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王朝随着元末统治者内部腐朽,皇位频繁更迭,命令朝令夕改,地方政府更是层层剥削,因而中原大地爆发了农民起义,当时在黄觉寺出家为僧的朱元璋收到儿时伙伴汤和的来信,受邀他参加占据濠州郭子兴的义军,经过多年在战场上的磨练,因其作战勇敢,机智灵活,又粗通文墨,很快收到郭子兴的赏识,此后数年,随着郭子兴病逝,朱元璋逐渐成为这支起义军领袖,凭借谋士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迅速扩张实力,此后数年逐渐统一南方,有了逐鹿中原,北伐元廷的能力。
1.公元1363年,朱元璋与占领武汉的陈友谅在翻阳湖决战,经谋士刘伯温建议,发挥军队小船优势,火攻陈军,最终取胜。
2. 公元1366年,朱元璋发表檄文声讨张士诚,发动平江战役,攻灭张士诚政权
3.公元1367年,朱元璋命征南将军汤和讨伐方国珍,同年,方国珍部投降
随着多年征战,南方一统,北伐中原的时机也渐成熟,朱元璋于公元1368年建立明朝,并发动对元朝的战争,同年即命中书省右丞相徐达为征掳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率军25万,攻取中原,七月底,明军直逼北京,元顺帝带领文武大臣与皇太子等齐大都逃往蒙古草原,结束了元朝对中国的统治权。此后经过朱元璋30年的修养生息,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达到洪武之治的局面。
成祖靖难随着朱元璋崩逝,建文帝即位,即位之初,便开始削藩,从来招致北方宗王尤其其皇叔的不满,不就之后,燕王朱棣即发动靖难之役,经过四年时间,于公元1402年攻下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同年燕王即位,在位22年间,政治上设置内阁;对外五次亲征蒙古,收复安南,并于边境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设立特殊管理机构。多次派郑和下西洋,命人编修《永乐大典》,疏浚大运河,缔造永乐盛世。
仁宣之治成祖之后,随之迎来仁宗和宣宗统治,仁宗即位后采取收养生息之策,停罢采买,平反冤滥,贡赋各随物资产,陂池与民同利”。下令息兵养民,并停止宝船下西洋,停止皇家采办珠宝等行为。这些措施使得明朝进入空前盛强时期,史学家称之为仁宣之治。
土木堡之变随着明宣宗采取修养生息不干预的政策下,明成祖朱棣时期对蒙古各部采取的抑强扶弱,防止一家独大羁糜路线被完全废弃,蒙古草原很快被瓦剌统一,鞑靼,兀良哈各部先后臣父,其政治野心也因此膨胀,因而把南方的明朝作为扩张和征服对象 ,因而也先于公元1449年南下攻明,此时英宗皇帝朱祁镇年方20,先前辅佐他得张皇后以及一干老臣先后离世,当次之时,看到北方瓦剌如此放肆,旁边又有宦官王振鼓动,英宗皇帝决意效仿其父祖御驾亲征,大军出征自大同附近,便遇天气阴雨绵绵,尸横遍野,随后又遇到粮草供应不上,英宗皇帝有意撤军,但王振顾及皇帝脸面,便建议绕道自己家乡蔚州,而后又因怕践踏自己家庄稼,再次更改注意,绕道怀来城外的土木堡,随后遭遇也先的蒙古军,瓦剌大军追上明军,将皇帝等人困在土木堡。水源被掐断,陷于死地,军心动荡。于是,当也先假意议和的时候,明军上当。也先趁明军不备,发动总攻,一举歼灭之。
后果:皇帝朱祁镇被俘,王振被樊忠杀死,英国公张辅、兵部尚书邝埜等大臣战死,五十余名随行出征的文官武将战死;财产损失不计其数;明成祖朱棣留下的五十万大军全军覆没,最为精锐的三大营部队亦随之毁于一旦,此后军火武器发展也大大受
总结土木堡之变使得开国武人功勋和成祖靖难遗留下来的功臣集团尽数被消灭殆尽,明朝前期武人勋贵集团与文人士族在朝堂相互制衡的关系被打破,此后文官集团做大,皇帝只能通过内廷宦官来制衡文官,以此贯彻自己的意志和整个国家的意志,文武大臣和君主离心离德,国势日蹙。使得明王朝重新走上宋朝文人治国的路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