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CSCO光辉岁月,展望我国肝胆肿瘤个体化外科治疗发展之路

建中康康 2024-10-05 21:18:38

编者按:2024年9月25日至29日,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和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共同主办的第27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24年CSCO学术年会在厦门举行。大会以“以患为本,共享未来”为主题,汇聚肿瘤防治的最新进展及未来趋势。会上,《肿瘤瞭望》联合《国际肝病》有幸采访CSCO肝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CSCO胆道肿瘤专家委员会候任主委,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沈锋教授,与读者分享他亲历CSCO、CSCO肝癌专家委员会发展的光辉岁月,畅谈肝胆肿瘤个体化外科治疗的现状与挑战,深入探讨基于临床预测推动肝胆肿瘤个体化外科发展的关键要素与心得体会。

我与CSCO共成长

亲历CSCO成长光辉岁月,携手同道助力肝癌专委会发展

沈锋教授:我的老师吴孟超院士是CSCO的创立者之一,因此,在CSCO创立之初,我就与CSCO结缘并加入其中。彼时CSCO的大多数活动我都会陪同吴孟超院士参加。这么多年来,我共睹了CSCO的成长和壮大。最初CSCO里肿瘤外科医生较少,总体规模也不算大。时光荏苒,在几代肿瘤学者的艰苦努力下,我们亲眼见证了CSCO发展到今日,已成为一个多学科、综合性的大型学术组织,引领着我国肿瘤治疗发展,在国际本领域也拥有越来越大的话语权,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担任CSCO肝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我感到非常荣幸。在吴孟超、秦叔逵、樊嘉等众多院士专家的大力支持下,CSCO肝癌专家委员会发展迅速。其一,肝癌专家委员会从以肿瘤内科为主发展成为覆盖多个学科的综合性专委会;其二,专委会已成为我国肝癌领域的重要学术组织;其三,专家委员会每年推出的《CSCO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也广受好评,以极强的可操作性深受同道认可,指导临床实践;再者,肝癌专家委员会还开展了一系列的学术活动,搭建了高效的学术交流平台。

总之,CSCO肝癌专家委员会的同道们团结一致,为了共同的事业走到一起来。我们所取得的进步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晶。相信我们将在CSCO的带领下、在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继续大步前行,为中国肝癌诊疗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肝胆肿瘤个体化外科治疗的现状与挑战

身处生物标志物荒漠,发掘MVI指导临床策略潜能

沈锋教授:肝胆肿瘤的个体化治疗是我们持续追求的方向,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当前,外科个体化治疗多为经验性的,依赖于临床医生的经验累积与诊疗决策,缺乏以生物标志物为基础的“抓手”。肿瘤外科常言“Biology is King,Selection is Queen”,但目前“Biology”却是临床面临的主要挑战,学者们在生物组学等方面陆续开展的研究可能是解决问题的方向。

对于无法手术的中晚期肝癌患者,我们可根据基因突变情况针对性地选择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策略,其个体化精准治疗的发展相对成熟。对于外科而言,我们的治疗目标除了为患者带来较好的远期生存之外,还需要尽可能地减少患者治疗创伤和治疗费用,避免过度治疗或治疗不足。然而临床中尚无成熟的生物标志物或分子分型可以指导外科治疗策略的选择。

我们团队近期在肝细胞癌领域展开了个体化外科治疗的相应探索,主要是利用微血管侵犯(MVI)指导个体化治疗决策。MVI可以体现肝细胞癌的侵袭性特征,通过治疗前评估的患者MVI风险程度来精准决策治疗方案,几乎能覆盖切除、消融、移植等主流外科治疗手段,甚至可以进一步预测手术切缘距离、是否联合辅助治疗等治疗细节。虽然在MVI方面的探索刚刚起步,但由于有效生物标志物的欠缺,MVI仍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的方向。

临床预测推动肝胆肿瘤个体化外科治疗疗效提升

以预测指导治疗决策:提高预测水平,规范全流程预测

沈锋教授:医生看病主要包括诊断、治疗决策、临床施治三步。优秀的治疗决策势必建立在良好的临床预测基础上,根据临床预测决定治疗策略的排兵布阵是非常重要的。既往医生的临床预测大多基于自身经验,存在很大的可提升空间。一方面,医生需要提升临床预测水平,尽可能根据患者特征做到个体化预测。如此便需要通过归纳患者共同的疾病特征建立模型,在对模型进行充分验证的基础上,再通过模型进行个体化预测,以提升临床预测的科学性、精确性、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另一方面,在肝癌外科治疗中的临床预测必然要覆盖患者全病程。在患者的早期诊断、疾病分期、手术预后、手术并发症、术后复发、复发后治疗等每个环节都要持续做好连贯性、全病程的预测,才能为患者提供更适合的治疗策略,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这也是我在此次CSCO分享的讲题核心内容,即通过连贯性的全病程临床预测改善对肝癌患者的治疗实践。

做好临床预测的必备要素

优化临床预测建模,平衡模型的准确性与实用性

沈锋教授:做好临床预测可在建模阶段和应用阶段予以落实。在建立模型阶段,首先,较大的样本量是必不可少的;其次,要有较为便捷、规范的临床实践操作;第三,要善于总结。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当前相对完整的临床数据和预后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建立临床预测模型,从而实现对患者个体潜在事件风险程度的计算和预测。

在临床应用阶段,互联网的发展对临床预测模型的推广发挥了极大作用,许多模型可以通过APP或小程序在线操作,在输入患者变量后便可计算出患者潜在事件的风险程度。需要注意的是,应尽量避免将临床难以获得的指标作为变量,如此操作虽然会损失一定的准确性,但只有平衡好准确性与实用性的临床预测工具才能更好地帮助医生和患者做好治疗决策。

降低肝胆肿瘤复发心得体会

做好术前评估、术中操作、术后监测、辅助治疗的预测与决策

沈锋教授: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癌等肝胆肿瘤的复发率较高,降低复发率是关键治疗目标之一。对于外科医生而言,做好全病程的预测与决策非常重要。

在手术之前,若通过临床预测发现患者复发风险较低,则可实施外科治疗;若患者复发风险较高,则可以考虑在靶向、免疫等系统治疗或局部治疗取得理想结果之后,再序贯手术,可能会取得更好的临床结果。

在手术期间需注意防范外科相关并发症。手术并发症是导致肝胆肿瘤复发率升高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围术期管理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降低复发率。

在手术后,对于高危患者进行重点防控,也可以延缓复发。

此外,辅助治疗是减少复发重要手段,但目前在肝胆肿瘤领域辅助治疗措施相对缺乏,需要专家同道、企业、科研单位等共努力,研发更有效的治疗药物,寻觅并验证更有效的治疗措施,以期为患者带来更少复发、更多获益。

沈锋 教授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海市政协委员。师从吴孟超院士,从事肝胆外科30余年,擅长肝癌和肝内胆管癌的外科治疗。获何梁何利基金会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等20余项科技奖励。

在J Clin Oncol, JAMA Oncol, Nat Med, Gut, J Hepatol, Hepatology, JAMA Surg,Ann Surg等国际权威性学术刊物发表SCI论著280余篇;主编专著《肝癌》,担任《黄家驷外科学》第八版副主编,Inter J Surg杂志副主编。

担任国际肝胆胰协会(IHPBA)理事、亚太肝胆胰协会(A-PHPBA)理事兼秘书长、亚太肝脏外科发展委员会(APHAB)主席团副主席、国家卫健委《肝癌诊疗规范》编写专家委员会副主委、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肝癌专家委员会主委、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胆道肿瘤专家委员会候任主委、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肝脏学组副组长、全军肝胆外科专业委员会主委。

被评为全军科技领军人才、上海市十大科技精英、上海市领军人才和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0 阅读: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