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间故事想到的教育启发

狼的虚名 2024-04-01 16:56:38

我是一个七零后,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那时的孩子基本都是散养。就连偶尔挨饿和磕碰受伤都习以为常,更谈不上早教,兴趣培养。每天与泥巴做伴,唯 一能称的上的精神食粮,就是从四邻八舍口中听到各种版本的民间故事。虽然当时并不能真正听懂,但却在我幼小的心中种下梦想,和对未知世界探索。

到后来上学识字后,总会刻意寻找为数不多的课外书籍,好像是为幼年精神在做补偿。即使我如此渴望读书,可学习成绩却总是让父母失望。班级排名就像一条河,我就是那只在下游喝水的小羊。这样的成绩,勉强读完初中。不得不进入社会这个炼钢炉了。

人生如白驹过隙,弹指间已是知天命的年龄了。经历了人生的种种不如意,难免会怀念过去的岁月。虽然过去四十年了,可当年听过的故事终身难忘。说明我记忆力并不差。这么多年爱读书的习惯也有坚持,说明我一直有对知识的渴望。两点都具备,为什么学习成绩反而不理想。

通过反思,我做了以下几点分析。

一、从传播形式上

孩子的求知欲最强,特别是在那个年代,身边人的文化水平有限,获取知识的渠道匮乏。民间故事便宜的口头传播,和它在普通人心中的知名度。自然稳坐第一把交椅了。而其它知识相比较,受场所和专业的授课人员不足,以及当年教育条件的限制。自然无法相提并论了。

二、从加工处理上

民间故事为什么这么普遍。除了传播形式方便外,更重要的是故事在传播时,讲解人根据自己的理解,合理改编,随性添加。把古代历史人物的原型,通过艺术形式加工。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活灵活现。更妙的是把人物神化,来达到普通人中对神可望不可及的心理满足感啊。

三、从寓教于乐上

有一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道出了教育最好的方法。授业的根本是学生兴趣的激发,而不是机械似的填鸭。一旦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一切学习问题迎刃而解了。老师的真正作用就是: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总结:

1、民间故事看似荒诞,甚至逻辑不通。但这正是他的精妙之处啊。

故事朗朗上口,讲述者表情浮夸。主人公随意切换,中心思想不变啊。不管是八十老者,还是三岁萌娃,听的津津有味。这就是广为流传的基础。故事传播的目的是什么?其实就是教化大众,只有做到广泛传播,才能最快捷有效的达到目的啊。

2、再严谨的逻辑道理,最终都是为人服务的。

怎样让学问通俗易懂,让知识这个略苦药片包上糖衣,既好吃又治愚,才是重中之重。大家都听过围魏救赵的故事吧。其实教育也是旁敲侧击。特别像说相声,两个人在台上光靠嘴,为什么能吸引人呢?无非调动情绪到一个极点。然后甩出相反的包袱形成巨大的反差啊。这一点正规教材与民间形式相比 ,又居下风了。

3、怎样变通教学,寓教于乐。

现在已经完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了,每个人都接受过正规的教育。虽然学历和能力有差别。大家发现没有,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风格,有的严谨,有的幽默。甚至还有学渣因为老师的人格魅力喜欢上了一门课。更有人因为遇到一位好老师,影响了整个人生。

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道理很枯燥,讲解乐趣多。这就是同一个笑话,不同的人讲有不一样的效果。所以说,教育的主体是人。课上时间有限,老师要把功夫下在课下。仔细分析揣摩,真正做到了掰开揉碎了从新组合。讲台就是舞台,演出灵魂工程师的风格。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优秀的特级老师,都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对业务精细打磨。才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和认可。

4、观念的改变,教育的理解。

教育是需要全员参与的。教育的改变其实是思想的转变。教育的改革是体制的改革。如果不能发现教育观念的错误,谈什么都是白扯。

我们现在对教育的认知有很大的误区。至少在大多数人心中,只有上学才是教育,只有有教师才能授业。认为自古华山一条道。除了上学,其它都是不务正业。世界是丰富的,颜色有赤橙黄绿青蓝紫,物种有飞禽走兽花草虫鱼。千人千面,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样的树叶。有人喜欢历史,有人喜欢哲学,有人喜欢机械,有人喜欢科学。

三百六十行,行行都不错。如果世界只有一种颜色,那是多单调啊。如果所有的人都喜欢一个行业,世界该有多寂寞。我们在逼迫孩子学习文化课的同时,是否是阻止另一个行业天才的出现呢。

还有部分家长,不管孩子的天性是什么。只要是兴趣班全报上。妄想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呢。还美其名曰: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结果孩子疲于应付,不但没什么兴趣,小小年纪就开始厌学。更有严重的患抑郁症,自残的也挺多。看看一个个惨痛的教训。我们是该反思了。

5、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教育说到底还是工具,是帮助人们认识世界,认清自我。从而更好的生活。什么是更好的生活,那就是快乐。

记得当年米卢执教国足的时候说过:快乐足球。我对这句话是相当欣赏和认可。足球作为一项娱乐运动,本质就是让人获得快乐。如果过多的掺杂金钱和私欲在其中,你的心情就会随着利益起起落落。哪还有精力训练,哪里还有心思比赛呢?你专注的不是射门,而是美女豪车等你拥抱呢。比赛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我们的教育何尝不是这样呢?忘了初心,一切都在为结果做导向。学了个马、牛、车,竟然看见清华北大在向你招手呢。齐天大圣的火眼金睛也没你厉害吧。看着很好笑吧。现实比这残忍的多。多少家长为幼儿园的一次小红花高兴的睡不着觉。多少家长为了一次测验考试降了一名大动肝火。我不知道是该为家长的专注高兴,还是为家长的无知悲哀呢?就你这度量,培养的孩子有多大胸怀呢。

学校的毕业,不代表教育的结束。恰恰相反,正是真正教育的开始。如果把人比做一棵树,前二十年的学习就是在深扎根呢。只有把根扎的足够深,才有支撑我们整个身体的力量,只有根系足够发达,才能为以后的成长汲取足够营养。如果从开始就追求结的果实多,必然让根系还没发育完全的小树不堪重负,提前进入衰老状态了,连最基本的健康都不能保证 ,更别提建功立业了。

我们教育应该象竹子那样,把功夫用在扎根上,,等到时机成熟,才能爆发出惊人的力量。即使是天才,也不要提前透支,伤仲永就是最深刻的教训啊。

什么事都要有个度,过犹不及。我们对孩子的成长教育既不能袖手旁观,也不能过度干涉。正所谓心要近,身要远。用正确的心态做到言传身教。

6、我们如何理解教育,怎样去做。

教育,就是教和学。教要因材施教,学要轻松快乐。从古到今,人类无时无刻不在学习。天地之间,何处不是课桌。世间万物,哪个不是老师。只要有利用成长进步,就要不拘一格。

就像佛教传入中国到现在,衍生出了很多戒律和佛法,甚至出现了南北派之争。这没有什么不好的。没有违背达摩弘扬的目的啊。学佛学的是一心向善的髓,而不是拘泥于吃斋念经的形啊。

举个栗子:济公的故事大家都听过。吃肉喝酒毫无出家人的礼法,可他却是得髓的佛啊。反观监寺广亮,身披袈裟,满嘴阿弥陀佛,一肚子争权排挤,学的是佛的皮啊。这种学佛,与初衷背道而驰,不要也罢。

我们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为什么能延续到现在生生不息啊。虽然我们有五十多个民族,每个民族生活习惯和风俗不尽相同,可我们都认可一个中国这个家啊。

7、教育存在的问题远不止观念一个。

比如体制,大环境的影响都是密不可分的。我们一个人的力量很渺小,教育的改变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但这不是守旧的借口。什么是大环境啊,不就是千千万万个普通的你我组成的。改变教育观念从今天开始,改变教育环境就靠你我。

例子举不胜举。我们不要进入辩论的陷阱,我们讨论的目的是找到存在的弊端,用更好的方法去解决。

世间从来不缺少知识,只缺少发现知识的你我,和那颗热爱求知的心呵。

万物不为我所有,万物皆为我所学。理解了,你就真正懂得教育,懂得生活了。

结束语:

每个人都是一粒种子,刚开始区别不大,我们能做的就是给他创造环境 ,而不是改变他的基因啊。不是所有的种子都长成参天大树,也不是所有的种子都能开出艳丽的花。

有人为春天盛开,有人为夏天纳凉,有人为秋天收获,也有人被冬天雪藏。

你是花,就尽情绽放。你是藤,就撑起一片阴凉。你是无花果,未经灿烂,也一样辉煌。你是胡杨,纵然寂寞无处不在,也给人无穷的力量。

世界很大,你脚下就是舞台中央。

一家之言,见识浅薄,偏颇之处,还请谅解。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