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的电池技术领域,半固态电池与 NMC三元锂电池无疑是两颗备受瞩目的 “明星”,被众多终端设备制造商列为热门之选。这两款电池看似都服务于同一目标 —— 为设备提供动力,实则在诸多关键维度上大相径庭。
什么是半固态电池与NMC三元锂电池?
半固态电池
定义:半固态电池是一种介于传统液态电池和全固态电池之间的电池技术。它的电极材料部分或全部采用固态形式,而电解质则是固态电解质与液态电解质混合的体系,或者是含有一定量液态电解质的凝胶态物质。
结构特点:半固态电池的结构与传统液态电池类似,但在电极和电解质的组成及分布上有所不同。其电极通常采用高镍多元材料、富锂锰基材料等作为正极,碳硅负极等作为负极,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充放电性能。电解质方面,既包含具有高离子电导率和良好稳定性的固态电解质,如氧化物、硫化物等,又含有少量液态电解质,以改善离子传输效率。
NMC三元锂电池
定义:三元锂电池,其阴极成分包含镍、锰和钴的锂离子电池。
结构特点:NMC三元锂电池一般采用叠片软包电池工艺,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和较好的充放电性能。其正极材料为NMC三元锂材料,负极材料常采用石墨或硅碳负极等,以提高电池的容量和充放电效率。
半固态电池与NMC三元锂电池的循环寿命有哪些不同?
循环寿命数值范围差异
半固态电芯循环寿命最高可达2000次以上,能量密度可达 280~350Wh/kg,循环寿命也有进一步提升10%。
NMC三元锂电池一般循环寿命在1000次左右,1000次循环后容保率超 80%。
影响循环寿命的因素不同
半固态电池:其采用半固态电解质,电极与电解质间的接触更加稳定,在充放电过程中,能够减少电极材料的脱落和副反应的发生,从而延长循环寿命。并且,半固态电解质本身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较好,不易在循环过程中发生分解、变质等问题,进一步提高了电池的循环性能。
NMC三元锂电池:作为传统液态锂离子电池,液态电解液在长期循环过程中会不断地与电极材料发生反应,导致电极材料结构的破坏和性能的衰减。同时,NMC三元锂材料中镍含量较高,在充放电过程中,高镍正极材料容易发生结构变化,如从层状结构向尖晶石结构转变,导致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下降,进而影响电池的循环寿命
循环寿命对实际应用的影响不同
半固态电池:较长的循环寿命使其更适合于对电池寿命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如低空经济(无人机)、电动汽车、储能电站等。不管在无人机还是电动汽车领域,长循环寿命意味着电池在设备的整个使用寿命内,能够保持较好的性能,减少因电池性能衰减而导致的续航里程下降和更换电池的频率,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成本。
NMC三元锂电池:虽然其循环寿命相对较短,但在一些对成本较为敏感、对电池寿命要求不是特别苛刻的应用场景中,仍具有一定的优势。例如,一些消费电子产品,其使用周期相对较短,通常在几年内就会被更新换代,因此NMC三元锂电池能够满足其在使用期间的性能要求,同时其相对较低的成本也使得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
为什么半固态电池的安全性通常比NMC三元锂电池高?
热稳定性
半固态电池:半固态电池采用了固态电解质或固态电解质与液态电解质混合的体系,固态电解质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不易挥发、不易燃烧,在高温环境下能够保持较好的性能,降低了热失控的风险。例如,某电池的半固态电池产品采用原位固化技术构建的聚合物框架,即便在热箱测试等高温条件下,也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不着火、不爆炸。
NMC三元锂电池:NMC三元锂电池使用的是液态电解液,其热稳定性相对较差,在高温环境下容易发生分解、挥发等反应,产生大量的热量和气体,从而增加了电池热失控的可能性,进而引发起火、爆炸等安全事故。
抑制锂枝晶生长
半固态电池:固态电解质具有一定的力学强度,可以有效抑制锂枝晶的生长和穿透。锂枝晶是导致电池内部短路的主要原因之一,半固态电池通过抑制锂枝晶的生长,降低了电池内部短路的风险,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 。如某企业研发的半固态电池,其固态电解质能够阻止锂枝晶的形成,从而保障电池的安全运行。
NMC三元锂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NMC三元锂电池内部的锂离子容易在负极表面形成锂枝晶,当锂枝晶生长到一定程度时,会刺穿隔膜,导致正负极短路,引发热失控等安全问题。
过充耐受性
半固态电池:部分半固态电池具备较好的过充耐受性。固态电解质的使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止电池在过充时发生过度的氧化还原反应,从而减少了因过充导致的电池鼓包、起火等安全隐患。
NMC三元锂电池:NMC三元锂电池在过充时,由于液态电解液的存在,更容易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热量和气体,导致电池内部压力急剧上升,增加了电池爆炸的风险。
抗挤压和抗穿刺性能
半固态电池:一些半固态电池由于其内部结构和材料的特性,具有较好的抗挤压和抗穿刺性能。例如,某半固态电池在针刺测试中表现出优异的安全性,产品不会着火、爆炸及漏液,这对于防止电池在受到外力冲击时发生安全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NMC三元锂电池:液态电池在受到挤压或穿刺时,容易导致电池内部的隔膜破裂、正负极接触,从而引发短路和热失控等问题。
影响半固态电池安全性的因素
电解质体系
固态电解质含量与性能:固态电解质的含量对电池安全性至关重要。含量过低,无法有效阻隔正负极,易引发短路等问题;而含量过高,可能会影响离子传输效率,进而降低电池性能。此外,固态电解质本身的离子电导率、热稳定性等性能也直接影响电池的安全性。例如,一些具有高离子电导率和良好热稳定性的固态电解质,如氧化物固态电解质,可以在保证电池正常充放电的同时,提高电池在高温环境下的安全性。
液态电解质的残留量:半固态电池中液态电解质的残留量虽较传统液态电池有所减少,但仍需严格控制。残留的液态电解质若在电池使用过程中发生泄漏,可能会引发短路、腐蚀等问题,降低电池的安全性。同时,液态电解质在高温、过充等极端条件下容易分解产生气体,导致电池内部压力增大,增加爆炸的风险。
电极材料
正极材料:正极材料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对电池整体安全性影响显著。例如,高镍正极材料能量密度高,但在高温、过充等情况下容易发生结构变化和热分解反应,释放出氧气,从而增加电池起火、爆炸的风险。因此,对高镍正极材料进行改性或包覆处理,提高其热稳定性和结构稳定性,对于半固态电池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负极材料:负极材料的选择也会影响半固态电池的安全性。如采用硅基负极材料时,由于硅在充放电过程中体积膨胀较大,可能会导致电极材料的粉化和脱落,进而影响电池的循环性能和安全性。此外,锂金属负极虽然具有很高的理论比容量,但在实际应用中容易形成锂枝晶,刺穿隔膜或固态电解质,造成电池内部短路。
电池的制造工艺
电解质与电极的界面相容性:在制造过程中,需要确保固态电解质与正负极材料之间具有良好的界面相容性,以保证离子能够在界面处顺利传输。如果界面相容性差,会导致界面电阻增大,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产生大量热量,影响电池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电池的封装工艺:电池的封装质量直接关系到电池的密封性和安全性。良好的封装工艺可以防止外界水分、氧气等进入电池内部,避免对电极材料和电解质造成腐蚀和破坏。同时,封装还需具备一定的机械强度,能够承受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挤压、碰撞等外力,防止电池内部结构损坏,引发安全事故。
电池管理系统
过充过放保护:电池管理系统中的过充过放保护功能对于半固态电池的安全性至关重要。在充电过程中,若电池过充,会导致电池内部发生不可逆的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热量和气体,使电池温度和压力急剧上升,从而引发安全问题。因此,有效的过充保护机制可以及时切断充电电路,防止电池过充。
热管理:半固态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热量,若不能及时有效地散热,会导致电池温度过高,影响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电池管理系统中的热管理模块可以通过散热风扇、冷却水管等方式对电池进行散热,确保电池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工作,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使用环境和条件
温度:极端的高温或低温环境会对半固态电池的安全性产生影响。在高温环境下,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容易引发热失控;而在低温环境下,电池的充放电效率降低,电极材料可能受损,影响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安全性。因此,在不同的温度环境下使用电池时,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证电池的安全性,如在高温环境下加强散热,在低温环境下采用预热等方式。
外力冲击:半固态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受到挤压、碰撞、穿刺等外力冲击,这些外力可能会导致电池内部结构损坏,引发短路、漏液等安全问题。因此,在电池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需要考虑提高电池的抗外力冲击能力,如采用高强度的外壳材料、优化电池内部结构等,以保证电池在受到外力冲击时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