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委政法委书记王成国于 12 月 9 日在《学习时报》刊载文章《从六个维度精准发力为基层减负》。文中明确提出,当前一些基层部门出现了 “跟风值班”“攀比加班”“没苦硬吃” 等不良现象,这类现象使得基层干部深陷于虚耗精力、徒然消磨时间的无效 “内卷” 泥沼。基层干部急需从这样的困境中挣脱,此观点一出,旋即获得众多基层工作人员的广泛共鸣。
基层 “跟风值班”“攀比加班” 等无效 “内卷” 现象长期存在,不仅加重基层干部的身心负担,也可能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形式主义滋生等问题。强调从这些不良倾向中摆脱,有助于基层干部将更多精力聚焦于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为民服务与实际工作事务上,切实提升基层治理的效能与质量,让基层工作回归到务实、高效且可持续的健康轨道,激发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与创造力,对整个基层治理体系的优化有着极为关键的推动意义。
近几年各行各业“内卷”之风盛行,那为什么国人习惯内卷?
1.传统观念的影响
科举制度的遗留观念:中国历史上长期实行科举制度,科举考试是古代文人进入仕途的主要途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的观念深入人心,无数读书人穷经皓首,竞争极为有限的科举名额。例如,范进中举的故事就深刻地展现了科举竞争的残酷。在这种环境下,人们为了出人头地,只能不断地在读书考试这条赛道上拼命,形成了一种内部过度竞争的传统意识。这种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延续至今,转化为在学业、职业等诸多领域的过度竞争。
2.家族观念的驱动:中国传统家族观念强调光宗耀祖、家族荣耀。一个人在社会中的成就往往被视为家族的荣耀,这促使个体为了家族的名声和利益而不懈努力。比如在古代,一个家族如果有人能够金榜题名或者在仕途上有所建树,整个家族都会因此受益。所以家族成员之间也会相互激励甚至是竞争,推动彼此不断地在追求成就的道路上 “内卷”。
3.人口与资源因素
庞大人口压力: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人口大国。在有限的资源面前,人口众多导致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对较少。例如在古代,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为了获得足够的生存资源,人们不得不通过更加努力地劳作或者在社会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来获取资源。这种情况在现代社会也有体现,比如就业市场上,大量的求职者竞争有限的岗位,为了脱颖而出,人们就会不断提升自己的学历、技能,甚至过度竞争,从而出现 “内卷” 现象。
4.资源分配不均衡:历史上资源分配存在区域、阶层等方面的不均衡。比如在封建社会,政治权力集中在少数阶层手中,寒门子弟如果想要改变命运,就必须通过科举等激烈竞争的方式打破阶层壁垒。在经济方面,商业资源也往往集中在一些特定的地区或群体手中。这种资源分配的不均衡促使人们不断竞争,试图获取更多的资源,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内卷的竞争习惯。
5.社会变迁与竞争意识强化
近现代社会转型压力:近现代以来,中国面临着从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的转型。在这个过程中,西方列强的冲击和国家自强的需求,使得人们的竞争意识不断强化。例如在近代工业兴起时,沿海城市的工人为了在新兴的工厂中获得工作机会和更好的待遇,不得不努力学习新技术、提高工作效率,这种竞争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正常范围,带有 “内卷” 的特征。而且随着国门打开,人们看到了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生活方式,为了追赶世界潮流,在教育、科技等领域也开始了激烈的竞争。
6.当代经济发展竞争: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市场经济的引入加剧了竞争。各个企业为了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不断追求更高的生产效率、更低的成本和更先进的技术。这种企业之间的竞争也传导到员工身上,员工为了保住工作、获得晋升机会,不断加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等,从而导致职场 “内卷” 现象愈发严重。同时,在教育领域,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求,学生和家长为了考上好学校,从早教、课外辅导到各种竞赛培训等,都在不断投入精力和金钱,形成教育 “内卷”。
“内卷”之风吹满华夏大地,如果不进行干预,正确引导,继续越演越烈,有集聚成“血拼”白热化程度的可能。这也是为什么大家觉得收入没怎么增加、生活品质没有质的飞跃、可为什么近几年却很“累”。希望到2035年我们能从物质满足向精神满足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