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界面快讯》报道,截至7月6日20时,洞庭湖226米决口已封堵66米。目前,封堵工作正在全力进行中。
当我看到英勇的官兵,身先士卒,不畏生死奋战在抢救群众、奋战洞庭湖决口的情景时,我的眼眶是湿润的。最危险的地方总是有他们的身影,为了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无悔付出。
这次洞庭湖决堤,是7月5日16时左右隶属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团洲垸洞庭湖一线堤防发生管涌险情。在工作人员发现后紧急封堵失败,出现堤坝决堤。什么是管涌?管涌,又称潜蚀、流土,是堤防工程常见的险情之一。在汛期高水位情况下,堤防背水侧容易发生“流土”和“潜蚀”两种险情。这次洞庭湖管涌引起的决口决堤大家看一下图就会一目了然。再加上洞庭湖堤防基础多为砂卵石层,这种结构透水性强,易于发生渗透。当洪水水位上升时,外河水压力增大,容易在堤防薄弱部位形成管涌,进而发展为决堤。
其实在2000多年前 洞庭湖没有现在这样大的水域,这在东汉初年班固编写的《汉书.地理志》里面,有明确记载。一直到南北朝时期,洞庭湖才逐渐有了大约500里的湖面。而“八百里洞庭”之说已经是清道光年间。
其实,洞庭湖虽然位于湖南,然而真正促使其快速扩大的真正原因,不是湖南的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造成,而是湖北!因为自宋朝起,因为水灾的缘故,当时的政府每年都安排劳工在湖北的原云梦泽(古代十大泽之一)修筑堤坝防止江水倒灌。最后的结果就是云梦泽越来越小几近消失,而洞庭湖却因为长江的洪水没有了北面的泄洪通道向北流不出而只能向南流入洞庭湖,再加上湘、资、沅、澧注入洞庭湖,才造就了今天洞庭湖的模样。
洞庭湖的水患,其实在今天说起来最主要的就是:一、雨季来临,南北洪水全涌入洞庭湖,最关键的是水里面含有大量的泥沙,造成洞庭湖底越来越浅,而水不会少,人们只能不断地修筑堤坝,久来久之,洞庭湖其实和山东黄河流域的“地上河”没有两样;二、湖南自古以来多水少地,因此自古以来人与湖争地矛盾突出。“八百里洞庭”到建国初期已缩小到4350平方公里,1998年的长江洪水爆发之前,湖面仅剩下2691平方公里。“湖小水大”,遇到连续暴雨天气,这样的“管涌”引起的决堤,还是直接决堤都是不可避免的。
洞庭湖还会决堤吗?如果按照目前基础设施和管理手段,如果不采取彻底有效,从根本上来解决问题的手段,它的再次决堤只是时间问题。关于这个话题,网上有不少网友也是各抒己见。然而,心急如焚心情都理解,但是真正有效的方案没有这么简单。
小编个人建议:
第一、地方政府以及主管部门、应急管理部门应当在此次洪水决堤封堵成功后立即召开专 题会议。会议核心问题就是“如何杜绝洞庭湖不再发生决堤事故”。
第二、必须尽快修订《应急救援预案》要结合实际拿出一旦决堤事故发生最有效、能够彻底解决事故的措施(技术方案、施工方案、工程机械、备用物资的完好有效)。
第三、“千里江堤毁于蚁穴”,对于今后洞庭湖堤、堤坝以及其他相关设施的巡检力度、监督检查力度必须要落实到实处,巡检人员必须确保高度负责。
第四、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终身负责制”、“目标责任制”做到谁主管、谁负责,依法依规追究各级行政刑事责任。
但愿从今以后,看到洞庭湖,依旧是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般的极尽壮阔。也希望政府能够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彻底解决洞庭决堤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