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睡女人可以不看档次,但是女人睡男人一定要看档次。”
这句话的出处,正出自“三湘第一女巨贪”蒋艳萍的口中。1999年8月,罪大恶极的蒋艳萍终于被绳之以法,锒铛入狱。
然而,本该被处以死刑的她,在狱中竟然用了不为人知的办法,使自己免于死刑的惩罚。如今六十多岁的蒋艳萍,即将告别牢狱生活。
那么,蒋艳萍究竟使用了什么手段,能在短短十三年内,从一个普通的插队青年,变成了敛财千万的第一女巨贪呢?
年少入歧途蒋艳萍出生于湖南省茶陵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
作为家中的老三,蒋艳萍并不受父母的宠爱。这在小小年纪的蒋艳萍心中留下了深刻的记忆,这也成为她之后走向歧途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家庭条件有限,蒋艳萍读完初中后就被迫辍学。
17岁那年,蒋艳萍和其他年轻人一样,被下放到农村插队。在公社里,都是花一般年纪的年轻人,然而蒋艳萍在姑娘们中却格外引人注目。
一双多情的眸子,姣好的身材,使人看了就移不开眼。所以蒋艳萍在公社中拥有许多追求者。
由于有许多前仆后继的追求者,蒋艳萍便可以很大程度上的解放双手,在别人劳作时,自己在一旁偷懒。
这个时候的蒋艳萍,第一次体会到了被人追求和照顾的甜头。也为她后来长达十多年的权色交易埋下了伏笔。
没过多久,蒋艳萍就受够了这枯燥无聊的插队生活,她不甘一辈子留在农村,而是想要去到大城市闯荡。可是自己无钱无势,该怎么离开这里呢?
这时,一个想法在她脑海中浮现。
他们有钱有权,但是自己有一张漂亮的脸蛋啊!谁又能说这不是自己的资本呢?
于是蒋艳萍开始在周围寻找一个合适的目标。最终,她盯上了公社领导,一个四五十岁的中年男人,甚至比蒋艳萍的父亲还要大几岁。
蒋艳萍虽然年纪不大,但思想却十分成熟。只要能达到自己的目标,这些东西对她来说都不算什么。“盖上被子都一样。”蒋艳萍这样安慰自己。
下定决心后,蒋艳萍开始主动出击。她有意无意地靠近公社领导,并时常向他眉目传情。
公社领导也是个好色之徒,他早就盯上了这个漂亮的姑娘,如今见到她主动投怀送抱,他更是喜不自胜。
就这样,两人一拍即合。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在公社领导的办公室行苟且之事。
一夜后,其他人感到这神清气爽的两个人之间似乎有着微妙的氛围,却说不清道不明。不久后,蒋艳萍就离开了公社,断了和公社领导的联系,开始了她罪恶的职业生涯。
睡美人离开公社的蒋艳萍来到了工厂中,成为了一名工人。虽然仍算不上什么顶好的工作,但总比在田地里风吹日晒舒服。作为小试牛刀的成果,蒋艳萍已经十分满意。
可蒋艳萍却不甘止步于此。
一段时间后,机会来了。厂里接到消息不久后即将有领导前来视察,心怀鬼胎的蒋艳萍则不知道使了什么办法,成为了接待领导的工作人员。
领导来的那天,蒋艳萍特意好好打扮一番,那位领导看到年轻貌美的蒋艳萍眼睛都亮了,深深地记住了这个花一般的姑娘。
不久后,这位领导病倒了。再一睁眼时他竟然看见蒋艳萍在自己的病床前照料自己。
在领导生病期间,蒋艳萍几次三番地带着自己亲手熬的粥来到医院探望他。他被这个年轻的姑娘感动了,而这也意味着蒋艳萍的目的达到了。
就这样,两人顺理成章地开始了一段不正当关系。1984年,蒋艳萍离开她所在的工厂,来到了长沙的一个大型商场,担任仓库管理员。
从工厂来到商场,蒋艳萍的工作自然轻松了不是一点半点,而她的工资也高于常人。
可蒋艳萍还是不想呆在现在这个位置,她想要向上爬。
蒋艳萍故技重施,勾搭上了省建六公司的副主任。这位主任也意料之中地拜倒在蒋艳萍的石榴裙下。两人相处了几个月后,蒋艳萍就提出让这个男人为自己安排升职。面对情人的请求,他又怎么会拒绝呢?
于是,1984年,年仅26岁并且只有初中学历的蒋艳萍就担任了一个大型商场的总经理。
当时的同事们对于这个年轻女人的“空降”十分不解。为什么商场的管理层会雇佣一个毫无经验的女人呢?
然而人多口杂。渐渐地,关于蒋艳萍升迁方式的谣言也在商城中传得沸沸扬扬。也有一些传进了蒋艳萍的耳中,可是她并不在意。
似乎是不满足于每月固定的工资,蒋艳萍又向她的“垫脚石”开口索要钱款,理由是为了公司,而这笔钱却有大部分都被她自己收入囊中。
她的眼中,只有金钱和权利。在她任职期间,商场的营业额竟然大幅度提高,可蒋艳萍对经营之道可谓一窍不通,她是如何做到的呢?
这问题的答案无疑是蒋艳萍最擅长的手段:权色交易。
蒋艳萍勾搭领导的手段可谓是五花八门。大多数时候,她都是直接色诱领导。然而,有些情况下她不方便接近领导,蒋艳萍就会采取一些间接方法。比如和领导们的妻子打好关系。
作为在官场上摸爬滚打多年的人情世故老手,蒋艳萍在这方面颇有经验。她先是动用自己出色的口才将领导夫人们哄得心花怒放,放下对她的戒备,随后蒋艳萍便会给夫人们送一些首饰或名牌包包。
两人熟络起来后,蒋艳萍就会“热心”地邀请领导夫人们外出旅游,并安排好酒店等事宜,等到领导夫人们踏上去旅游的路后,蒋艳萍便开始与领导厮混。好一手调虎离山之计!任谁听了都不由得张大嘴巴。
蒋艳萍知道,如果自己一直孤身一人,或许会引起他人的怀疑。于是他托人为自己介绍了一个忠厚老实的大夫,二人婚后蒋艳萍没有丝毫收敛,依然经常在外鬼混。
然而这一切,她的丈夫当时都被蒙在鼓里。
之后的几年里,蒋艳萍一路平步青云。1990年,她一跃成为了省建六公司的劳务公司经理,是副处级职称,这在当时可是一个让人羡慕的工作。
1994年,蒋艳萍正式担任省建六公司的党委书记,成为一名副厅级干部。蒋艳萍成功实现了从乡村姑娘到高官的蜕变。
罪恶的深渊成为党委书记后的蒋艳萍,终于不用从别人手中得到权力了,她自己手中就握着权力。
可是,权力在这样一个心术不正的人手中,自然不会有好下场。蒋艳萍将自己的妹妹和妹夫也安排进了公司。
三人合伙开了一家工程公司,蒋艳萍利用自己的人脉,为这家公司争取到了许多项目,而他们也从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
而如今的蒋艳萍,也早已不亲自勾搭那些领导们了。她收买了许多身边的年轻女孩,利用甜言蜜语和数额不小的金钱要求她们接近领导。
有许多年轻的“蒋艳萍”,受不住金钱的诱惑,心甘情愿地为她所用。
那时的蒋艳萍在湖南可谓是如日中天,她甚至放言:“整个湖南,没有我办不到的事,没有我接不到的工程。”
可俗话说得好,“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蒋艳萍的升迁过程中,难免会触及到一些人的利益,其中不乏许多普通员工。
兔子急了也会咬人。时间一长,有些员工对蒋艳萍在公司里为所欲为的行径忍无可忍,决定举报她。
但是公司的领导阶层蛇鼠一窝,不仅对员工的举报放任不管,还将此事告知了蒋艳萍。蒋艳萍怎能容忍有人在背后举报她?
她找到那位员工,出言威胁他,劝他趁早放下这个念头。
可是被威胁的员工并不放弃,他想到了一个人,或许能够帮助他们。
陈荣杰退休前是青藏铁路管理局的一位普通职工。
陈荣杰为人刚正不阿,平生最看不惯这种腐败贪污之事,于是退休后致力于调查举报贪官,20多年内使20多个贪官落马,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反腐老人”。
那名员工找到了陈荣杰,希望他能够参与到这件事中来。陈荣杰自然是义不容辞,他的一篇文章被发表在《湖南日报》的内参上,可没掀起任何波澜。
有一次,陈荣杰走在街上,身后突然蹿出了几个陌生男子,将陈荣杰打伤。
陈荣杰知道这是蒋艳萍的动作,她背后“保护伞”的实力不容小觑,可是他并没有气馁,甚至在深夜时在日记本上写到:“不扳倒蒋艳萍,我誓不罢休!”
随后,陈荣杰又陆续接到多封关于蒋艳萍在工程中贪污巨款的举报信,他知道不能再拖了,否则会出大事情。
于是,他将这些信件送到了最高检,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这一次他的努力终于被看见。
1998年,这位叱咤官场的“三湘第一女巨贪”终于被逮捕。
狱中计谋经过调查,蒋艳萍这些年敛财一千多万元人民币,为上位和40多位领导有着不正当关系。这个数字令调查人员们瞠目结舌。
初入看守所的那段日子,蒋艳萍很难适应拥有大量财富的她,平时生活奢侈无度,哪里受过这样的苦?
蒋艳萍自己也心知肚明,自己犯下的罪行一定会被法院判处死刑。但是蒋艳萍不甘心就这样被处死,她整日绞尽脑汁为自己寻求活路。
她突然想起从前听人说过,如果罪犯怀孕了就可以免除死刑,改判死缓。可是她身在女监,身边都是清一色的女人,自己改如何能怀孕呢?
她便将目光放在了看守所的工作人员身上。但是一个普通的工作人员很难满足自己的要求,这时,看守所副所长万江走进了蒋艳萍的视野。
吴江对这个忧郁的女人心生怜意,她常常自己坐在窗边,若有所思地望着远方,一双眼睛里似乎装满了故事。
但是吴江不知道,这一切都是蒋艳萍装出来的,就是为了博取吴江的同情。吴江被捕后曾经表示,自己就是被蒋艳萍那一双眼睛吸引了。
有一天,蒋艳萍托警员为自己准备了烟和酒菜,趁其他人不注意时,吴江将蒋艳萍带到自己的办公室。
几杯酒下肚后,吴江觉得自己的脸在发烫,蒋艳萍又偏偏在这个时候出言诱惑他,吴江也再也不想压抑自己心中的欲望,蒋艳萍终于如愿以偿。
就这样,每次轮到吴江值班时,蒋艳萍都会偷偷溜到吴江的办公室与其发生关系,吴江并多次利用职务之便为蒋艳萍传递消息。
可是两人的苟且之事没过多久就被昭告于天下了。看守所副所长吴江也因此受到了七年监禁的惩罚。
早在2001年,蒋艳萍就因犯受贿、贪污等罪被判处死刑,可是由于蒋艳萍的政治关系盘根错节,此案于2002年又进行了二审,二审结果维持原判。
可就在这时,蒋艳萍突然被查出怀孕了!蒋艳萍内心暗喜,自己的计谋得逞了。
我国的法律处于人道主义规定孕妇不能判死刑,于是2003年2月,蒋艳萍的死刑改判为死缓,就这样,蒋艳萍成功让自己免于一死。
蒋艳萍就这样在监狱中度过了九年的光阴。2012年,蒋艳萍称病申请保外就医,或许这又是她为了自由使出的计谋,但两年后,她又回到了监狱中。
算起来,蒋艳萍即将在今年结束她25年的牢狱生活。
如今的蒋艳萍或许已经白发苍苍,回想起自己年轻时的风流史,她会不会有一丝悔意呢?
人人都有欲望,可是该如何运用合理的手段达到自己的欲望,一直是一道难题。一步错,步步错,蒋艳萍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