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审计局的曝光如同一记重锤,让高标准农田项目乱象浮出水面。这些乱象严重影响了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选址不科学是一个突出问题。部分地区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为了省事或者其他不当目的,随意选择地块,不考虑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例如,安徽的一些县市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选址不科学导致施工进度慢、质量不达标。有的项目逾期未完工,给农民的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施工进度慢也是常见问题之一。一些项目因天气因素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工期严重延误。同时,部分地区在项目建设管理工作中存在不足,如竣工验收不规范、公示制度执行不到位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项目的及时交付使用,也降低了农民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信心。
质量不达标更是令人担忧。部分地区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存在道路开裂破损、水泵等配套设施丢失、发电机组等设备长期闲置等问题。辽宁的一些项目施工不达标,如厚度不足、未播撒有机肥等。这样的工程质量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也浪费了国家的资金。
拖欠工程款问题也较为严重。宁夏部分县区由于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等原因,5 个县(区)实施的 32 个高标准农田项目拖欠工程款 2119 万元。这不仅影响了施工单位的积极性,也可能导致工程质量下降。
二、乱象背后的利益链条(一)利益驱动下的行为地方政府和施工单位在利益的驱动下,可谓是花样百出。一些地方虚报建设面积,把根本不符合标准的地块硬塞进项目范围。比如,某些地区为了多获取国家拨款,将荒地、坡地甚至是林地都虚报为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据不完全统计,个别地区虚报面积可达数百亩甚至上千亩。偷工减料的现象也屡见不鲜,施工单位为降低成本,在建设过程中使用劣质材料。有的地方农田灌溉渠道本该使用坚固耐用的材料,却被换成了质量低劣的产品,建成不久后就出现裂缝、破损,无法正常使用。还有的地方承诺的高效节水灌溉设备要么根本没有安装,要么就是质量低劣,形同虚设。更有甚者,挪用建设资金,拿去干别的项目。部分地方政府将本该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资金挪用到其他市政工程或者用于填补财政缺口,导致真正用在农田建设上的资金大幅减少。
(二)政绩工程的影响某些地方官员为追求政绩而搞的 “豆腐渣” 工程,对农民和国家利益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对于农民来说,原本期待高标准农田能带来更好的灌溉条件、更便利的交通和更高的产量,然而实际情况却是灌溉设施不好用,田间道路没修完。这使得农民的生产依然面临诸多困难,收入难以提高。从国家利益层面看,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建设高标准农田,目的是提升农业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但这些 “政绩工程” 不仅浪费了国家资源,还无法实现预期目标。例如,一些地方的高标准农田在验收时看似 “光鲜亮丽”,但实际使用时问题百出,国家的资金打了水漂,粮食安全也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三)监管漏洞的后果监管体系的漏洞导致了严重的后果。一方面,监管失职使得弄虚作假行为得以顺利进行。部分监管部门在项目审批、招标、施工、验收等环节缺乏有效监管,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例如,一些地方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监管部门对偷工减料、虚报面积等问题视而不见,导致工程质量严重下降。另一方面,出现监管人员与施工单位勾结的情况,形成了利益共同体。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国家和农民的利益,也让高标准农田建设失去了公正性和公信力。比如,在某些地区,监管人员为施工单位大开绿灯,对不符合标准的工程也予以验收通过,使得 “豆腐渣” 工程得以蒙混过关。监管漏洞的存在,使得高标准农田建设乱象难以杜绝,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
三、整治乱象的措施(一)加强监管力度政府部门必须切实加强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监管力度。一方面,要加大对账本的检查,严格审查资金的流向和使用情况。对每一笔资金的支出都要做到有迹可循,确保资金真正用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上。例如,达州市审计局授权达川区审计局对大竹县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进行审计,通过建章立制、追缴资金、工程修复等多项措施,对审计查出问题全面整改。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建设进度的监管,制定严格的时间表,确保项目按时完工。对于因天气等不可抗力因素导致工期延误的,要及时调整施工计划,采取有效措施加快进度。
同时,要对建设效果进行严格评估,对不符合标准的工程坚决要求返工。对于弄虚作假、偷工减料等行为,要依法严惩,绝不姑息。例如,蒙城县针对日常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问题未能及时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对涉及施工单位项目经理、监理单位总监进行约谈,再次整改不到位的,约谈其公司法人代表。2022 年度约谈施工单位 8 次、监理单位 3 次,拆除重建 28 处。
(二)落实社会监督推行项目公示制度是落实社会监督的重要举措。通过公示,让老百姓清楚地了解农田建设的进展情况、施工方的资质和业绩以及资金的使用情况。例如,启东市制作高标准农田公示牌,在村公示栏张贴建设内容,公布监督电话,加大建设信息公开力度,接受社会监督。老百姓可以对建设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及时反馈,形成全民监督的良好氛围。同时,要充分发挥农民监督员的作用,聘请项目区内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老党员、老村干、退休老干部等兼任农民监督员,引导他们参与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质量监督。例如,蒙城县印制《农民监督员监管工程质量明白纸》,为工程质量管理再加一把锁。
(三)推动农业现代化推动农业现代化是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乱象的根本之策。要从源头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例如,在河南西平,将遥感监测运用到高标准农田建设监管中,全面整合内外农业信息资源,实现 “高标准农田一张图”,对农作物的长势、苗情、分布、成熟度、产量、气象以及农田的气候、土壤、病虫害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并通过智能分析,为农民提供科学的种植建议和决策支持。
还要改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田水利、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高标准农田的综合生产能力。真正让高标准农田建设惠及农民,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例如,惠水县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推动农业产业化、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加强对粮食生产功能区的监管,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确保种植面积和产量只增不减,进一步推动农民增产增收,促进农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目前,建成高标准农田 20.54 万亩,新修产业路 295 公里、灌溉沟渠 448.48 公里,喷滴灌设施 0.5 万亩。
四、未来展望与呼吁高标准农田建设关乎国家粮食安全,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举措。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高标准农田能够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坚实支撑。
从数据来看,《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 - 2030 年)》提出到 2030 年建成高标准农田 12 亿亩、改造提升 2.8 亿亩。如果按 1 亩 1000 斤产量来计算,12 亿亩就能稳定 1.2 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将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当前高标准农田建设仍面临诸多挑战。利益链条中的猫腻问题若不加以整治,将严重影响建设成效。因此,我们呼吁全社会共同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
政府部门应持续加强监管力度,完善监管体系,堵塞监管漏洞。严格按照建设标准和规划要求,确保每一个项目都经得起检验。同时,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提高违法成本,让企图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谋取不正当利益的人望而却步。
社会资本也应积极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正如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见》以及财政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的《农田建设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等文件所鼓励的,采取投资补助、贴息等形式,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社会资本的参与不仅可以拓宽投资渠道,还能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提高建设效率和质量。
农民作为高标准农田的直接使用者,应积极参与监督和管理。充分发挥农民监督员的作用,及时反馈建设过程中的问题,确保建设项目符合农民的实际需求。科研机构和企业应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装备。如节水灌溉技术、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才能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真正落到实处,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现代化做出更大贡献。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建设高质量的高标准农田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