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人民大会堂首次国宴,天花板上藏了50个黑衣人,在防备什么

削桐作琴 2024-11-15 11:06:45

文|四月

编辑|削桐作

1959年人民大会堂刚刚建成,我国就在这里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国宴。

这场宴会意义非凡,来参加的人有我国领导人和80多个国家的贵宾,还有各界名流,场面宏大,宴会现场极为庄重。

1959年9月30日晚上7点,国宴准时开始,周总理上台讲话,台下掌声雷动,随着演讲结束,这4647位来宾沉浸在歌舞升平、觥筹交错的宴会当中。

现场的喜悦自然不必多言,然而殊不知这些贵宾的头顶除了绚烂的灯光。还有50个黑衣人站在天花板上。

这50个人全都一身黑衣,神情紧张,四下张望着。

他们要干什么?

人民大会堂

距离宴会开始还有不到7个小时,人民大会堂设计师之一的沈勃正在忙碌着。

突然他接到北京市委第二书记刘仁的电话,让他立刻来市委办公室。

沈勃心中一惊,宴会即将开始,这个时候找他,那只有可能市人民大会堂出事了,可是能出什么问题呢?抱着这样的疑问,他立马赶过去。

“人民大会堂不安全啊?”刘仁说道。

沈勃刚进门就听到这句话,心中一惊,怎么可能?那到底是哪里不安全呢?

人民大会堂是举世闻名的建筑,纵观世界上的知名建筑,哪个不是修建了不是修了上百年,而人民大会堂从设计到完工仅仅只用了1年零15天。

人民大会堂,能容纳10000人开会、5000人吃饭的建筑,放眼世界也是凤毛麟角般的存在,仅仅用了1年多时间就完工,这简直就是奇迹。

那你知道建设人民大会堂的初衷吗?

1945年,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召开了中共七大,主席环顾着这个只能容纳数百人的礼堂,就表示,等革命胜利了,一定要办一个万人大礼堂。

万人大礼堂除了气派,更重要的是能够彰显大国风范,展现我国的强盛,而这是对财力和物力极大考验。

因此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才没有启动这个计划,而是一直推迟到了1959年。

那我国是如何在一年的时间修建出这样一座“奇迹”的呢?

全民皆兵

1956年,我国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在1958年3月,主席正式提出修建万人大礼堂的计划,这样做可以鼓舞人民自信,同时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强盛。

1958年8月,中共中央决定修建“万人大礼堂”,而且要在明年的建国十周年国庆之前完工,用作十周年国庆的宴会场地。

不到400天,连张设计初稿都没有,要完成世界性的重大建筑,这怎么可能?但是,刚从革命您带走过来的中国人眼中没有不可能。

“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国的传统理念,于是为了挑战这个“不可能”,我国全民皆兵,全员出动。

计划提出之后不到三天,来自全国17个省市的33位顶级建筑专家云集北京,他们中包括梁思成、杨廷宝、张开济,周总理亲自督办。

所有人集思广益,出谋划策,为新中国的发展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5天初稿、9月20第二稿、26第三稿......

整个工程近600份设计方案,用时两个月,然后就开始建设。

建设过程中举全国14省之力,平均每天施工人数1.4万人,最多时有3.5万人,真可谓是全民皆兵,共同奋斗。

1959年9月24日,大会堂正式完工,有人提议取名“万人大会堂”,主席最后决定改名为“人民大会堂”。

关于建成的具体时间有很多说法,有的表示是9月29,有的则说是9月初,但不管是那个时间,这个工程都堪称奇迹。

可是来不及高兴,时间紧、任务重,接下来要考虑如何让5000人在这吃饭才能不拥挤。

宴会厅总面积7000平方米,接待人数为4647人,这还不算乐队、服务生、安保等等,要放460桌,还要空出过道、固定柜台以及安全通道。

而这些难题都被开国第一宴的总负责人郑连福解决了,他爸现场安排的井井有条,美观又不失大气,华丽却异常庄重。

等到好不容易,一切都准备就绪了,郑连福忙得几天几夜没合眼,但他依旧不敢有丝毫松懈,检查着宴会厅的一桌一椅。

然而此时刘仁却说人民大会堂不安全,这是为何?难道所有人夜以继日的忙碌最后都白费了吗?

严阵以待

安全问题可不是儿戏,到时候世界各国来到这里,别说是安全问题,就是灭了一盏灯,那后果都不堪设想。

刘仁则表示安全问题绝不是无稽之谈,随后解释道不是人民大会堂不安全,是宴会厅不安全,这是为何?

原来新中国成立初期,郭敏经济基础极为薄弱,钢材产量稀少,因此人民大会堂的棚顶采用的是木龙骨家。

这样做除了美观,还能彰显中国的文化底蕴,但问题就是这种东西极其易燃,宴会厅的房梁使用了大量的木质龙骨,里面布满了电线。

虽然做了充分的防范措施,但万一哪里的接头短路,极有可能引发火灾,到时候再加上地面的7000平方米的木地板,一旦起火,根本来不及扑灭。

到时候如果哪国领导人受伤,后果不堪设想,所以为了防止这样的事情发生,刘仁才找他商量对策。

经过一番思索,沈勃也不知如何是好,而且宴会还有不到7小时就开始了,现在做什么都来不及。

刘仁表示,实在不行就去请示周总理,说明情况,换个地方。

沈勃当即否定了这个办法,现在请帖已经发出去了,位置已经说好了,现在改这算什么?而且这么多国家都等着参观人民大会堂呢,而且换地方时间也来不及。

沈勃最后坚定的表示,人们大会堂没有问题,而且他想好了处理办法,没错,就是找50个资深电路工人上去待着,手持棉被藏在顶棚里,观察着一切,随时准备灭火。

这项工作极其保密,就连宴会的总负责人郑连福都不知道。

很快宴会如期进行着,而沈勃待在二层的走廊里,他心跳的极快,生怕有什么闪失,以至于连周总理讲的什么他都没听清。

最终宴会圆满完成,沈勃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那50个黑衣人功不可没。

后来国家因为这个事情对人民大会堂进行了维修改造,木质龙骨改成了轻钢龙骨吊顶,再也不用担心这样的问题发生了。

这次宴会不仅仅是吃饭这么简单,它彰显了我国的国力,是国家的脸面,而这次国宴圆满成功,离不开无数为之奋斗的普通人,更离不开那些新中国成立时抛头颅、洒热血的将士。

信息来源:

1.文汇客户端:《不可思议的人民大会堂第一宴,天花板上藏了一支50多人的救火队,服务员上菜看红绿灯》2019-07-08

2.法制播报:《1959年人民大会堂国宴,天花板上竟然蹲伏50个黑衣人,他们是谁?》2022-02-08

如果喜欢本期节目,烦请点击“关注”,既方便浏览往期作品,也不错过下期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此文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