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局最好通房丫头:饭桌前站24年,因儿子中举改命,以正室礼出殡

友鸿阅览趣事 2024-10-24 05:06:32
前言

1880年冬天,此时的浙江巡抚谭钟麟家里,下人们忙进忙出,气氛有些紧张。

因为谭钟麟的通房李氏正在生产。

而就因为李氏低贱的身份,谭钟麟虽然有添子嗣的喜悦,却没有把这个即将出生的孩子放在心上。

包括李氏自己都不知道,这个即将被她诞下的男婴,将会改写整个谭家的历史。

李氏她也因为这个儿子,在谭家从一个吃饭不配上座的低贱通房,变成了整个谭家大功臣。

死后甚至以正室礼从正门出殡!

那么这个男孩究竟是谁呢?

他是如何让自己的母亲“母凭子贵”的呢?

屈辱人生

李氏是个可怜的女人,在她的前半生命运从来没有优待过她。

她出生穷苦家庭,家里常年揭不开锅,为了生计她把自己卖到了谭家。

虽然给人做牛做马累些,但好歹还有口饭吃。

在谭钟麟家中,李氏的日子过得格外艰难。

她本是一个低贱的丫鬟,因其容貌被谭钟麟偶然看中,从此成为了通房。

然而,李氏明白,这个身份仅仅是个虚名,并没有给她带来真正的改变。

李氏弯着腰,手中端着茶壶,小心翼翼地为正房太太斟茶水。

她的动作一丝不苟,生怕有半点差错。

“李氏,”正房太太抬起眼皮,语气冷淡地说道,“你倒是细心点,可别让茶水溅出来。”

李氏低声应道:“是,太太。”

她连忙把茶壶放下,站到一旁,垂下头,眼睛紧盯着脚尖,不敢多看一眼眼前的人。

正房太太虽然对她冷淡,话里话外带着几分轻蔑,但这已是她多年来习惯的日常了。

自从成为通房后,李氏原以为自己身份有了些许提升,可实际生活并没有太大改变。

她依然需要像个侍女一样伺候着家里的主子。

这天饭点的时候,众人包括谭钟麟的其他姨太太们都来到了饭厅。

李氏正在太太身边侍候着,忽然听到太太冷冷地说道。

“李氏,以后吃饭的时候你就在旁边站着伺候着,等大家吃完了你再去吃。”

李氏连忙应声:“是,太太。”

话音刚落,她听到旁边的侍女忍不住笑出声,轻轻道:“还不是个通房丫头,哪里配享受什么体面。”

声音不大,但饭桌上的人都听到了,那些姨太太都纷纷掩嘴笑了起来。

李氏的手微微颤抖了一下,却依旧不动声色。

她心里明白,自己没有资格反驳什么。

作为通房,她的地位介于仆人与妾之间,身份低微,无论多么小心翼翼,也依然无法得到真正的尊重。

她唯一能做的,就是忍耐。

希望的曙光

1880年冬天,谭府迎来了一个新生命。

那天,屋外大雪纷飞,屋内的气氛却紧张异常。

李氏的痛苦呻吟声在产房中回荡,婢女们来回奔波,稳婆忙碌不止,李氏紧紧抓住床单,额头上全是汗珠。

她咬紧牙关,仿佛在与命运抗争。

“生了!是个男孩!”稳婆的喊声打破了紧张的气氛。

李氏听到这个消息,虚弱地笑了,她看着婴儿,心中顿时升起一丝希望。

儿子是她唯一的出路,只有这个孩子才能帮她改变命运。

孩子的出生并未引起谭钟麟太大的关注。

毕竟,他有许多子嗣,李氏不过是个通房,然而一场梦却改变了他的态度。

谭钟麟梦见了晚清探花何凌汉,在梦中何凌汉恭敬地朝他行礼。

醒来后谭钟麟还十分纳闷,何凌汉可是个大才子啊,自己好端端的怎么会梦到他呢?

随后他又想起了刚出生的儿子,小儿子刚出生自己就梦到了大才子。

“莫非这孩子将来会有一番作为?”谭钟麟意味深长地说道,随后给这个男婴取名“谭延闿”,并赋予了“祖安”字。

李氏听到这个名字时,内心波动不已。

她没有指望自己能因此得到更多宠爱,但她知道,儿子可能是她改变命运的唯一希望。

从那天起,李氏把她全部的情感和希望都倾注在儿子身上,仿佛他是她黑暗人生中唯一的曙光。

“延闿啊。”她轻声呼唤着婴儿的名字,“你可一定要出人头地,替娘争一口气。”

母亲的期望

时光荏苒,谭延闿逐渐长大。

李氏对儿子的教育非常严厉,因为只有谭延闿通过科举出人头地,他们母子俩才能摆脱这悲催的命运。

“娘,为什么别人喊大哥‘大少爷’,却要叫我‘小老三’?”

一天,年幼的谭延闿在吃饭时突然问道。

李氏听到这个问题,手中的碗微微一颤。

她沉默片刻,轻轻叹了口气:“因为你是庶出,而你大哥是嫡长子。”

谭延闿愣了愣,虽然年纪小,但他隐约能感觉到这其中的区别。

“我不喜欢他们这么叫我,”他声音低沉,眼中闪过一丝不甘,“我也不比大哥差。”

李氏看着他,眼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

她轻轻摸了摸儿子的头,语气柔和却坚定。

“延闿,娘明白你的心思。但你要记住,这个世道是看重出身的。只有读书,考取功名,才能改变他们对你的看法。”

从那天起,本就天赋颇高的谭延闿更加刻苦用功。

李氏的严厉与期望成为了他前进的动力。

他不再像其他孩子那样贪玩,反而时常闭门苦读,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延闿,你要记住,只有自己强大了,别人才会尊重你。”李氏时常在他耳边叮嘱道。

谭延闿点头,目光坚定:“我会的,娘,我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日子一天天过去,谭延闿的才华逐渐显露出来。

他不仅学识渊博,还因聪明机敏而在家中开始受到重视。

李氏的心中充满了骄傲与期待。

母凭子贵

1904年,是李氏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一年。

这一年,谭延闿参加了科举,他之前20多年的挑灯苦读没有白费。

谭延闿先是中得会元,之后7月份又中得进士,这耀眼的科举成绩是近200多年来湖南的头一次。

这个消息传回谭家时,整个家族为之沸腾。

“延闿,延闿他中进士了!”仆人们纷纷传递着这个消息,谭家上下都为这个年轻人的成就而欢呼。

李氏听到这个消息时,泪水盈满了眼眶。

她激动得无法言语,紧紧握住双手,心中充满了感激与喜悦。

她的儿子,终于没有辜负她的期望,成功通过了科举,这不仅是谭延闿的成就,也是她的骄傲。

当晚,谭钟麟特意设宴为儿子庆祝。

在这次家宴上,李氏首次被允许坐在正房太太的旁边。

她坐在那张从未属于自己的椅子上,内心五味杂陈。

曾几何时,她只能站在饭桌旁为这些人端茶倒水,然而今天,她终于可以与他们平起平坐。

“李氏,延闿今日的成就,你功不可没。”谭钟麟对她露出了一丝难得的赞许。

李氏感到一阵从未有过的尊严,心中涌起无限的感慨。

自此之后,李氏在家族中的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化。

她不再是那个低贱的通房,而是被称为“李夫人”的身份。

仆人们对她恭敬有加,正房太太也开始对她多了几分尊重。

李氏终于摆脱了24年来压在她心头的屈辱,成为了真正被尊重的一员。

随着谭延闿仕途上的步步高升,李氏的生活也越来越安逸。

谭延闿不仅在清朝末年官拜至湖南督军,甚至在民国时期做到了武汉国民政府中央政治局委员会主席,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长。

他的声望让李氏在晚年时享尽了荣华富贵。

1961年,李氏病逝,享年81岁。

谭延闿听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后,悲痛不已。

母亲为他付出了太多,自己还没能让她多享几年福。

于是他决定为母亲举办一场盛大的葬礼,给她一个体面的告别。

然而,这个决定却遭到了家族中的一些长辈反对。

按照传统,李氏作为妾室并没有资格以正室的礼仪下葬。

面对家族的争议,谭延闿态度坚决:“她是我最尊敬的母亲,若她不能从正门走,我就和她一起“死了”被抬出去!我作为家主“死了”总能从正门走吧!”

话音刚落,谭延闿径直坐在了母亲的棺材上,满脸悲愤。

家族中无人敢再反驳,只得默默让步。

最终,李氏以正室的礼仪下葬,从谭家大门被抬出,风光大葬。

李氏的一生,虽起于卑微,但终因儿子的成功而获得尊严与荣耀。

她在逆境中坚忍不拔,凭借儿子的功名走出了自己卑微的命运,成为了世人尊敬的“李夫人”。

结语

李氏的故事,是一部隐忍与奋斗的史诗。

她从一个默默无闻的通房丫头,忍辱负重,最终因儿子的成就而被世人尊重。

她的一生充满了艰辛与屈辱,但凭借坚韧的毅力和对儿子的期望,李氏最终实现了命运的逆袭。

这不仅是母爱的伟大见证,也是封建社会中“母凭子贵”现象的真实写照。

李氏用她的智慧与坚韧,为自己和儿子赢得了世人的尊重,最终成为历史中令人难忘的传奇人物。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