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拍摄的山西运城闻喜县:古老的城门城墙,被强迫游行的百姓

老照片聊历史 2024-04-08 09:42:37

闻喜县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古称桐乡,是一座有着一千六百多年历史的古城。因汉武帝刘彻巡视途经此地,听闻平南粤大捷之喜讯而得名。

日本侵华期间,闻喜曾两度落入日本人之手,本组图片皆为日军所拍摄。

闻喜城墙

闻喜城墙始建于唐代,元至正十七年(1351年)和明景泰元年(1450年)曾两度重修。城墙方圆五里又十六丈,高二丈七尺,厚一丈五尺。初修之时有东西南北四座城门,明嘉靖年间,在城墙西南方向又开辟了一个水西门,俗称小西门。

闻喜南门

闻喜南门名“迎薰门”,位置大约在今新开路与平安街十字路口附近,它是闻喜四座城门中最巍峨的一座。这是当年迎薰门瓮城外的景象,几个日本士兵站在城门的桥头前。

城门楼

几名日本士兵站在迎薰门的城门楼下,手举战刀、长枪和膏药旗,向日本的方向三呼万岁,这是鬼子占领一座城后必玩的把戏。

南关外

横跨在南城门外护城河上的石桥,方形的桥洞,别具一格。桥的周围竖立数通石碑,其中有两个带有碑亭古色古香,桥头边上生长着很深的荒草。

护城河

南城墙外的护城河,深二丈,宽三丈。此时,护城河已经没有水而成了一条干沟,只有一些积雪残留在沟底。

北门外

闻喜北门外是一大片的空地,很平整,好像一个大的广场,空地中间有一座孤零零的碑亭。前方是北城墙,透过城墙,能够看到连绵的远山。

闻喜北门

闻喜北城门,又叫迎薇门,城门内盖满了民居建筑,在紧靠城墙搭建的一座土屋前,坐着一名男子。

风化

这一段老城为夯土城墙,内外墙都没有包裹城砖,因为年久失修,墙体风化十分严重。但土城墙上的砖垒箭垛保持的非常完整。城门楼附近的城墙上还有一座类似小庙的建筑。

小庙

根据《闻喜县志》的记载,这座小庙很可能是建于宋太平兴国三年的后稷庙。在日本人拍摄的照片中,频频出现这座小庙的身影。

小庙侧影

日本人对这座小庙的特别青睐,不是因为它的古老,而是因为墙上有一些日本士兵留下的字。1938年5月至7月,抗日武装曾数次围攻闻喜县城,打得日军如惊弓之鸟。守城的日本人为了给自己壮胆,在小庙的外墙上写下了“闻喜城死守”等诸多文字

留影

等日本的援助部队到了闻喜后,围城被迫解除。之后,这座小庙成了日本人来闻喜的必到之地。图为一名戴着白手套的鬼子军官在小庙墙壁前的文字旁留影。

闻喜街市

站在东城墙上看城内的民居建筑,近景是一座房屋已经在战火中坍塌,不远处是一座观音寺,门前竖着两根带有旗斗的旗杆。

百姓队伍

1938年10月25日,武汉沦陷,消息传到闻喜,当地的日伪汉奸便强迫当地百姓拿着膏药旗在街头游行,庆祝日军的胜利。

会场

鬼子还令汉奸还在城内举行庆祝集会,强迫城内所有成年男子必须前来参加庆祝仪式。图为当时的集会现场。

城东门

闻喜东城门前的景象。东城门又名门“迎晖门”,城门前的道路很平整,两边设有下水阳沟,两个鬼子兵和一名当地百姓站在城门前。

扫荡

一队日本骑兵骑着高大的东洋马,拉着辎重武器从闻喜现场的东门出发,前往乡下扫荡。

少年英雄

这是日本人在扫荡时逮捕的七名抗日战士,站在画面最左侧的少年只有十三岁。日本人为了羞辱他们,让他们手持自己的武器照相,是几根最原始的红缨枪。由此可见当年中国抗战之艰苦。

回澜塔

站在城墙上向西南眺望。可以看到水西门外的回澜塔,回澜塔又名文峰塔,坐落在涑水古河道边,塔高九层,始建于明朝崇祯三年(1630年)。当年这里还是一片空旷的原野,现在早已高楼成群了。

3 阅读: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