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老家亲戚强奸犯罪,一个电话就放人,现实中可能吗?

青涩面社会 2024-10-25 16:20:33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祁同伟老家亲戚犯事,一个电话似乎就能摆平,这在当时引发了观众的热议。很多人疑惑:现实中真的可能吗?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分两个层面来看:时间和具体情况。

一、时间:以前或许可以,现在绝对不行!

要理解这个问题,必须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前,我国的法制建设还不完善,人治的色彩比较浓厚,很多事情不像现在这样规范透明。那时候,权力干预司法的情况确实存在,“一个电话放人”的现象并非完全虚构。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地区,宗族势力、人情关系盘根错节,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依法治国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政法系统进行了多次改革,旨在清除司法腐化,维护司法公正。从“打黑除恶”到“扫黑除恶”再到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力度不断加大,范围不断扩大,目标也更加明确: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电话放人”的空间被大大压缩。公检法三机关各司其职,互相制约,任何试图干预司法的行为都将面临严厉的追责。祁同伟作为省公安厅厅长,虽然有一定的权力,但也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如果他真的为了亲戚干预司法,那他将面临纪委的调查,甚至身败名裂。

剧中梁璐对祁同伟的鄙夷,也反映了这种变化。她出身高干家庭,对政生态的变迁有着更敏锐的感知。她知道,祁同伟的那些“小聪明”在新的时代行不通了,他所谓的权力,在法律面前不堪一击。

所以,如果把《人民的名义》的故事放在今天,祁同伟绝不敢轻易打那个电话。因为他知道,时代变了,游戏规则变了,他赌不起。

二、情况:没立案或许有操作空间,立案了神仙都难救!

即使在法制不健全的年代,“一个电话放人”也不是万能的。这还要看具体情况,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案件是否已经立案。

1. 没立案:

如果只是普通的治安纠纷,还没有上升到刑事案件的程度,那么在“民不举官不究”的原则下,确实存在一定的协调空间。比如邻里纠纷、轻微的打架斗殴等,可以通过调解解决,避免事态扩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祁同伟出面协调,或许可以起到一些作用。当然,这种协调也必须建立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不能损害其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剧中,祁同伟的亲戚犯的是强奸罪,这属于严重的刑事犯罪,不可能通过调解私了。即使在过去,这种案件一旦进入司法程序,也很难通过“一个电话”就摆平。

2. 已立案:

如果案件已经立案,那就意味着进入了司法程序,任何个人或组织都不能随意干预。公安机关负责侦查,检察院负责起诉,法院负责审判,三者之间相互制约,确保司法公正。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祁同伟这样的省公安厅厅长,也不可能直接下令放人。他最多只能通过一些“非正式”的渠道,比如打招呼、暗示等,试图影响案件的走向。但这种做法风险极大,一旦被发现,将面临严重的法律后果。

剧中,祁同伟打电话给老家的人,很可能只是一种姿态,做给亲戚看的。他或许知道,这个电话并不能真正改变什么,但他必须做出努力,否则无法向亲戚交代。

在现实中,如果一个公安厅长真的敢为了亲戚干预司法,那他将面临纪委的调查,甚至被追究刑事责任。近年来,查处的不少腐化案件都涉及司法干预,这足以说明中央对这方面的决心和力度。

三、梁璐的“野狗”论:对祁同伟的蔑视和对现实的无奈

梁璐那句“野狗当警犬”的比喻,可谓辛辣讽刺。她表面上是在批评祁同伟的亲戚,实际上是在表达对祁同伟的蔑视和对现实的无奈。

她知道,祁同伟的上位之路充满了 妥协和暗箱操作。他为了攀附权贵,不惜牺牲自己的尊严,甚至娶了自己根本不爱的女人。如今,他虽然身居高位,但依然摆脱不了“野狗”的出身,他的亲戚也依然是些上不得台面的“土包子”。

梁璐的这番话,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一些出身草根的人,在获得权力后,往往会利用手中的权力为亲戚朋友谋取私利。这种“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现象,不仅败坏了社会风气,也损害了的公信力。

党的十八以来,中央加大了反腐力度,查处了一大批腐化官员,其中不少都涉及“家族式腐化”。这表明,中央对这种现象是零容忍的,任何试图以权谋私的人都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回到《人民的名义》这部剧,它之所以能引起如此大的反响,正是因为它触及了社会痛点,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渴望。剧中祁同伟的悲剧,也警示我们:权力必须关进制度的笼子,任何试图凌驾于法律之上的人都将自食恶果。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