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宣帝 陈顼 绘像)
太建十四年,公元582年,南陈的第四位皇帝陈宣帝陈顼病重,眼见就要不行了。
皇帝要驾崩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南陈朝野,一股十分不安的气息开始在深宫中酝酿。
老皇帝病榻床前,临终之际,伺候老爷子生活起居的,有三个人。
这头一位,是太子陈叔宝,第二位,是始兴王陈叔陵,第三位,是长沙王陈叔坚。
作为太子,陈叔宝知道这是决定命运的关键时刻,自己是储君,是钦定的帝国继承人,老皇帝要咽气的这个节骨眼儿上,自己绝对不能离开第一现场。
而始兴王陈叔陵作为陈叔宝的弟弟,一直就久怀异志,想要图谋帝位,所以他也不肯离开,而是坚持要等到老皇帝眼睛闭上的最后一刻。
在陈叔陵看来,自己勇武沉着,精于算计,自己才是那个最适合接班的皇帝,如果不是这该死的嫡长子继承制度,如果不是自己生的太晚,有陈叔宝什么事儿?
老实说,陈叔陵对自己自视甚高,但其实他平时的表现并不怎么样。
因为他这个人,和平常人真有点不一样,他有一个十分特殊的爱好,那就是他喜欢挖别人的坟墓。
当然了,他不是随便去挖老百姓的坟墓,而是遍挑南北朝名士的坟冢来挖,挖出来的陪葬品如有古玩玉器,他必然据为己有,甚至,他还会把墓中主人的骸骨取走,平时藏在府里视为珍宝,闲着没事则拿出来摆弄。
这是什么?这是变态。
一个心理扭曲的人,面对自己无法得到的东西,他一定会无所不用其极,所以,在陈宣帝刚刚驾崩之后,陈叔陵立刻就坐不住了。
在陈宣帝还没死的时候,陈叔陵就买通了专门负责在皇帝身边煮水煎药的医官,让他提前准备好利刃,随身携带,就等着陈宣帝前脚一死,后脚就把陈叔宝直接刺杀在御榻之下。
(始兴王 陈叔陵 形象)
理论很美好,但实现起来,困难重重。
这一来,陈宣帝的病情时好时坏,谁也不知道老皇帝到底哪天死,医官有心每天都把刀揣在怀里,他也做不到,因为万一一个不小心露了出来,或者被别人发现了异常,那立刻就是一个刺王杀驾的罪名。
但是您别说,这位医官也算是艺高人胆大,他还真就整日把一柄短剑藏在自己的袖口,就这么携带了一个月也没有人察觉,可敢巧不巧,平时他都带着,就今天陈宣帝突然暴毙,他还就偷懒了一天,随身就没带着兵器。
陈宣帝一死,陈叔陵那是一个劲儿的给医官使眼色,让他赶紧行动。
我说兄弟,咱这不都商量好了么,你猛然回头,抽出短剑,一剑就把毫无防备的陈叔宝给刺死就完事儿了,你还在犹豫什么啊?
陈叔陵都快用眼睛把医官给瞪死了,医官也始终是无动于衷。
大哥,不是我不想动,实在是动不了啊,因为兵器今天早上让我落家里了。
一看医官没有动作,陈叔陵也大概是想明白怎么回事儿了,所幸,这哥们之前还买通了在大殿门口站岗的内侍。
这个内侍,也是自己人。
于是,陈叔陵立刻会意内侍,让内侍从外面取兵器来给自己。
冷兵器时代,谁有兵器,那谁就有主动权。
陈宣帝居住的大殿里要么是宫女,要么是宦官,他们肯定是没有配备武器的,而陈叔陵,陈叔宝,陈叔坚这仨人虽然是皇帝的儿子,但问题是他们也要遵守宫规门禁制度,在入宫前更会接受严密的检查,卸去所有的武器装备。
封建帝制时代,皇室中的父与子,他们的关系往往是畸形的,就算不畸形,就算只不过是普通人家,法理人伦,谁又敢拿着兵器来拜见自己的父亲呢?
(深宫兵变)
但是,宫门外有侍卫,侍卫手里有兵器,估么殿外的侍卫陈叔陵也买通了不少,所以他让门口站岗的小黄门去取兵器,实在是十拿九稳。
可是陈叔陵万万没想到,站岗的小黄门智商实在不高,他来去匆匆,两三分钟时间,竟然从宫外给陈叔陵拿回了一柄木剑。
在小黄门的理解看来,陈叔陵在皇帝老子驾崩的时候要兵器,大概是需要那种形式上武器来驱邪赈灾,或者要搞个什么祭祀仪式,所以这才取回了一柄桃木剑。
看到递过来的木剑,陈叔陵是彻底无语了,他脸色阴沉,气不打一处来,立刻开始头脑风暴,想着用个什么别的办法把陈叔宝给弄死。
太子陈叔宝,我们都很熟悉,经历过这一场刺杀事件之后,他将会成为南陈的第五位皇帝,也是最后一位皇帝。
关于这位皇帝,由于一些影视作品的演绎,我们往往认为他是一个和南朝历代的末代皇帝一样的昏君,昏庸无能,贪图享乐,不思进取,亲佞远贤,最终导致了南陈的灭亡。
然而,若以后人视角观之,陈叔宝其实并非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本质性昏君,他的昏庸呈现出一个惯性曲线,因为在他的执政初期乃至中期,他的表现都是可圈可点的。
首先,初登帝位的他爱惜民力,时常下诏自省,或者在言行上进行自我批评,这体现出了他仁厚的心境,但是问题是,陈叔宝惠济百姓只落在表面,他只会喊口号写背书,一边说着老百姓不容易,另外一边大搞基建工程,宫殿那是成片成片的盖,生活极尽奢靡,花钱如流水,浮华程度简直让人目瞪口呆。
(陈后主 陈叔宝 绘像)
其次,陈叔宝一不暴虐,二不嗜杀,反而是一个十分爱惜人才的皇帝,对贤明的,有能力的官员可以给予充分任用,但是问题是,陈叔宝懂得用人,可他不听劝,大臣劝他别那么好色,他不听,大臣劝他花钱太狠了得省省,他不听,隋朝的军队都打到家门口了,大臣们说皇帝你赶紧主持大局,结果陈叔宝还是充耳不闻,就是不听。
这叫什么,这叫皇帝什么都懂,皇帝什么都明白,但皇帝就是什么也不执行。
听过很多道理,但陈叔宝仍然过不好自己的一生。
然后,陈叔宝这个人还很有仁爱之心,他在位时间不过七年,却十次大赦天下,要知道,皇帝登基大赦天下,这是常事儿,目的是为了让万民们对皇帝感恩戴德,但是像陈叔宝这种末代皇帝频频宽宥子民,在历史上却并不常见。
最后,陈叔宝在政治上也有自己的心得,他发展农业,广泛求才,禁止民间奢靡风气,安抚在南陈的北地百姓,所以说他其实也应该懂得不少治国的道理。
我们来看,南朝那些著名的暴君,宋前废帝刘子业,杀人成性,东昏侯萧宝卷,痴迷情色...反正总结来说,除了梁武帝萧衍在位时那短暂而又漫长的平和时代之外,南朝一直处在动荡和不安之中,南朝的很大一部分皇帝的水平和人品也都无甚可谈。
处在这样的皇帝序列里,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陈叔宝的表现已经足够好了呢?
他的表现当然不好,因为如果他真如作者所说的那么优秀,那么厉害,如果他真的足够英明,南陈压根就不会灭亡。
但我们还要知道,宋齐梁陈四个南朝政权,南陈的实际控制面积是最小的,它只能控制江陵以东,长江以南,交趾以北的地区,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南陈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其割据而亡的性质。
(南陈江山)
所以,南陈的灭亡,陈叔宝要负全部责任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要先把刺杀事件讲完。
陈叔陵在获取武器未遂之后,决定不再隐藏,而是站了出来,打算拼个鱼死网破。
我们知道,医官虽然没带短剑,但是医官平时熬药煮药的时候,还是要配上一把药锄的。
这个药锄笨重且鲁钝,只能当做制药工具,基本没有杀伤力,但眼下这是宫殿里唯一的武器,陈叔陵没有办法,他只能硬着头皮抄起药锄,然后重重的向陈叔宝的脑后砸去。
这一击,准头不太行,没有击中正伏在先帝床前痛哭的陈叔宝,但却伤到了陈叔宝的脖颈,陈叔宝顿时是皮开肉绽,鲜血如注。
不过老实说,就仅仅是这一击,已经给陈叔宝造成了可观的伤害,让他暂时失去了反抗的能力,只要陈叔陵抄起药锄继续进攻,陈叔宝性命安危可就只在旦夕之间了。
而且该说不说,陈叔陵在袭击陈叔宝的时候,还顺手把陈叔宝的袖子给抓住了,陈叔宝想跑也跑不了。
就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陈叔宝的另外一个弟弟长沙王陈叔坚站了出来。
素来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陈叔坚其实一早就发现了陈叔陵的不对劲,在陈叔陵几度策划袭击刺杀陈叔宝乃至现在凶相毕露开始主动发起进攻的这个过程中,陈叔坚都看在眼里。
但是,陈叔坚没有动。
因为,作为权力的第三方,他必须要想明白一个事情,那就是,他要做出怎样的选择。
如果他选择旁观,选择漠视,那么他就成为了第三者,他既不帮助陈叔陵,也不帮助陈叔宝,那么无论陈叔陵和陈叔宝谁能胜利,自己都不会被胜利者当做盟友,并且予以信任,反而会因为自己没有在关键时刻进行帮助而被怀疑为是失败者的同谋。
(长沙王 陈叔坚 形象)
所以,谁也不帮,这是最不可取的。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一定要出手帮助其中一个人,那么是应该帮助陈叔陵还是陈叔宝呢?
眼下的形势是,陈叔陵已经掌握了主动权,他成功袭击了陈叔宝,并且马上打算进行下一步行动,陈叔陵即将成为既得利益者,此时帮助陈叔陵消灭陈叔宝,不能算做是雪中送炭,但至少也可称为锦上添花,从而及时的向陈叔陵表示自己的效忠。
但陈叔坚思来想去,最终还是决定,帮助已经落入下风的陈叔宝。
陈叔坚和陈叔宝虽是兄弟,但素无旧交,他帮助陈叔宝的原因也并非是和陈叔陵有过什么矛盾,而是在这千钧一发的一刻,他突然明白了人性的险恶——陈叔陵能为了抢夺皇位在先帝灵前无所不用其极的消灭陈叔宝,那么他就有可能在谋逆得位之后消灭掉自己。
帮助陈叔陵,说白了就是在自掘坟墓,而帮助陈叔宝,却有可能在这位法定的新君心目中,打造一个近乎于完美的形象。
所以,陈叔坚立刻介入,他空手夺白刃,打落了陈叔陵手中的药锄,在接下来和陈叔陵的缠斗之中,还把自己的袍袖当做绳子,把陈叔陵绑在了大殿的柱子上。
也正是因为陈叔坚为陈叔宝争取到的宝贵时间,陈叔宝才得以脱困,他踉踉跄跄的跑出殿外,终于在陆续赶到的禁军的保护下即位,旋即诛灭了陈叔陵。
陈叔陵——死于队友不给力。
(皇位)
如此惊心动魄的皇位争夺,其实已经足可给陈叔宝敲响警钟,使得他明白在乱世之中生存是多么的不容易,乱世生存就如逆水行舟,不进步,就是是一种变相的后退。
但是问题是,陈叔宝的先决条件,已经决定了他的上限。
他从小生活在蜜糖瓦罐的温室之中,受到良好教育的同时,也隔绝了参与外部世界的机会。
他的生活雍容富贵,他的日子岁月静好,他的人生顺风顺水,他不知道万民的饥饿,他不能了解战争的迅猛,他不能体会人心的险恶,站在最高权力的舞台上,他见识到的世界,是那么的天真无邪,是那么的纯情美好,所以,他才会只把治国停留在理论阶段,只把做皇帝表现在“言”而非“行”上。
他就像是一只自小被豢养在精美的笼子之中的金丝雀,他没有学会飞翔,更没有学会生存,他只会取悦于自己,而就算有一天把你笼子打开,哪怕 他会飞,他也不会飞走,因为,他害怕外面的风风雨雨,打湿自己华丽的羽毛。
公元589年,南陈被隋所灭,陈叔宝被迫迁徙至北地洛阳,隋炀帝宽宥,照旧给他富贵的生活,因此他余生也是极尽欢愉,沉湎酒色,终死于五十二岁。
以后人鉴之,陈叔宝的人生,就如他那首唯一流传下来的《玉树后庭花》一样,他以为天下间“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可谁知转瞬就“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
仔细看南朝的历史会发现南陈的皇帝无论是治国还是个人道德的平均水平已经是南朝最好的了,刘宋上限高,下限也非常低,但南陈是发挥稳定,连亡国之君陈叔宝除了昏庸也没做啥大恶!
很多很多很多很多的朝代的中后期皇帝,都是笼中鸟的,这是所谓礼制与“忠臣”共同努力的结果,谁也根变不了,甚至是说,谁都没那个意识“要去改变”。笼中鸟的坏处是大家共知的~…
习惯了,从易中天品三国开始。像阿斗这样敌国外患日益强大的情况下天天和董允吵着要给后宫扩编,无法处理好姜维和朝廷的矛盾,让姜维和诸葛瞻的矛盾越来越深,宠信黄皓 让董允、诸葛瞻、姜维只能看着小人得志。就这样的庸主还有人洗。
朱祁镇表示,多大点事[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岀现翻案两个字就会误导大众,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社会价值道德等标准,大众需要的是历史真实记录然后靠个体去领悟,这社会才会百花争放,文明才会前进。
皇帝不是人人能做好的,需要非常非常有魄力、智慧、心狠手辣的人才能做好。皇帝中庸君居多,昏君也不少,明君极少。
陈叔宝命很好了,同样都是被杨坚所灭,宇文阐想要成为陈叔宝而不可得
大将军达之蹙元帝于开平也,缺其围一角,使逸去。常开平怒亡大功。大将军言:“是虽一狄,然尝久帝天下。吾主上又何加焉?将裂地而封之乎,抑遂甘心也?既皆不可,则纵之固便。”开平且未然。及归报,上亦不罪。
是文帝宽宥好不好,小编能不能认真点
翻案无中有,作案正忙时[呲牙笑]
慈禧都能守国门了,还有什么不可能。
《西江月·道德三皇五帝》 杨慎〔明代〕…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七雄五霸斗春秋。顷刻兴亡过手。 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
南陈宣帝陈顼去世,皇次子陈叔陵在灵前动手谋杀太子陈叔宝,数刀砍成重伤,尚未致命,皇后柳敬言合身扑上来保护儿子,陈叔陵又砍了她几刀。陈叔坚冲上前去,双手卡住陈叔陵的脖子,奋力夺下武器,陈叔宝得以在奶妈乐安君吴氏的护持下逃脱。陈叔坚以此救主大功,进号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刺史。寻迁司空,将军、刺史如故。
就算励精图治也没用,还不如好好享受。
混淆黑白是非,模糊数千年来传统文化树立的美丑观念,摸黑民族英雄,打压国人自信心,这些都是居心叵测的
他总比哈士奇只会拆屋强吧
五代十国有好皇帝吗
纣王都成明君了,有什么不可能的。
网络上的话也当真啊?
非正统的野帝就没必要搞事了
屁大点事说那么多废话,差评!拉黑!
AI文????
故意胡言乱语引流,为利益已经无底线
第三个为啥坐等渔翁,灭了胜的那个呢
正史不可信的时候,就信野史呗。怪谁呢
[吃瓜]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写《玉树后庭花》沉迷靡靡之音荒废国政,焉有不亡国之理
广神:多大点事?
写的什么鬼东西!
他足够英明南陈就不会被灭--这个逻辑不是必然。
没疯,有这个需求[得瑟]
文不对题
平庸之辈其实就不适合当皇帝,昏庸那就更不适合了。为何历代王朝的治理都只会越来越差,而不是治理的越来越好?那就是因为决策层,平庸无能。
[滑稽笑]不去写演义屈才了
历史是后代写的
说了半天到底谁在翻案?
再怎么昏庸,起码比只会拆屋的哈士奇强多了
要是秦叔宝多好
陈叔宝是不是姓陈名琼字叔宝
没事儿还有陈靖仇呢
中国有几个好皇帝,掰指头数都用不完,大部分皇帝都是垃圾,盛世皇帝乾隆唐玄宗汉武帝都是垃圾,更不要说其他皇帝了
陈叔宝一个只懂文学不懂治国安邦,只懂享受不懂居安思危的混球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