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封建社会长达两千余年,期间经历王朝兴衰更替,不仅有秦汉唐等大一统的王朝,也有许多政权并立的对峙时期,两宋就是一个典型的政权并立社会阶段,由于赵匡胤仅完成了北方地区的统一,所以北宋时期,南方诸多少数民族政权共同存在。
原本居住在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有机会进入中原,便会想尽一切办法掠夺资源来丰富自己,强大自己的国家,故而彼此之间的战争和冲突难以避免,正所谓时势造英雄,伟大的抗金战将岳飞就出现在这一时期,所领导的岳家军让敌人闻风丧胆。
只可惜他生不逢时,虽然在外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朝廷之中的陷害却时常发生,最终越将军被奸臣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
时过境迁,多年后,秦桧的后代考中状元,路过岳飞陵墓之时有感而发,随手留下两句诗,不曾想却成为千古名句一直流传至今。
岳飞的悲剧北宋最大的遗憾莫于靖康之耻,由于宋徽宗的决策失误,错误接受了辽国投降的将领,给了金国发动战争的借口,而对于当时的北宋来说,两次战争完全有机会获得胜利,但作为皇帝的宋徽宗却委曲求全屡次求和,让金国嚣张气焰越发旺盛。
后来甚至带兵包围了南宋首都,宋徽宗不听大臣的劝谏,前往敌营求和,成为对方俘虏,宋钦宗也赴了老爹的后尘,有了皇帝作为筹码,金军大举入侵,掠夺财富,将无数宋朝皇族带回本国,包括皇帝在内的所有人受尽耻辱,国家也因此灭亡。
所以随着南宋的建立,很多人对金国怀恨在心,岳飞的母亲就常用这个例子告诫他今后应当报国杀敌为国立功,岳飞也没有辜负母亲的希望,成年就参军,并且在军中立下了许多汗马功劳,甚至引起了皇帝的注意。
当时作为南宋君王的宋高宗赵构,对岳飞突出的表现十分赞赏,还亲自赏赐大旗一面,这是对岳飞的鼓舞,所以在接下来的抗金战争中更加努力。
对于宋高宗而言,支持岳飞的行动乃是稳定民心的重要举措,因为在正常状态下,他根本没有资格坐上皇帝的位置,前朝诸多皇子之中,赵构乃是能力最为平庸的一个,不仅在皇位争夺中不具备优势,甚至还被外调到其他地方。
也正是因为这个经历,金国大军到来之时,他恰巧不在京城之中,宗族王氏尽皆被抓,他才有机会趁机上位,当了皇帝建立南宋,从动机来看,似乎有趁人之危之嫌,难服天下悠悠之口。
为了让自己皇位坐得安稳,为了名正言顺,赵构果断选择支持岳飞和金国作战。
从某方面来讲,这是顺应民意的表现,为了表示对岳飞的信任,甚至和他商议立嗣问题,岳飞返乡之时,宋高宗也亲自写书信三封,请求他回来作战。
不过这些只是表象,宋高宗内心对岳飞是存在抵触的,他的战争成绩越过显著,就越有性命之危,因为岳飞所打出的旗号是“迎二圣”,其目的是救回之前的两位皇帝。
这种情况是宋高宗最不愿意看到的,结合事实情况分析,正是因为金国的入侵才有了赵构当皇帝的机会,虽然国家受辱,宗族被抓,但从赵构的个人利益来讲,他对金国应该是心存感激的。
无论是岳飞在对抗金国的过程中取得胜利还是彻底将其征服,都会直接威胁到赵构的皇位,假设金国迫于岳飞之威慑,选择将二位皇帝放回,或直接被南宋所灭而救回了徽,钦二位皇帝,这就意味着赵构必须放弃握在手中的皇位。
正所谓国无二君,当年徽宗出逃之时,将皇位让给自己儿子,返回之时,也从其手中夺取了皇位,更何况现在是兄弟之间,如果二位皇帝返回,赵构或许连性命都难以保全,所以在支持岳飞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涂药岳飞的心。
秦桧的陷害与身亡朝中大臣秦桧最能读懂赵构的意思,加之岳飞的节节胜利,威胁了自己的利益,所以早就起了谋害之心,而岳飞的悲剧,是从一个叫万俟卨的小人物开始的。
此人最初想拉拢岳飞,对他提出了笼络财富和兵权的三大建议,例如提高预算,谎报军费等,此举遭到了岳飞的拒绝,并未与他同流合污,此举让万俟卨恼羞成怒,随后便伺机陷害岳飞,并写信回朝,称岳飞在地方上不服从管理拥兵自重,早晚是威胁。
宋高宗赵构在看到这些信件时,只是权衡与沉思,但秦桧认为这是除掉岳飞的大好时机,便从中煽风点火,称无风不起浪,尽管没有明确证据敲定岳飞佣兵自重,但如今外敌入侵,对这种情况不得防,随后并未多说什么。
秦桧此举算是对宋高宗的一种暗示,虽然并未明确表示要处理岳飞,但却让二人之间出现了猜忌,也为岳飞和宋高宗的关系破裂奠定了基础,因为在此前双方已经有些许的不愉快。
早年岳飞返乡就是因为年轻气盛,和自己的上级将军在作战策略上出现冲突负气而走,因军情紧急,赵构不得不放下帝王的面子,写信将其召回,这时就已经对岳飞存在不满了,如今被秦桧挑拨,内心抵触的情绪更甚。
此次交锋让秦桧认为万俟卨或许可以成为自己的合作伙伴,随后将其召回朝廷,两人沆瀣一气,在秦桧的授意之下,万俟卨在皇帝面前多次诬蔑岳飞和一众在外带兵的将军,不久后,他们全都被皇帝召回并免去兵权,安排其他职位。
尽管如此,二人并未打算放过岳飞,秦桧和万俟卨联手,编造了许多诽谤,诬蔑岳飞的虚假事实,多种罪名夹杂在岳飞身上,最终二人上书,假称岳飞谋反,并将其打入监牢,宋高宗对此并未干预。
随后二人又从中运作,亲自审问岳飞,走完形式后便将其处死,一代忠心耿耿的国家英雄就此枉死,陷害岳飞的大奸臣秦桧也成了后世千夫所指的对象,受千古之骂名,还被塑成铜像常年跪在岳飞墓前赎罪。
从影响来看,秦桧这种大奸大恶的行为所影响的不仅是自己,连他的后代也要活在罪臣和奸臣的阴影之下,承受世人的辱骂,甚至连后续的朝代更迭也不能削减所承受的罪孽。
秦桧的后代与千古绝句此次事件中最为冤枉的就是秦桧的后代了,祖先的罪孽夹杂在后人的身上,人们的刻板印象很难改变,但不可否认的是,有些子孙才华横溢,例如留下千古名句的秦桧后代秦大士,随着时代的变化,宋元明等朝代都成为历史。
秦大士出生在清朝乾隆年间,这又是一个难得的时代巅峰,康乾盛世的出现为秦大士提供了安逸的环境,出生于江苏南京的他就是奸臣秦桧的后人,从血脉上论,秦大士乃是秦桧哥哥的直系后代,祖上蒙受污名。
但这并不影响他本人才华的展现,童年之时,秦大士就聪慧无比,年仅十岁便能纸笔写出文章,且文章质量极高,很快就有人请他润笔,秦大士甚至靠此补贴家用,到23岁时,他参加科举制度并一举高中,后来经历挫折也从未放弃。
一番起起落落后,秦大士终于在自己38岁那年考中状元,这是历代举人最高的荣誉,放眼整个历史,获得状元称号的人也寥寥无几,但秦大士做到了,随后便进京面圣,接受乾隆皇帝的亲自问询。
看着自己眼前充满欣赏眼光的皇帝,他并未隐瞒自己的身世,直言自己是秦桧的后代,但同时也对乾隆保证,他不会像祖先那样两面三刀陷害忠良,乾隆见他才华横溢,态度诚恳,也没有过多为难。
一日,秦大士与友人共同去杭州游玩,恰巧路过岳飞陵墓,感怀之于也看到了陵墓之外祖先秦桧的跪像,此时他心中五味杂陈,周遭陪同的友人似乎也知道秦大士的身份,也曾有人出言调侃嘲笑,但秦大士却毫不在意。
看着眼前的一切,秦大士有感而发,拿来笔墨纸砚写下“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两句诗,从句意来看,这是对自己祖先当年所犯错误的指责,也是表达自己深深地忏悔之意。
同时也是秦大士在表达自己的无奈,要知道一个人的出身是无法选择的,他也因为姓秦而羞愧,但这一切始终是无法改变的,也只能通过在坟前的忏悔来减轻罪过。
后来这两句诗流传千古,意义也被广泛化,人们也曾通过这句诗来表达对岳将军的敬仰,对于秦大士来说,这两句诗的流传或许能够给自己内心带来一丝坦然与释怀。
参考文献
[1]杨雪铭,.历代丛帖中的岳飞书迹[J].书法,2023,(08):.
[2]文静然,.岳飞“尽忠报国”[J].书屋,2023,(07):.
[3]一苇,.岳飞之死[J].机构与行政,20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