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千人游行抗议一项被认为破坏《怀唐伊条约》并限制毛利人权利的法案。
2024年11月19日,新西兰惠灵顿的毛利社区成员在街头集会抗议政府出台的不利于毛利原住民的政策。
“哈卡”暂停议会:新西兰立国文件成为抗议中心
本周二,为毛利人权利而战的抗议活动吸引了42,000名示威者来到首都惠灵顿的新西兰议会。
这场持续九天的和平游行(毛利传统中的“hikoi”)抗议一项试图重新解释新西兰184年历史的《怀唐伊条约》的法案。该条约于1840年由英国殖民者和毛利原住民签署。
一些抗议者在议会大楼外平和示威了九天,最终于周二结束游行。
11月14日,备受争议的《条约原则法案》在议会进行了初步投票。毛利议员以毛利传统舞蹈“哈卡”打断投票,暂时中止了议会程序。
那么,《怀唐伊条约》是什么?法案提出的修改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这引发了新西兰的抗议?
毛利人是谁?
毛利人是现今新西兰两座主岛的原住民,几世纪前定居于此。
公元1300年左右,毛利人从东波利尼西亚乘独木舟抵达新西兰这片无人岛屿。在数百年的孤立中,他们发展出了独特的文化和语言。毛利人讲“特雷奥毛利语”,并分布在全国不同部落(“iwi”)。
毛利人称这两座岛为“Aotearoa”(意为“长白云之地”),但英国殖民者于1840年通过条约接管此地后,将其命名为“新西兰”。
新西兰于1947年脱离英国独立。然而,在独立之前,毛利人已在百余年中经历了大规模杀戮、土地掠夺和文化抹杀。
目前新西兰共有978,246名毛利人,占全国530万人口的约19%。他们由“毛利党”(Te Pāti Māori)代表,毛利党目前在议会123个席位中拥有6个。
《怀唐伊条约》是什么?
1840年2月6日,《怀唐伊条约》(Te Tiriti o Waitangi)由英国王室与约500名毛利首领签署,成为新西兰的立国文件,将新西兰正式纳为英国殖民地。
虽然条约旨在调解毛利人与英国人之间的矛盾,但英文版和毛利语版条约内容存在显著差异。
毛利语版保证毛利首领的“rangatiratanga”(意为“自决权”),确保毛利人有权自治。而英文版却宣称毛利首领“完全且无保留地将所有主权权利让渡给英国女王陛下”,未提及毛利人自治权。
此外,英文版保证毛利人“对其土地、森林、渔业的完全独占和不受干扰的所有权”。
然而,历史学家指出,毛利语版中的“kāwanatanga”一词,在历史和语言背景下,是指允许英国定居者设立自己的政府,但不会限制毛利人的主权。
毛利社区组织者卡西·哈腾多普对媒体表示:“我们从未让渡主权,而是慷慨地邀请新定居者建立自己的政府,因为他们当时行为无序且无法律约束。”
然而,1840年后,毛利人90%的土地被英国王室夺走。条约的两个版本都多次被违反,即便在新西兰独立后,毛利人仍遭受不公。
《条约原则法案》提议了什么?
该法案由自由意志主义政党“行动党”议员大卫·西摩(David Seymour)提出。他本人也是毛利人。法案主张条约在过去几十年中被误解,导致新西兰人为毛利人和非毛利人设立了不同的政治和法律权利。
行动党认为,条约的误解导致毛利人享有“特殊待遇”,例如公共机构中的“种族配额”原则,违背了平等原则。
该法案旨在明确条约原则的具体定义,并将其适用于所有新西兰人,而不分毛利人或非毛利人。
然而,批评者认为,这将使毛利人因历史上的压迫而进一步处于劣势,并侵蚀毛利权利。
该法案是否可能通过?
目前来看,该法案通过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尽管行动党的联盟伙伴允许其进入议会程序,但大部分议员明确表示将反对该法案。毛利人也将继续抗议政府试图削弱其权利的任何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