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发现'颈动脉斑块'风险几何?教你从报告中解读!

老何养护 2024-10-29 16:48:49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文案丨医声老何

编辑丨医声老何

体检时发现颈动脉斑块,很多人都会慌神。颈动脉斑块就像血管壁上的"定时炸弹",既然被发现了,就需要认真对待。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大多数患者拿到检查报告后往往不知所措,不知道该如何评估风险等级。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颈动脉斑块形成是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之一。西医认为这是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炎症反应、脂质沉积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医典籍中将其归属于"眩晕""头痛"等范畴,认为与痰浊、瘀血阻滞经络有关。

超声检查报告中斑块的性质、大小、位置、数量都是评估风险的重要指标。斑块回声性质分为低回声、等回声、强回声、混合回声四种类型。低回声斑块多为脂质含量高,风险相对较大;强回声斑块多为钙化,相对稳定。斑块面积超过50平方毫米属于大面积斑块,需要格外关注。

斑块对血管腔的占位程度直接影响血流通畅度。医学界普遍采用狭窄程度评估标准:轻度狭窄小于50%,中度狭窄50%-69%,重度狭窄70%-99%。狭窄程度越高,缺血性脑卒中风险越大。美国心脏协会数据显示,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每年脑卒中发生率可达13%。

斑块表面的性状同样值得关注。光滑规则的表面提示斑块相对稳定,而不规则或溃疡样改变则提示斑块不稳定,容易脱落形成栓子。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指出,不稳定斑块即使狭窄程度不重,也应该积极干预治疗。

中医认为,肝肾亏虚、气血瘀滞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内在基础。《黄帝内经》中提到:"年过四十,阴气自半",正是血管病变的高发时期。西医则强调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危险因素的控制。两种医学理论在此达成共识:预防胜于治疗。

临床研究发现,颈动脉斑块与冠状动脉病变具有相关性。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数据显示,60%以上的冠心病患者同时存在颈动脉斑块。颈动脉超声检查能评估脑血管疾病风险,还可作为心血管病的"窗口"。

针对颈动脉斑块,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效果显著。西医强调他汀类药物稳定斑块,抗血小板药物预防血栓形成。中医通过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方法,配合针灸推拿,改善血液循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研究证实,中西医结合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生活方式调整是防治关键。科学证据表明,规律运动能提高血管内皮功能,地中海式饮食可减少斑块进展。戒烟限酒、规律作息、心理平衡等传统养生智慧与现代医学理念不谋而合。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颈动脉斑块都需要手术治疗。欧洲血管外科学会指南推荐:症状性患者狭窄度大于50%,或无症状患者狭窄度大于70%时考虑手术干预。手术方式包括内膜剥脱术和支架植入术,需根据个体情况选择。

预防胜于治疗,早期发现早期干预至关重要。建议40岁以上人群定期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尤其是存在高血压、高血脂等危险因素者。中国脑防委数据显示,通过规范管理,80%以上的脑卒中是可以预防的。

颈动脉斑块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预警信号",科学评估、系统管理、中西结合,方能化"危"为"安"。超声检查为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专业医生的指导建议不可或缺。生命至上,将健康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是医患共同的心愿。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0 阅读: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