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医生基本技术——EMR和CSP

慕梅评健康 2024-12-21 21:25:21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和冷圈套息肉切除术(Cold snare polypectomy,CSP)是消化内镜医生门诊最常用的两种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消化道较小病变的切除。本文主要围绕技术特点、治疗效果、安全性三个方面向大家介绍这两项内镜下常用且重要的治疗技术。

技术特点

EMR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是内镜下将病变黏膜完整切除的成熟手术,是一种结合内镜下息肉切除术和内镜黏膜下注射术发展而来的治疗方法,属于择期诊断性或根治性手术。

该手术技术具有简单易行,成功率高,设备依赖度低,且技术门槛相对较低等技术特点,正是基于以上特点,该手术可以说是内镜医生的核心基本技能之一,也是向内镜更复杂技术,如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内镜黏膜下隧道切除术(STER)等进阶的必经之路。

CSP

冷圈套息肉切除术是一种使用冷圈套器冷切除消化道息肉的内镜手术,相比传统的热切除术,冷圈套切除术无需使用电凝切割,减少了热损伤的风险,几乎没有潜在的穿孔风险。它在摘除小息肉(<10mm)方面的效果独具优势。多项回顾性研究表明,冷圈套息肉切除术不仅达到极好的病灶清除率,而且在息肉残留或复发的风险方面与热切除术相比也无明显差异。

a. 横结肠息肉 b. 黏膜下注射 c. 圈套切除

d. 切除后 e. 创面 f. 金属夹夹毕创面

治疗效果

在治疗效果方面,这两项技术对于较小的消化道各类浅表病灶绝对是最优化的技术手段。总结起来看,主要优势体现如下:

PART 01

病灶切除的完整性可以得到基本保证:冷圈套息肉切除术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能够将消化道息肉完整切除,包括局限于黏膜层的肿瘤、腺瘤和其他良性息肉,达到根治性治疗。

PART 02

切除后的复发率较低:研究表明,冷圈套息肉切除术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相比传统的单纯热切除术,息肉复发率较低。说明术后的残留、复发风险较小。

PART 03

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冷圈套息肉切除术由于无需使用电凝切割,减少了出血的风险;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由于结合内镜黏膜下注射术对肌层的良好保护,可有效避免穿孔危险。加之二者的切除范围均可控,术后并发症的风险相对较低。

a. 发现息肉 b. 准备冷切除 c. 圈套切除 d. 切除后创面

医疗安全性

最后在医疗安全性方面,两项技术也同样值得我们关注。

冷圈套息肉切除术在安全性方面优势明显。作为一种冷技术,它将热损伤、穿孔和息肉切除术后出血的风险降到最低。与热切除术相比,冷圈套息肉切除术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特殊情况下甚至在出血风险较高或使用抗凝剂的患者中也可以安全进行手术。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同样也正是由于其较高的安全性,才成为内镜医生门诊最常用的手术方式,究其主要原因是该技术可以精确控制切除范围和深度,减少出血、穿孔的风险。有经验的医生还可以借助内镜的放大功能和更为精确的操作,精准预估病灶范围和深度,妥善处理创面,从而进一步降低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的概率。

综合以上,虽然对于较大病灶治疗,目前冷圈套息肉切除术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还存在技术上的局限性,但是无可否认这两项技术依然是内镜医生有效切除消化道息肉,减少相关风险,并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的基本技术。

我们也相信随着成像技术的进步,如窄带成像和人工智能辅助分析,以及提高切割效率和适应各种病变类型的冷圈套装置被开发出来,这两项技术会得到进一步完善,也一定会进一步扩大其在消化内镜领域的作用。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