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才女李清照生活在风雨飘摇的南宋王朝,那是一个控制妇女思想、扼杀妇女才能的时代,当所有的男人都可以三妻四妾的同时,女人只能守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伦理委屈求全的生活。在这种病态的男权社会下,所有手无缚鸡之力又无知识支撑的女人都被驯服了,从养在深闺到包办婚姻,再到相夫教子,走的都是这么一个固定的人生模式,然而,李清照却是个例外。
她从小就有书读,不仅在诗、词、散文方面颇有建树,而且特别擅长写词。正因为有这些文化的熏陶,李清照的思想慢慢活跃起来,敢于去尝试天下女人都不敢尝试的事物,比如:在家呆腻了,她敢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心情不好了,她敢借酒浇愁,让自己沉醉到不知归路;内心的喜怒哀乐,她可以白纸黑字地表达出来,从叛逆少女到文艺青年,只是一个转身而已,活脱脱地把千年前的生活过成了当下。
李清照这种随心所欲又不担心生计的活法,千百年来一直都被人们所追捧。那么,有人就会问:“在当时那个封建礼教森严的时代,李清照为什么能将生活过得如此诗意、如此时尚呢?”这是需要特定环境的,这种环境得从李清照显赫的家庭背景说起。
1、父母的结合,为李清照奠定了文化和物质的双重基础
父亲李格非出身名宦之门,拥有这样的一个家境,又是男丁,自然得到整个家族的全力培养,所以找了当时的高级知识分子韩琦来传道授业。这一点从李清照《上枢密韩公诗二首》诗序中有记载:“父祖皆出韩公门下”,我们可以了解到她的父祖辈都师出“蚤有盛名,识量英伟”(《宋史·韩琦传》)的学士韩琦的门下。师从名门的李格非一路走来也不负重望,凭借自己的聪慧与努力一举得中进士,从而开启了他的仕途生涯。
李格非当上公务员之后,社会接触面也扩大了,所处的圈子里人才济济,每天的朝政论事都听得他心潮澎湃,尤其对大文豪苏轼刮目相看。苏轼在当时已经有了一定的文学素养和官场地位,其门下也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士,李格非崇拜苏轼的才华和豪放、洒脱的性格,于是拜苏轼为老师。
突飞猛进的成长,让物质与才华兼备的李格非在婚姻上具备了优选的条件,于是,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他顺利迎娶了翰院名流王拱辰的孙女王氏为妻,据《宋史》记载:“李格非,字文叔,济南人……妻王氏,拱辰孙女,亦善文。”这是一个与李格非门当户对,富有才气的女子(在这里不得不说一下“亦善文”,在当时并不是简单的能读书写字,而是师出有门,具备相当的才华),也就是说,李清照的母亲不但出身名门,还拥有极高的精神文化素养。所以,在这样的家庭成员背景下出生的李清照就拥有了物质和文化氛围的双重富饶,在起点上是很高的。
有父亲的调教和母亲的陪伴,李清照本应成长为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然而,幸福并没有长期伴随这一家三口,随着李清照母亲的早逝,李格非对女儿的管理和教育就发生了质的转变。
2、拜师名门,开启李清照才华横溢的通道
幼年丧母的李清照只能跟随父亲生活,对于李格非来说,无异于既当爹又当妈。妻子的离去,只留下这么一个至亲骨肉,李格非是疼爱有佳,除了亲自教授女儿音律棋法、读书作文以外,在其它方面对她又多了一层迁就,于是,李清照养成了嘴上不饶人的刻薄性格,加上自己聪明有才气,更是孤芳自赏。
而李格非不仅是父亲,还是当朝重臣,他还要忙于公务、商谈政事,对于女儿的管教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正巧“苏门四学士”里的晁补之与李格非都是苏轼的得意门生,又是山东老乡,还都在太学任过教,因此,两个人私交甚密,经常在一起谈诗饮酒,这样一来,李格非将女儿托付给晁补之调教也是顺其自然的事。从李清照的《词论》记载:“历评诸公歌词,皆指摘其短,无一免者”,我们看到了她把苏轼、晏殊、欧阳修等主流词家全部数落了一遍,却唯独没有数落晁补之,更能肯定,李清照的才华有一半来自父亲的教导,而余下的则大多师出晁补之。细读《词论》你就会发现,李清照的很多观点都跟早年晁补之在《评本朝乐章》中的观点不谋而合。
于是,在父亲宽松的家庭教育和当朝文豪丰富的知识浇灌下,被一群男人捧着长大的李清照富于才气的同时还养成了率真洒脱的性格,这为她接下来的炫酷人生开足了马力。
3、冲破世俗,追求自我的生活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李清照跟随父亲在京城的官场慢慢长大,抛却了童年的天真烂漫,滋生了少女时代的小心思,而作为父亲的李格非是一个大男人,他不可能细腻到能去读懂女儿的心思。李清照一个人看着庭院外的天空,想像着庭院外面的世界,于是,她走出了家门。
a、原来生活可以自由自在、没有约束
当时的宋朝,统治阶级享乐成风,从表面上看京城还是极其繁荣的,李清照作为一个士大夫阶层的大家闺秀,深受封建礼教的禁锢,她原本不可能像男人一样走出家门,去接触整个社会的,但是,由于家庭原因,妻子早逝,心疼孤女的李格非常常迁就女儿的要求。于是,李清照可以走到街头,去观赏奇巧的花灯和繁华的街景,还可以划着小船嬉戏于藕花深处,甚至可以以酒助兴,借酒消愁,这真像脱缰的野马,一玩就玩疯了,在她回忆少女时代欢乐生活的一首词《如梦令》里表现得最为突出。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多么惬意的生活,在少女时代就敢沉醉于酒,这恐怕是现代社会很多父母也会担心的事吧,更别说礼教森严的古代了,那么李格非的迁就我不得不说成是娇惯了。
b、自由生活下开放、大胆地情窦初开
天真烂漫的少女玩着玩着就成熟了,悄然降临地情窦初开让李清照懂得去欣赏女性美丽的身材了。可她的欣赏一出场就是一种非常直白、没有羞涩、没有遮掩的欣赏:“束约小腰身,不奈伤春。疏梅影下晚妆新。袅袅娉婷何样似?一缕轻云。”这可是对女性形态率真而大胆地描写,在当时的世人眼光里是容不得的。
宋代王灼就这样评价她:“易安居士,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闾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站在封建老学究的立场,王灼对李清照描述女性的手法相当不满,他竟然说李清照把街上那些黄色段子随意穿插进去,从来没有那个女性像她这么不检点的。可李清照在乎了吗?她不在乎。有人越说她就越写,接下来的《点绛唇》里“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这俨然就是挑衅,李清照不但还要继续写女人,更要写女人思春的情怀,最后这首词为李清照挣来了一片“不合妇道”的声音。
c、恃才傲物,是富于才气的叛逆
十八岁是李清照婚嫁的年龄,这个年龄在我们现代正是青春叛逆的年龄,自从李清照嫁到宰相家做了儿媳妇后,她仍然没有改变她的直爽和大胆,屡次干预父辈们的事情。
当父亲与公公的政治派别发生冲突后,为了父亲不被打压,她写书向公公求情,却霸道地说出“何况人间父子情”这种桀骜不训的话,公公看后当然不会答应她的请求,她伤心之余竟对公公说出“炙手可热心可寒”,把生气和讽刺一并表达了出来。这是在宋朝啊,是一个“先君后臣,先父后子”思想占主导地位的年代,作为女性,已经卑微到上不了台面了,而李清照却敢大胆谈论时事,这种有违纲纪的叛逆行为不是每个女性都敢的,而李清照却这么干了。
当回到经济腾飞的今天,富二代比比皆是,况且大多都拥有我行我素、大胆张扬的作风,然而又有多少人敢恃才傲物呢?
总之,李清照的别样调皮,成就了她的千古绝唱,让我们在《醉花阴》里感受了相思之苦;在《武陵春》里识别了忧愁的滋味;在《鹧鸪天》里欣赏过凄凉的秋意;在《声声慢》里燃起过国仇家恨,一世才华,伴随着浩然侠气回荡在天地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