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517炸裂的新政开始到现在,房地产我是一个字都没聊。
一是过去两年已经说了太多,我对楼市话题表达欲下降了。
我当然知道骂楼市是流量密码,但现在的抖音头条阿B上,连骂街的赛道都越来越卷了。
我从去年开始一直在坚持分化的观点,看需求,看预算,看城市,看地段,看产品,因为表达的不够极端,大家没耐心听这些,反而流量挺一般了。
二是这些手段,还是需求侧的老三样:限购、首付、利率。
论尺度,当然是史无前例。
论作用,老招数解决不了真正的问题。
比如15%的首付,听起来确实猛,其实也就比20%首付少一些,真想买的话,零首付早就有了,高评高贷嘛,开发商上赶着求你加杠杆。
比如限购,上海5改3了,北京也快了,广州相当于脱光了,效果可以参考香港全面放开,一线带二线再带三线的逻辑很难复制。
如果只从需求侧老三样看房地产,陈旧的老招数不会起到什么效果。
但我可以很肯定的说,房地产企稳,只是时间问题。
为什么?
首付、利率、限购限贷限售之所以没用,是因为这些手段是催化剂,不是火苗。
2015-2018,烈火烹油的时候,限购的条件再死,首付和利率再高,还是拦不住想买房的人。
那你能指望柴火快没了要熄火的时候,再浇点油,能让火再烧起来吗?
房地产从来不是首付利率限购的问题,真想买的时候,假离婚,挂靠社保,养房票,信用贷,高评,不要小看国人钻空子的超能力。
真正能救房地产的就两个。
1,新房已经完成了供给侧出清,没地没项目,成交当然会下降,用现在的30城数据说成交暴跌是不对的,是失真的。
二手房现在是量升价跌,供给侧有大量的新增挂牌。
只有等2021-2025的交房潮过去后,二手房新挂牌的供给侧出清,这需要时间。
2,房企爆雷对产业链和工作岗位的摧毁,意向购房者对期房信任度的巨大伤害,需要保交楼逐步建立信心,这同样需要时间。
咱们来聊聊这两个点。
为什么要重点关注交房潮?
我们看这几年的市场变化趋势。
房地产真正走下坡路是从2021下半年开始的,巨型房企违约+停贷潮,形势才急转直下。
事实上,2021上半年,很多一二线城市还在排队抢房,开发商顶着三条红线和供地两集中的压力去抢地。
后来从民营房企,到混合所有制房企,躺平了多少,大家心里都有数。
也就是说,3年时间,土地供应剧烈缩减,没有地,没有项目。
与此同时,二手房成交占比上升极快。
如果买房需求彻底消失,那应该新房和二手房一起下降才对,高善文的报告里也一直在说,这是中国房地产泡沫破裂和美国西班牙最大的不同。
看二手房的量,克而瑞的监测,30城二手房成交去年增加了13%。
517之后,重点10城的二手房环比同比都在涨,绝对值也是近两年的最高水平。
量虽然起来了,但价格起不来的原因,是二手房不断新增的挂牌。
如果你经常去看房,好吧就算不看房,多去看绿中介上新交付小区,次新小区的新增挂牌,会有大量的不满两年的毛坯挂出来压价。
一个是量,一个是价,想要量价齐升,靠首付利率限购吗?
不是,这些老手段吸引的是那些原本就又买房意愿,需求又没有被过去3年所消灭的潜在购房者,这一类人不管有没有5块代金券都会买的。
这就是过去两年反复陷入放开-热度回升-再冷却过程的原因。
想让市场回暖,必须从新房供给侧出清,再过渡到二手房出清,当市场可选择房源越来越少,才会出现供需逆转。
而现在压制二手房供给出清的最大利空,就是这一波期房交付高峰。
民生宏观的测算,2019-2021三年所售期房全部在2022-2024年交付,那么2024年测算的竣工面积预计为20亿平,竣工增速将高达39%。
所以保交楼是有两个角度的。
1,不断增加二手房的抛压。
2,重新建立购房者对期房的信任。
疲弱的需求消化二手房抛压需要时间,重新建立信任更需要时间。
半年?1年?甚至两年?具体有多久,我不知道,我没有这个能力,也不是算卦的神棍。
我只知道,对楼市的走向,我们应该少一些对短期政策手段的关注,少一些情绪上的宣泄,多一些对长期市场供需细微变化的了解。
我是蓝白,今天先聊到这,咱们下期再见。
一句话,房地产不降价,只能砸手里,统统等死!回购就是个笑话。在翻了几倍高价位上回购只能死的更快!
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