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段宏刚
2012年10月11日20时,57岁的莫言先生凭借长篇小说《蛙》荣获该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由此成为第一位获得该奖的中国作家。很快,“莫言热”席卷全国乃至全球的文学圈,到现在,他和他的作品依然是人们茶余饭后必不可少的的谈资。
“诺贝尔评委会”这样称赞莫言的作品: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他创作中的世界令人想起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作品的融合,同时又在中国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中寻找到一个出发点。
《蛙》是一部“书信体”小说,也是莫言创作的第11部长篇,主要讲述了上世纪“计划生育”过程中发生的一些故事。莫言结合这个过程里出现的一些复杂现象,剖析了人性和社会,揭示了一个时代无法回避的痛。
在长篇《蛙》里,莫言说过许多发人深省的句子,其中有这样一句话:当一碗水端不平的时候,只有牺牲那个最善良的,才能风平浪静。一旦那个最善良的人不愿意再牺牲了,就会被扣上一个破坏和睦的帽子,别不信,有不少人正在经历。
对人性的洞察和剖析,莫言总是一针见血,给读者醍醐灌顶之感。
这句话放在任何时代任何场合下都适用,大到整个社会,小到一个公司都能自圆其说。在一个公司里,一件事如果安排不下去时,只有牺牲那个最老实的人,才能保护公司的利益。
老实人处处扮演着“背锅”的角色,这其实是社会的悲哀。
善良、老实、厚道的人待人诚恳,做事踏实,有求必应,在过去,这种人走到哪里都受人喜欢,人们也非常愿意跟这样的人交朋友,一些女孩子更是愿意跟这样的老好人处对象。
如今,人们的观念变了,当一个人评价另一个人非常老实、善良时,实际上已经不是表扬,而是说这个人已经不合时宜,多少有些不合群。
善良人常常逆来顺受,对任何人事都一味地委曲求全,他这样做的本意是为了给自己换来安稳、平静的生活。然而,在当今的社会规则下,善良人只能沦为“软柿子”,处处受人拿捏,被别人当作“出气筒”,自己的生活反倒一地鸡毛。
不喜欢明争暗斗的善良人,即使愿意继续牺牲,愿意被继续压榨,到最后依然可能会被别人扣上各种各样的帽子。比如说“无能”、“一根筋”,等等。实际上,那是压榨善良人的胃口实在太大,在某些地方没有得到满足,随便找个理由给善良人口乱扣帽子罢了。
因为人性趋于贪婪,“吃着碗里瞧着锅里”是人的本性。人性的贪婪就像一个无底洞,会把一个人的丑恶放大到令人发指的地步,然后再冷酷无情地施加到弱小者的身上。
人性的丑陋不仅是一碗水端不平,而在于端碗的人还要参与抢水,并且义正言辞地说:被抢水的人都是坏人,愿你的水没有被抢,我的己被抢,还给换了水,该懂的都懂,不懂的愿你安好。
善良人总是“背着石头上泰山,受累不讨好”。
何谓公平?人们这样定义它: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任何一方。
世上的规则通常由强者设定,因为人的存在,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在私心的驱使下,只要不涉及强者的利益,强者可以是正人君子。
当然,世上也没有人天生想要做一个恶人,每个人在做坏事的时候,都会拿出足够的理由来支撑自己去做坏事。这就是人性的真实。
说到底,“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若没有利益上的冲突,狼和羊完全可以成为好兄弟。
老实人要想翻身,只有付出非凡的努力,才有可能站到非凡的位置,最终获得抬举自己的底气。
“欺软怕硬”也是人的本性之一,现实中,越是盛气凌人,心狠手辣的人,越能得到别人的欣赏和敬畏。越是老实厚道的人,越不被别人当一回事,越有可能成为他人摆布的道具和利用的棋子。
“人之初性本善”,人可以善良但不能软弱,可以热情但不能殷勤,可以大气但不能戾气,可以隐忍但不能无原则,可以有锋芒但不能锋芒毕露。
因此,一个人要想活得洒脱,就必须做一个有实力的好人,用实力给自己赢得尊严。没有底线的善良,就是一种没有开化的愚蠢。
你若软弱,必定会招来欺负你的人;你若自卑,嘲笑你的人就会蜂拥而来;你若优秀,跟你一样优秀的人就会不请自来。能站到峰顶的人,自然是万里挑一、实力超群的人,别人即使想拉你下来,也会掂量自己有没有那个能耐。
人们都敬畏强者,跟对错无关,强者即使错了,也会被别人说成是瑕不掩瑜,弱者即使做得很对,也不会有人说好。在社会规则中,弱就像一个无法肃清的原罪。
强者都是经过无数次历练才成为强者,对弱者来说,不论目前遇到多大的挫折与苦难,咬紧牙关熬过去才有可能柳暗花明。如果自暴自弃,永世没有翻身的机会。
不论是强者还是弱者,一定要牢记:在人之上要看得起别人,在人之下要瞧得起自己。既能看得起别人也能瞧得上自己,才是真正的强者和智者。
标题这句话,才是世事洞明[点赞]
因为不拍马屁得奖了,因为不拍马屁不招人待见![笑着哭]
所以他就舍弃了国之威严,民族脊梁来成就了他卑微的后半身[点踩][点踩][点踩]
这话没毛病!
现在还有善良的人?
所以世界上受苦的永远是劳苦大众,劳苦大众永远是最受苦的!所以人口才会越来越少!
莫言知道小编说他说过这种话吗[得瑟]
这是小说里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