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经济学教授姚洋一段视频,
说得挺有道理,听后颇有感触。
姚教授说:
我对中国的经济学是很不满意的,我是公开说过,如果我们就这样走下去,我们中国的经济学会变成美国的一块殖民地的。
姚教授继续分析:
因为我们已经失去了制定自己研究议题的能力了。我们只能跟在美国人的后面,人家做什么,我们赶紧拾漏补遗,做点小研究。
姚教授呼吁:
我们要有这样的一个底气,这样的一个能力,来构建我们自己的知识体系。
姚洋,姚教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北大社会科学学部委员。
《经济学(季刊)》主编。
单是三个头衔,足以说明姚在中国经济理论界的地位!
听完姚教授一席话,老詹不由为中国经济学感到悲哀!
我们的所谓中国经济学,绝大多数不都是照搬西方理论,
依葫芦画瓢,演绎演绎,便算做是自己的“理论”了么?
仔细推敲推敲,有几位算得上真正原创的经济理论呢?
由此联想开来,不禁为老詹的经济理论惋惜!
老詹的经济理论,什么经济理论?
老詹历经18年研究出的“感官消费”理论呀!
感兴趣的读者 ,不妨看看这篇文章:
十八年写成一本书,这本书到底有啥用?(点击可读)
看完这篇文章,各位就会明白,
老詹的“感官消费”理论,并非虚以应景、胡编乱造之作,
而是历经前前后后十八年的思索调研,认真撰写的理论专著,
可以负责任地说,在以下四方面,此书是具有独特价值的。
其一,《感官消费》以全新视角诠释了人类消费行为。
人类一切消费,皆是通过感官。循此独特视角,《感官消费》应运而生。过去,没有哪位经济学家从这个角度研究消费经济,这应该算是经济学理论一种创新吧?
其二,《感官消费》揭示了人类消费的若干基本规律。
老詹归纳出“主次律”、“共性律”、“递减律”等十二条感官消费规律。依据这些规律,可以指导人们理性消费,大大提高消费效率。从而让这一理论具有很大的实用性和指导性。
其三,《感官消费》解释清楚了过去很难解释的一些现象。
人们买房为什么喜欢视野开阔面朝大海的?为什么要在在房前屋后种花种草?……生活中的种种现象,以“感官消费”理论作依据,很容易就解释清楚了。能够揭示生活奥秘的理论,才是有用的理论。
其四,《感官消费》创立了衡量人类消费水平高低的一种全新体系。
“恩格尔系数”是判别生活水平“到底有多低”的一种指数,“视听消费指数”则是判别生活水平“到底有多高”的一种指数。二者互为补充,却又不可互相替代。这样一种全新指数,填补了经济学理论的一个空白。
正因为感官消费理论的独创性、实用性和指导性。所以,老詹对其寄予厚望,希望能够得到经济学界专家学者的理解、认同,甚至研究、推广。
然而遗憾的是,一块千年玉,至今无人识。
老詹曾想到两条措施,推广“感官消费”理论。
其一、在大学开设课程。
倘若老詹年富力强,我一定要千方百计应聘到一所大学——哪怕是一所非重点大学乃至专科学校——去教书,极力阐释和推广这一理论。即使遇到重重阻力,我也百折不挠,九死未悔!
其二、在海外发行此书。
既然内地无人问,海外理应有人识。我想,如此新颖、如此具有独创性、实用价值和指导价值的理论,在海外经济理论界,一定会有伯乐独具慧眼,识得此珠的!
当然,前提是,此书须译成英文,在海外发行。
此事到底如何操作?老詹茫无所知。如有知道底细的读者 ,请不吝赐教,告诉老詹一个路径和方法!
在《感官消费》序言中,我曾写道:
《感官消费》是人类第一次以感官消费这个全新视角,来诠释自己的消费行为,因其“原创”、因其“独特”而一俊遮百丑,使得这只丑小鸭有了呱呱坠地的机缘。
如果真要给小家伙算一算命的话,其命运无非有三。
其一,无声无息,短命夭折。
就像一块石头,丢进水中,泡也没冒一个就自生自灭了。
其二,慢慢长大,逐渐存活。
也能生存下来,也能够长大,但长大以后,也就平平常常一鸭子,与别的家鸭野鸭公鸭母鸭没什么区别,要说价值,红烧清炖,可供一餐而已。
其三,变为天鹅,一飞冲天。
因其原创,因其独特,因其有理,因其有用——一个理论,要做到四者兼而有之,颇不容易——“感官消费”最终得到理论界的接纳,实业界的认可,而且,越来越有用,越来越走红,一不留神,兴许还会成为经济理论一个独立分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甚至,还能弄回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哩!
不是没有这个可能,它需要是只是两个字,时间。
时至今日,《感官消费》面世,已经整整六年,
须待何年何月,它才能变为天鹅,一飞冲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