令人爱不释手,甚至让人散尽家财,只为求取其中之一,背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这个“成化斗彩鸡缸杯”,是一个“有故事”的瓷器。

天价背后的故事

其实一件收藏品,它能有多高的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本身的“隐性价值”,更确切地说,是它的“文化属性”或者“故事属性”。

而这件“成化斗彩鸡缸杯”,恰恰就是一个有着很强“故事属性”的收藏品,而且它背后的那段故事,还是一段略显狗血,又有些凄美的爱情故事。

这一切,就要从这个杯子的主人,明朝的第八位皇帝,明宪宗成化皇帝朱见深开始说起了。

说起这位成化皇帝,他在后世的地位属于“半透明”的状态,算无人问津的那种冷板凳皇帝。但要说他生前的日子,过得可谓是一个“多姿多彩”了。

为什么呢?原因在于还是在于他有个专坑儿子的“好爹”——明英宗朱祁镇,这位大哥可以说是“眼高手低”的典范:治理内政上重用太监王振,让朝政乌烟瘴气;处理军事上头脑发热御驾亲征,结果在土木堡这个地方被蒙古的瓦剌部打得全军覆没,连自己本人都被抓住当了俘虏,创造了堪比北宋徽、钦二帝的“耻辱性大败”。

光是这样还不够丢人,在他被抓住后,还被蒙古人挟持到了边防重镇城下,威胁大将开门,因此得了一个外号“叫门天子”。

眼看朱祁镇落在蒙古人手里,大明朝廷急了,国不可一日无君,而到了这种紧急情况下,又不能没有一个成年君主,于是大臣们合计一下,就推举了朱祁镇的亲弟弟朱祁钰登基,这也就是后来的明代宗景泰皇帝。

而这个时候,作为朱祁镇长子朱见深,身份就很尴尬了,作为权力交换的产物,朱见深被拥立为皇太子,以此来牵制朱祁钰,让他时刻牢记自己的皇位来路不正,但也正因如此,朱见深成为了朱祁钰的“眼中钉、肉中刺”,朱见深只要还在皇太子的位置上一天,朱祁钰就会如坐针毡。

而在这个阶段,一直陪伴朱见深的人,只有他的祖母孙太后专门派他身边的一名宫女,万贞儿。

这时的朱见深刚刚三岁,他还不知道世界的险恶,但他本能地依附着这个比他大了十七岁的万贞儿,在他眼里,母亲也好,祖母也罢,都只是一个血缘维系的名词,只有在自己身边的这位“万姐姐”,才像是自己真正的亲人。

而随着他渐渐长大成人,那股政治的阴谋以及恶意,也变得愈发强烈,亲叔叔朱祁钰在多方操作下,将他的太子之位废除,换成了亲生儿子朱见济,而朱见深的身份,在这种情况下显得更加敏感了,作为前太子,无数的人希望他永远消失在这个世界上,而周围那些原本效忠于他的人,也出于避祸的目的,开始跟他逐步拉开关系。

而这个时候,万贞儿却还是矢志不渝,陪伴和保护着朱见深,无微不至照顾着朱见深。直到后来父亲朱祁镇成功回到京城,并且发动了“夺门之变”,将皇位拿了回来。

朱见深终于摆脱了危险,重新坐回了自己皇太子的位置,但他对万贞儿的依赖之情,却丝毫未减,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依赖之情,逐渐转化为了“依恋之情”。

是的,一段即使在我们今天看来,年龄差距都比较悬殊的爱情,在朱见深和万贞儿之间萌发了。

皇帝与宫女的传奇故事

其实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朱见深是一个极度缺乏安全感的人,因为童年时的遭遇,让朱见深很难对人产生最基本的信任,而唯一能让他信任的人,只有万贞儿。

所以对朱见深来说,万贞儿给予他的绝不仅仅只有亲情的温暖以及情窦初开时爱情的甜蜜,更重要的在于朱见深从万贞儿身上感受到了一种不会被抛弃的信任感,他可以完全对万贞儿放心,而不用担心万贞儿会背叛自己。

这种心理状态,早已经不是简单的陪伴感所能代替得了,可以说万贞儿占据了朱见深心中所有的地位。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了朱见深的母亲周太后。

所以朱见深才为了万贞儿干出了在整个明朝都堪称非常离谱的一件事情,那就是废除皇后。

起因是朱见深的皇后吴氏,因为看不惯朱见深跟万贞儿如胶似漆的感情,更受不了朱见深冷落自己,所以一怒之下对万贞儿动用了杖刑,把万贞儿打了一顿。

吴氏自认为是皇后,教训一个嫔妃,那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吗?可朱见深知道了这件事后勃然大怒,他根本受不了自己最爱的这个女人被其他人欺负,于是不顾周围大臣以及自己亲妈周太后的劝阻,强行废除了吴氏的皇后之位,并且将其打入冷宫。

而在后来,当万贞儿生下了朱见深的长子后,他更是高兴地将万贞儿直接升为贵妃,并且为了自己这个儿子祭拜名山大川祈福。

只可惜这个儿子没有福气,享年不永,不到一岁就夭折了。

这件事后,万贞儿很是伤心,而为了安抚万贞儿的情绪,朱见深便命人打造了这只“成化斗彩鸡缸杯”送给了万贞儿。

那么这个杯子又有什么寓意呢?原来这个杯子上的图案,来源于宋代的名画《子母鸡图》,这个图画描写的母鸡带领小鸡生活的场景,而朱见深也以此画来暗示万贞儿在自己童年时代保护自己,就如同母鸡保护小鸡一般。他永远无法忘记万贞儿对于自己的这份恩情。

另外一方面,“鸡”的发音通“吉”,也就是“吉祥如意”的意思,朱见深也用这种方式,来向万贞儿表达一种感情,那就是他希望万贞儿能尽快从丧子之痛中走出来,未来跟自己的生活也能够吉祥如意、事事平安。

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杯子,却蕴含了朱见深对于万贞儿细腻而温柔的深情厚谊,而史书记载,万贞儿本身就喜欢瓷器和精美的物件,想必收到了朱见深送给她的礼物后,也逐渐走出了阴影,重新跟朱见深成为了一对恩爱的夫妻。

而关于朱见深和万贞儿的感情,在历史的记载中,也颇有几分宿命般的结局:在成化二十三年正月份,五十八岁的万贞儿因病去世,朱见深就此寡寡欲欢,很快也一病不起,在同年的八月份,四十一岁的朱见深,仿佛紧跟着万贞儿的脚步一般,撒手人寰。

这样一段在皇家中近乎罕见的传奇爱情,也为“成化斗彩鸡缸杯”本身,平添了几分浪漫以及感伤。

结语

因此,当我们今天重新去审视这件精美的瓷器时,或许在我们心里蕴藏着的,早已不仅仅是对文物本身的欣赏和喜爱,更重要的是,在浙江文物的背后,又有着哪些近乎传奇般的故事?

尤其是这件“成化斗彩鸡缸杯”,在它的身上,我们所能看到的,是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矢志不渝的爱情,或许年龄差距不为世俗所接纳,或许万贞儿也不是那么倾国倾城的美丽,但是对于朱见深来说,这个女人就是唯一,谁也不能取代。

而对于万贞儿来说,抛开她身上那些后世对于她的嘲讽和污蔑,在她身上我们看到的依然是一种不离不弃的人性之美,她对朱见深的爱,大概也早就超越了爱情本身,而成为了生命本能的母性慈爱了。

与这段故事相比,“成化斗彩鸡缸杯”,反倒显得有些黯然失色了。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