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单位,千万别跟任何人较劲

乐人看情感 2024-11-13 13:30:41

2023年巴菲特股东大会上,巴菲特和查理·芒格提出一个建议:

要尽快远离那些“有毒”的人,即便付出一些经济成本也在所不惜。

对此,我深有感悟。

特别是在工作中,遇到“有毒”的人的概率是相当大的。

可能有人给你使绊子,有人给你穿小鞋,有人给你捅刀子……

心有不甘,与之纠缠不休,往往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所以我常说,在单位宁愿吃点小亏,也不要与之较劲。

01

与其争辩,不如争冠

前段时间,苦于和领导关系不好的侄子,向我征求应对苛刻领导的秘诀。

我说哪儿有什么秘诀,做好你自己的事比什么都重要。

他不以为然地说:“你是从来没遇上过讨厌你的领导吧。”

我说还真不是。

刚进入传媒行业的时候,我就遇到过一位难搞的领导。

这位领导虽然能力很强,但对于他一手带出来的徒弟,和我这样的“非嫡系”人员,态度迥然不同。

有同事建议我请他吃吃饭,表表忠心。

一向不擅长这些场面活的我,深思熟虑之后还是拒绝了。

为了保住工作,我制定了两条策略:

一是尽量少出现甚至不出现在他面前;二是尽量更好地完成我的工作。

别人一个月写 10000 字,我会争取完成20000 字;

别人一周完成一篇深度采访,我争取完成两篇;

别人都在争取编辑派题,我就尽可能自己去挖选题。

虽然中途让我委屈、崩溃的事情时有发生。

比如他对我做出的成绩无动于衷,而对我的错漏总是大发雷霆;

比如年末考核时涨工资,升职称之类的事情他统统没考虑到我。

我都假装听不见,也一概不放在心上。

当我把注意力从赢得他的肯定,收回到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上,精益求精做好每一次采访,字斟句酌打磨好每一篇稿件。

就这样坚持了三年,我被提升为主笔。

再后来我辞职创业,期间很意外地听到了他对我的褒奖之辞,我只是淡然一笑。

他喜不喜欢、褒不褒扬,我也不再介意,因为我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个我了。

工作中的人际关系看似复杂,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你的工作能力。

你把每一件事做到位了,再挑剔的人也会对你刮目相看。

日本知名保险公司创始人岩濑大辅,曾总结出一套“工作三原则”,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

“记住,一个挑剔和严厉的上司会让你学到更多东西。”

当你转换心态不再处处计较,你会发现严苛的上司,是工作中的拦路虎,也是成长过程中的贵人。

02

与其报复,不如远离

知名记者周轶君刚参加工作时,因为能力出众,是单位重点培养的新人。

但她的顶头上司,报社里的副主任,却时常刁难他。

一次研讨会上,副主任又当众羞辱她,将她的稿件摔在她面前,说她写的东西不知所云。

周轶君又急又气。

因为稿子是她熬了好几个通宵写的,事先也给编辑组的同事们看过,都得到了认可。

面对副主任的存心刁难,气头上的她直接拿起稿子,甩到了对方脸上。

当时的确很解气,但多年后在《圆桌派》谈论此事时,周轶君却说自己非常后悔。

原来,副主任是被下放到他们单位的。

自知没有上升空间,对表现优异的新人常常明里暗里打压,生怕他们有朝一日会爬到自己头上。

但他虽能对稿件进行评论,却没有拍板的权利。

周轶君当面对他进行攻击,只是驳了他的面子,事后他依然在副主任的位置上混日子。

而周轶君本人却因此被通报批评,还错过了一次很好的晋升机会。

周国平先生说过一句话:在烂人身上不值得浪费任何感情,哪怕是愤怒的感情。

在单位里,这样的烂人随处可见。

有人干活时偷奸耍滑,抢功时却比谁都积极;

有人喜欢背地里搞小动作,给你使绊子,甩黑锅。

遇到这样的人,你千万不能和他们针锋相对,硬刚到底。

非要撕破脸,最后闹到不体面不说,为此买单的还是你自己。

最好的办法,就是忽视他,不理会他。

狗咬了你一口,你没有必要咬回去。你最该做的,是避开它,远离它。

美国作家邦妮·加莫斯,有个化学家朋友,叫伊丽莎白。

从读博士学位,到去研究所实习,再到后来发表论文,伊丽莎白遭受过太多恶意。

有人说她与导师有不正当关系,有人说她窃取同事的研究成果,还有人说她贪图名利。

加莫斯本以为伊丽莎白会很痛苦,但事实上,伊丽莎白从来不理会这些烂事。

她沉浸在学术研究中,年纪轻轻就成为全国知名的科学家。

工作中,我们总会遇到烂人烂事。

正确的姿态不是回以恶意,而是敦促自己离开那个圈子。

当你变强大了,你讨厌的人,连背影都消失了。

03

与其较劲,不如借力

电视剧《北京女子图鉴》中有个耐人寻味的情节。

陈可在北漂十年后离职创业。

在筹备过程中,她不仅邀请了交情甚笃的伙伴,还邀请了曾经势不两立的对头。

这倒不是她有多大的格局,而是因为她认准了每个人的优势。

而这些人肯不计前嫌回来帮他,也不是心胸宽广,而是看好她手上的项目,认可她的能力。

对此,陈可解释说:

这就是北京的魔力,不管你们曾经是伙伴,还是对手,只要有利可图,你们就会变成同路人。

其实不只是北京,任何单位都是如此。

出来工作,大家都是为了挣钱,那些为难你的人,只不过是站在了利益的对立面而已。

成熟的职场人,不会情绪上头了就不管不顾地去得罪一个人。

因为他们明白,和别人较劲,消耗的是自己的时间,拖累的也是自己的成长。

企业家李开复初到微软公司时,资深经理人琼斯经常为难他。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琼斯不仅拒绝李开复参与自己的项目,还对他的很多正当要求置若罔闻。

换做其他人,要么伺机报复,要么一走了之。

而李开复却完全不为所动,他全身心投入自己的工作,最后凭自身努力,得到一个很大的科研项目。

不久后,公司高层接到投诉说,琼斯工作能力有限,准备将其辞退。

当他们向李开复征询意见时,李开复只是客观地说:

“琼斯气量不大,与人相处有些固执,但我认为,他是个可用之才,工作能力没有问题。”

因为这句评价,琼斯被留用了。

被李开复的格局折服,他成了李开复最得力的合作伙伴。

在琼斯的帮助下,李开复最终也开辟了自己的事业。

现代管理学大师德鲁克说:

一切合作关系的基石不在于你的经营,在于你所能提供的价值。

真正成熟的工作观,应该是事在人先。

不必再纠结对方是敌是友,当你能为其他人提供价值,你自可化敌为友。

有一个人际关系定律:

无论你走到哪个圈子,遇到讨厌的人的概率都是相同的。即使你解决了这个,也会有新的补上来。

在工作中,难免会与你看不惯的人相遇。

请始终记住:最有力的报复是无视,最聪明的离开是精进。

不要把时间和精力,耗在不值得的人和事上。

强者的目光是星辰大海,而不是脚底那微不足道的沙子。

点个赞吧 ,与朋友们共勉。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