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提示】道,可大可小,说大说小,或大或小,时大时小,道的这种不确定性并不影响其“天下莫能臣”的卓然气质。对于道来说,虽然对于万物都有一种生育养育护持的作用,但,道并不想(常无欲)做万物的主(生而不有),也不能会因此提出各种非分的要求(为而不恃)还有,长而不宰,成而不功。那么,对于万物来说呢?下一句我们再说吧[作揖]
【视频版】
【文字版】
一天一分钟一句道德经。今天我继续给大家分享老子道德经第三十四章接下来“颐养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于小”这一句。
衣养,育养。像衣服一样呵护?或是像我的系统一样误为颐养。道与万物很类似颐养。颐,养护。
字面来看,道像衣服一样呵护着天下万物,却从来不以主人自居。衣服确实不能做人的主。这样的语境下是不需要“常无欲”来画蛇添足地说明的。
道供养万物,从不做主,可定义为小。同“道之用者弱”,弱小并称。
【不充说】
一,万物要长成什么样子是万物说算还是大道做主?
如果都是大道做主,万物都会长成一样,或者干脆都长成了道的样子。这样就没有万物了,这世界只有“道”这一种存在了。万物没了,这世界也没了,甚至道也没了。
但是现实中,万物却是姹紫嫣红,争奇斗艳,各具风流,何惧风流。
所以,“道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基础逻辑底层逻辑并不直接参与APP的运行。道是底层逻辑,从不参与具体的APP运行决策过程。
二,道本不仁,道本不言,道本无欲,道本无为,何须赘言“常无欲”?
所以,我认为“常无欲”是衍文。
欲,在道德经里有宽阈定义,就是人性。窄域定义,人性中的任性部分或非理性部分。
这句话的施动方显然是道。
(道)衣养万物,(道)不做万物的主,(道)常无欲,(道)可以被名之为小。
其他三处都是成立的。唯独“道常无欲”虽然也成立,但是没必要在这里提。
还有就是如果说道衣养万物但从不做主的原因是道常无欲,那么,下一句又如何解释呢?
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
难道要加上“常有欲”,“万物常有欲”争相做主,所以道就不做主了。那怎么道又成了大呢?
再说了,万物也不是都如人类一般,都有欲望,都想做主的。万丈高楼平地起,平地永远不想做楼的主。
第三,名,还是定义的意思,不过在这里不是真正的定义,而是权且定义为,或者可称之为,非正式命名也,非正式定义也。
名的这一层“非正式”的意思,实际上是为了呼应“弱者道之用”或“道之用者弱”的。老子的意思是说,在讲到“道对万物发生作用的方式和力度时,我们使用更专业的术语名词——弱”,在这样或大或小的名份之辩的时候,我们使用“小”,这样的称谓。
毕竟,名份之辩不如物理之学来的更重要。
这有涉及到“道与万物的关系”这个命题的解读。虽然这里只是探讨或称之为大,也可称之为小,但其实质是怎样正确地理解道与万物的关系。
从道的角度来看,道衣养/颐养万物,道就应该做为主人成为主体,如父母养子女,父母当然是子女的主人,至少小时候是这样。人民至于邦国,既然是人民养活了邦国,那人民自然是邦国的主人。
人民才是当家做主的。
任何人组织的权利都是人民让渡与你的,不是让你用来作威作福。鱼肉乡里,草菅人命的。
#秋日生活记录#
#头条晒图大赛#
#我在岛屿读书#
#秋日好时光#
#美联储降息25个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