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内阁框架初现,组阁标准暴露,中美未来有硬仗

战略风雨 2024-11-13 11:19:17

特朗普再度入主白宫的框架逐渐成型,而围绕其核心团队的构建,也为其未来执政方向提供了重要的线索。从白宫办公厅主任到贸易代表的提名,特朗普正在一步步落实新政府的人选,而这些人背后的政治倾向和对华立场,透露出未来中美关系的前景可能更加激烈。

特朗普首选白宫办公厅主任由苏西·威尔斯担任,威尔斯是特朗普的忠实拥护者,这一选择既为特朗普在白宫决策圈内奠定了稳定基调,也展现了他对重用竞选团队骨干的偏好。此外,前贸易代表莱特希泽的回归似乎也已板上钉钉,虽然职位尚未完全确定,但他极有可能继续担任美国贸易代表一职。莱特希泽此前以强硬的对华贸易立场闻名,他的任命意味着特朗普政府或将在贸易战的框架上对华采取更激进的政策。莱特希泽如果真的重返岗位,便是特朗普政府向外界释放出的第一个强硬信号——对华强势策略不会放缓,反而会更加凌厉。

另外,特朗普邀请的国家安全顾问人选是共和党鹰派议员迈克·沃尔兹,此人对中国的立场以强硬著称,特别是在涉及台海、新冠溯源和少数民族问题上,多次发表极端言论。这种倾向表明沃尔兹上任后很可能会推动更具压迫性的对华安全政策。同时,沃尔兹与特朗普在外交和安全议题上立场相似,这种“默契”让他成为最符合特朗普需求的国家安全顾问人选。

值得关注的是,特朗普在第二任期并未邀请曾与他关系密切的蓬佩奥和黑利进入内阁,这一决定引发外界揣测。蓬佩奥和黑利曾对特朗普在卸任后的言行多有批评,而特朗普向来对批评声音不留情面,似乎更倾向于选择无异议的支持者。无论是莱特希泽还是沃尔兹,皆因其对华强硬的立场以及对特朗普的坚定支持而获青睐。

特朗普对人选的偏爱还体现在驻联合国大使的人选上,他选择了对伊朗态度极端的女议员伊莉斯·斯特凡尼克。斯特凡尼克曾多次公开支持以色列,批评伊朗,预计未来她将在联合国继续延续这一态度。相比之下,她对中国的态度较为隐晦,但从其外交政策取向看,预计在对华议题上亦会采取较为敌对的态度。

可以预见,在莱特希泽和沃尔兹的主导下,特朗普的外交及贸易政策将呈现更具攻势的倾向。对于中美经贸关系来说,莱特希泽的归来意味着两国企业在贸易战的余波中或将面临新的关税威胁。莱特希泽过去在对华贸易谈判中始终坚持“美国优先”,并多次推动加征对华关税,他的继续上任意味着美国对中国企业可能采取更高的关税标准。如果关税上调至50%甚至更高,可能会让中美之间的商业往来遭遇空前的障碍。

相比之下,迈克·沃尔兹对中国的全方位强硬姿态将可能为中美关系带来更大的不稳定性。他在多个议题上对中国持极端立场,不仅表态支持对台军售,还公开批评中国在新疆的政策。沃尔兹的鹰派主张也许会让中美外交在其上任后更加困难,双方的谈判沟通甚至可能一度停滞,令国际局势更加紧张。

然而,这样的强硬班底也带来了另一个不确定因素——这些鹰派人物与特朗普本人之间的微妙关系。在特朗普的第一任期中,不乏鹰派官员因政策分歧或与特朗普的理念不合而最终离职或被解雇。沃尔兹上任后若在对华问题上表现出超出特朗普预期的强硬态度,不排除未来他可能与特朗普在政策细节上发生分歧,甚至出现“博尔顿式”的离职情形。

特朗普团队中另一个值得注意的角色是企业家马斯克。尽管马斯克目前未担任特朗普内阁职务,但他与特朗普的关系愈发密切,特别是其在中国有大量商业利益和投资。在中美问题上,马斯克的存在或将成为特朗普决策中的一股“和缓”力量。尽管马斯克在公开场合表示对政治不感兴趣,但其电动车、航天等产业在中国市场的布局及他与中国高层的密切接触,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特朗普政府的部分经济决策。

围绕中美关系,特朗普内阁中两派势力的博弈是未来值得关注的核心。以沃尔兹、莱特希泽为代表的对华鹰派极有可能主导外交和贸易政策,但另一方面,经济上具有一定依赖中国市场的力量也在内阁中存在。两股力量的对冲可能在短期内形成某种微妙的平衡,但从整体上看,强硬路线仍然会是未来特朗普政府的主要对华策略。

正因如此,中美之间的较量将不仅限于关税,还将扩展到科技、供应链安全和战略安全等更广泛的领域。

0 阅读: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