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邓小平最后一次来到上海过春节,离开上海的时候,火车快要开了,此时,邓小平又把吴邦国和黄菊叫到车上,谈了十分钟,邓小平说:“上海,一定要抓住20世纪的尾巴,九十年代,这是你们上海最后的机遇。”
每次想起这段经历,黄菊都无比的怀念,就在这一年(1994年)的9月,黄菊正式出任上海市委书记,后来,黄菊更是入列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国务院副总理,成为正国级领导人,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下黄菊的故事。
1938年9月,黄菊出生于上海,当时的上海已经被日本人占领,兵荒马乱之下,家人不得不将黄菊送到老家浙江嘉善,在这里,黄菊读完了小学和初中,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新中国成立后,国内形势逐渐稳定下来,有了良好的学习环境,黄菊兑现了自己的学习天赋,于1956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电机制造专业,成为那个年代的高级知识分子,当时我国正式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征程,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黄菊,有着更多的责任和挑战。
经过长达7年的专业学习,黄菊于1963年被分到上海人造板机器厂,成为铸造车间的技术员,在接下来的二十年里,黄菊一步一个脚印,凭借着过硬的专业知识和踏实勤奋的工作态度,从一个普通的车间技术员成长为上海市第一机电工业局的副局长。
长期的基层工作,不仅让黄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还让黄菊懂得基层群众工作的辛苦,为更好地服务于人民打下了基础。
进入到八十年代,随着拨乱反正工作的开展,上海的局势逐步稳定下来,此外,中央也在大力提倡选拔年轻干部,在这种情况下,黄菊成为重点培养的对象,1983年,黄菊跻身于上海市委常委行列,成为主管工作的党委书记。
1984年,黄菊出任上海市委秘书长,仅一年,黄菊被提拔为上海市委副书记。
八十年代中后期,上海的经济发展遇到瓶颈,尤其是芮杏文和江泽民两位同志先后奉调中央,上海急需一位懂经济的市长主政,在这种情况下,黄菊被寄予厚望,于1991年当选为上海市市长。
与此同时,中央作出开放上海浦东的决定,浦东成为我国进一步开放的前沿阵地,随着1992年十四大的召开,中央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此外,十四大还提出“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
那段时间,小平同志多次来到上海,黄菊始终牢记小平同志“思想更解放一点、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的嘱托,坚决执行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各项政策,努力探索现代化建设的新路子。
1994年,黄菊正式出任上海市委书记,同时入列政治局委员行列,在黄菊的领导下,上海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还清了历史旧账,还向枢纽型、功能性设施建设转化,城市面貌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2002年,黄菊离开了奋斗了四十年的上海,北上京师,这一年黄菊入列中央政治局常委,成为正国级领导人,并在接下来的2003年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负责国务院的常务工作,协助负责金融方面的工作,负责工业、交通和企业改革方面工作。
然而,长期辛劳的工作,让黄菊的身体出现了问题,不得不暂时离开工作岗位,进行住院治疗,住院期间,黄菊坚持与病魔抗争,一边治病,一边坚持工作,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临终前,黄菊交待要把遗体捐献给祖国的医学事业,充分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和高级领导干部为革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
2007年6月2日,黄菊因病治疗无效,在北京去世,终年69岁,黄菊同志的遗体被火化后,骨灰暂时存放于八宝山,八年后,黄菊的骨灰终于被迎回上海,那是他奋斗了大半生的地方,总算是落叶归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