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中唐诗人李白,那些是非争议

读书文史 2023-12-11 23:33:27

【未经授权,谢绝搬运转载,需要转载请联系后台】

文 | 读书君

武则天的时代,距今已经过去了1333年。

神龙元年(705年)十一月,武则天去世。那年,我5岁。

在那样一个风起云涌,人才杰出的大唐年代,估计谁也没有想到,我这人,连祖籍甚至国籍都曾被质疑的人,竟在中国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是一个“狂人”,号称诗仙,爱喝酒,耍刀弄剑,喜欢游山玩水,一言不合就怒走,这是后人给我的标签。当年,我唱的那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至今还被无数人传唱着。放在今天,我大概就是众人眼中的热血青年和“不良青年”吧!

不过,没关系,那都已经过去,成为往事。历史的长河不断流淌,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死了,一生的是非功过、善恶荣辱都随着生命的消逝而成为历史。后世的议论,自然也只能留给后人去评说。

诸公开心最重要!

一、

我生于西域碎叶,这是一个地处于茫茫大漠之中,黄沙铺天盖地,驼铃声声回荡的地方。我的父亲名叫李客,母亲是胡人月娃。

当年,我的母亲年方17,长得貌美如花,父亲一眼便相中了,对她痴迷不已。当时汉人不屑与胡人通婚,尽管家人极力反对,但我的父亲还是排除了万难,和母亲结为了夫妻。

公元701年,我作为他们爱情的结晶来到了这个世界。出生的那一天,父亲从遥远的地方经商赶回来,为我举办了隆重的庆生宴席,邀请了亲朋好友共享喜悦,还拿出了一大笔钱分给穷人。

关于我的父亲的身世,外界有着诸多猜测。

有人宣称我的父亲是西域的胡人,因某种原因迁至碎叶后,方改姓为李。碎叶城,一个融合了多元文化的地方,胡汉交融,各种风土人情交织在一起。若我的父亲真的是胡人,那么他一定在漫长的岁月中,深受两种文化的影响,成为一个既有胡人的豁达,又有汉人的文雅之人。

另一种说法是,我的父亲是从西域归来的富商。在那个繁华的丝绸之路上,他曾驾驭着驼队,带着各种异域珍品,穿梭于沙漠与绿洲之间。他的商业才能和冒险精神,让他在那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积累起了丰厚的财富。

更有甚者,提及我的先辈与李渊有着深厚的交情。他们称在宣武门之变后,是李建成的妃子将我的先辈救出,为了避开宫廷的纷争,他们选择了远走西域。这段历史,若是真的,那么我的家族与李唐王朝之间,确实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然而,这些传言与猜测,终究只是外界的谈论。家族的真实历史,已经淹没在岁月的长河中,变得模糊不清。当然,无论我的先辈是胡人、富商还是与李唐王朝有着某种渊源,这都不影响我本桀骜不羁的天性。

二、

我的确喜欢饮酒舞剑,吟诗作乐。

有人说我诗里充满了杀意。一如诗句“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春风狂杀人,一日剧三年。”“若待功成拂衣去,武陵桃花笑杀人”等。荷花,春风,桃花……多么美好的词语,却还要带上“愁杀”“杀人”等充满血腥杀意的词汇,想必心中一定藏着畸形心态。

然而,事实上,那不过是我豪迈的个性流露。我热爱生活,热爱自然,也热爱人间的一切美好。我用诗来表达我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而“愁杀”“杀人”等词汇,无非是我用来强调诗中情感的手段而已。

在我看来,生活既有美好的一面,也有残酷的一面。我的诗,既有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也有对残酷现实的反思。这才是作为一个诗人,对生活的全面理解。

亦如此,我敢口出狂言,自诩为“楚狂人”,敢与孔子风歌相对,笑傲他的智慧。对于鲁国那些墨守成规、与世事脱节的迂腐儒生,我不仅深感不屑,更是出言辛辣嘲讽。想象一下,他们白发苍苍,却仍然咬文嚼字,死守着那些陈旧的章句,这难道不是一种悲哀吗?当询问他们有关经世济民的策略时,他们仿佛陷入了五里雾中,茫然不知所措,这简直就是一个大笑话。

这些所谓的儒生,与当今那些高高在上、夸夸其谈的所谓专家又有何异?他们同样沉溺于自己的世界,脱离现实,只知道纸上谈兵。他们的理论或许听起来头头是道,但一旦应用到实际问题上,却往往显得苍白无力。这些人,不过是空谈家而已,他们所谓的学问和智慧,不过是一纸空文,无法真正造福于民。

我公然鄙视名利,认为生前一杯酒的快乐远胜于死后千载的虚名。对于那坐在皇宫内的皇帝,我怒骂他们在斗鸡、蹴鞠、瑶台玩乐,无视国家大事。对于朝廷的批判,我更是直言不讳,痛斥他们以珠玉买歌笑,用糟糠养贤才的荒诞。

我知道,这些言行或许显得有些狂妄,但我实在无法忍受世间的种种不公和愚昧。别人或许可以忍气吞声,但我做不到。我的心中充满了愤怒和不满,我必须将它们宣泄出来,哪怕因此被人视为狂妄之徒。

我宁愿做一个独立特行的“狂人”,也不愿做一个盲目顺从的庸人。我希望我的言行能够引起人们的反思和警觉,激发他们去追求真正的生活和价值。即便因此被误解、被攻击,我也无怨无悔。因为我相信,只有勇敢面对和挑战这个世界的种种不公和愚昧,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真正意义和自由。

三、

我感激年少,父母对我的严厉教育,对我学业的栽培。我的母亲,用她的耐心和细心,教会了我认字;我的父亲,则用他的智慧和远见,引导我深入诗书的殿堂,学习并领略汉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不仅锻炼了我的能力,增进了我的文化知识,还为我之后的人生成长打下了基础。

公元714年,我们的领导人唐玄宗为了巩固大唐帝国的疆域,毅然决定派遣薛讷、郭知运两位骨干将领率兵进攻吐蓄。他们率领的军队如狼似虎,一路势如破竹,次年,龟兹也被张篙统率的军队成功进击,西进数千里,一连攻下百余座城池,使我大唐帝国的声威远播西域各邦。自此以后,西域与中原的交通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面对这样的机会,我的父亲敏锐地把握了,他决定带着全家回到中原广汉地区,发展业务。公元715年,我的父亲带领着我们全家,领着数十辆的马车浩浩荡荡地走出了我们曾经生活了多年的地方。自此,四川成为了我人生的第二个落脚地。我的诗歌作品里,曾多次写到故乡四川。

(未完,待续……)

参考资料:

《中小学课本里的名人传记丛书:李白》皮波人物国际名人研究中心·编著,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2013年

对此,你又怎么看呢?欢迎留言分享,一起探讨~

图片源自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创作不易,喜欢就点个赞、转发分享吧~更多优质内容,请持续关注@读书文史。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