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发了第一篇后,当晚开始,同事姐妹群掀起了一股删好友风。走火入魔也是可以传染的。
有人只留下了一百多好友。有人一次性删掉了500多好友(原有1000多),而且删得六亲不认,连不说话的亲人都删了。
我目前还有300多好友,我的目标是控制在300以内,最好是200以内。
好友多少只是一个相对概念,因人而异。
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工作性质、身份地位、性格特征、交际方式等皆不同,所以每个人的朋友圈也大相迥异。
有人100好友都嫌多,有人几千好友还不够,如果你做微商,好友可能是多多益善。
但是无论好友多少,都遭遇共同尴尬,朋友圈里躺了许多从不曾联系,或者曾经有过短暂的联系但再也不会有交集的“朋友”。
有些好友自加微信那天起,就进入了冷战模式。
没有任何只言片语,所有消息可能只有加好友成功的那条,也看不到任何动态。
可能是根本不发朋友圈,也可能是设置了分组不可见,还有更直接的设置了朋友圈权限不可见,一条横线活生生将一切都挡在了门外。
无声无息若干年,未来也没有改变的迹象。这样的朋友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万一哪天可能会联系?占用内存显得朋友数量多,交友广泛?
有些好友在某些特定的时段曾经有过交集,但是当某项任务完成之后,关系也就终结了。
比如,装修、中介、房产、培训、快递、导购等等。这类基本是陌生人,删起来不纠结,及时清理了吧。
总不会想着等下次买房、装修时再用吧,也许别人早改行了。当然,如果关系不错,发展成为真正的朋友,另当别论。
令人纠结的通常是那些熟悉的陌生人,同事、同学、家长等等,有的曾经陪你度过一段岁月,但是时过境迁,渐行渐远,走着走着就散了,最终相忘于江湖。
有的不会有任何私交,基本不会联系,但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碍于情面,就一直静静地躺在朋友圈的某个角落。
所以,更多的人选择使用朋友圈分组或者干脆不发。毕竟,谁也不知道一条简单的朋友圈最终会变成怎样深奥的阅读理解题,答案也是千奇百怪。
始终都不联系的熟人还是删了吧,别人根本当你不存在,你还在纠结删不删。
无论朋友圈多么风光繁华,点赞数、评论数有多高,当你心情低落、遇到困难时,你在微信好友里可以找到几个人倾诉?微信好友有几个可以伸出援助之手?
我们都逃不开层出不穷的微信群,工作群、班级群、家长群、购物群、培训群……
许多群的确给我们带来方便,发送通知、传递信息更便捷,但也带来无穷无尽的干扰。
一般加入一个群,就会立即设置消息免打扰。但是你想获取有用信息,还是得浏览群消息。
如果加群太多,又碰上爱刷屏的,寻找有用信息就等同于大海捞针。
人数越多的微信群实现沟通的效果越差。在几百人的大群里旁若无人的聊天,就像在大庭广众下高声喧哗,大家的目光齐刷刷地盯着你。
真正能够聊天的是三五人顶多十来人的好友群,说话更随意,聊得更欢。
有些人生怕错过重要信息,一个也不敢退,耗时耗力。那些重复的、关联度很低、有用信息不多的群及时退了吧。
许多人喜欢关注大量的公众号,大量的推文却根本没时间看。
以前我曾经关注了大量有关教育的公众号,每天推文无数。许多内容重复,有段时间又特别不想看这类文章,基本不看,但是想看的公众号却被淹没了。
有天早上,一口气清理了40多个公众号、几十个群,还有一堆APP,感觉纷纷扰扰的世界顿时清静了。
现在每天打开订阅号,就几篇,因为喜欢,反而基本都看了,也不会占用太多时间。一旦不喜欢,立马取消关注。等到以后想看了,再关注。
APP如果不是常用的,用完就删,等到再用时再下载,并不需要多少时间。手机桌面、电脑桌面都是分类清楚,整齐有序。
微信消息看完即删,有需要完成的任务及时完成。
每天晚上睡觉前,微信消息栏基本都是空白,除非有还未完成的内容,会保留一两条,这样也可以提醒自己尽快完成。一旦完成,立即删除。
精简人际关系,打造有效朋友圈。与其沉迷在朋友圈点赞,不如邀几好友赏花散步。
真诚待人,多看优点,但并不妨碍朋友少而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