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说“富不富”,看门前树,门口有这6种树“非富即贵”!

农村小水文化 2024-10-26 10:40:55

很多家庭都拥有院落,并习惯于在院落前方植树种绿。对于深谙此道的人来说,这些树木透露着家庭的财富状况与社会地位。一般而言,树木的外形越是精致美观,品种越是珍稀难得,就越能反映出这个家庭底蕴与富足。

在我国民间有句老话叫“富不富,看门前树”,说的就是家庭是否富贵,那么我们可以通过看家里栽的树来判断,家里如果栽有下面6种树,那么这个家庭非富即贵,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是哪6种树?

一、流苏树

流苏树有着“树覆一寸雪,香飘十里村”的美誉,流苏树的花朵在3~6月份盛开,花形纤细如丝绦,花色雪白,满树繁花如雪压枝,这种独特的景观效果给人一种清雅脱俗、美丽非凡的感觉。在庭院中栽种一株流苏树,不仅可以提升庭院的观赏价值,还可以为家庭带来一份宁静与高雅的氛围。

流苏树的嫩叶可以代替茶叶作为饮料,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流苏树的果实可以榨取工业用油,为家庭或工业提供能源或原料;流苏树的木材坚重细致,适合制作各种器具,如家具、工艺品等;流苏树还是名贵花金桂的砧木,流苏树可以说全身是宝。

流苏树是一种珍稀的园林观赏植物,其生长周期长,且对环境有一定的要求。因此,能够成功栽种并养护流苏树,往往需要投入较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这使得流苏树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尤其是大型的流苏树更是稀缺资源,价格昂贵。因此,家里若能栽种并养护好一棵大型的流苏树,那么这个家庭肯定富裕

二、金丝楠木

金丝楠是我国特有的珍贵木材,据《博物要览》中记载,“金丝者出川涧中,纹木有金丝,楠木至美者”,因为其木材里有金丝和类似绸缎光泽的现象,故得名金丝楠。

金丝楠木一直被视为最理想、最珍贵、最高级的建筑用材,其耐腐、避虫、冬暖夏凉、不易变形、纹理细密瑰丽、精美异常。其木材中的金丝其实是一种楠木的结晶体,这种结晶体可以让楠木“水不能浸,蚁不能穴”,还防潮湿、耐腐蚀,能保持几百年不变形,广泛应用于宫殿苑囿、高档家具、坛庙陵墓中。

金丝楠木的生长周期非常长,楠木要先生长三十年,三十年后楠木的木心中才可能长出金丝,等到百年后金丝楠木才算是长成,这些特性使得金丝楠木在市场上极为珍贵,价格昂贵。因此,能够栽种大型金丝楠木的家庭,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家庭的经济实力。

三、罗汉松

罗汉松四季常绿,形态优美,且能结出类似罗汉的果实,古人认为罗汉松具有辟邪、镇宅、守财的寓意,因此常被种植在庭院前,以祈求家庭平安、富贵吉祥。

在南方地区,由于气候适宜,罗汉松生长旺盛,因此成为许多富裕人家庭院前的必备植物。这些罗汉松往往被修剪得挺拔有力,形态美观,展现出一种威严和霸气,与主人的身份和地位相得益彰。

而一般人家由于经济条件有限,种植的罗汉松可能相对较小,没有展现出应有的“霸气”。这也使得罗汉松成为了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通过观察主人家门前种植的罗汉松,可以大致推断出这个家庭的生活状况。

四、桂花树

花树是我国传统十大花卉之一,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其终年常绿,枝繁叶茂,秋季开花,香气扑鼻是绿化美化的理想树种。桂花的“桂”与“贵”谐音,寓意着富贵、吉祥,常被视为繁荣昌盛和富贵的象征;在古代科举考试中,考中被誉为“折桂”,桂花因此也成为仕途平顺、飞黄腾达的象征。

桂花树不仅美化环境,还能带来清新的香气和愉悦的心情,提升家庭的生活品质,在庭院种植一棵大型的桂花树,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享受,也是家庭富裕的一种体现。

五、海棠树

海棠树是一种美丽且富有文化底蕴的树,其花色丰富多彩,有白色、红色、粉红色、红紫色和红粉色等多种色彩,花期因品种和气候条件而异,大多数海棠品种在春季开花,也有部分品种在秋季开花,它的花朵密集,呈伞形总状花序生长在枝顶,极具观赏价值。

海棠花以其娇艳的花朵、优雅的姿态和丰富的色彩,被誉为“花中神仙”和“花贵妃”;此外海棠花还寓意着富贵不愁,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海棠花常被用来象征富贵和吉祥,家里拥有海棠树的家庭将会生活富足、无忧无虑。

六、黄杨树

黄杨树的叶片小巧如豆瓣,质地厚实而有光泽,四季常青,其叶片颜色鲜亮,且不易脱落,即使在寒冷的冬季也能保持翠绿的色泽,无论是在温暖的春季、炎热的夏季、凉爽的秋季还是寒冷的冬季,黄杨盆景都具有非常高的观赏价值。

黄杨木材的坚硬细密和乳黄色调等特点,它成为了雕刻工艺的上等材料,无论是制作小型雕塑、摆件还是大型家具、建筑构件等,黄杨木材都能具有非常高的经济价值。

黄杨树的生长确实缓慢,有“一年只长一寸,百年才长一丈”的说法。这种生长特性使得大型的黄杨树非常罕见,价格也十分昂贵。因此,能够在家中种植一棵大型的黄杨树,那么绝对是家庭经济实力的体现。

总结,作所谓“富不富,门前树”,如果谁家院子里有以上6种树,那么就是家庭富裕的象征,以上6种树随着树龄的增长对应的价值越高,可以作为“传家宝”给子孙后代。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