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70年代的人发量惊人

百姓的诗人 2024-12-07 19:08:41

我是70年参加农业生产劳动,时年22岁,也正是能吃能喝的阶段,记得那年冬天,全王哥庄公社根治胶南风河,我村分在宋家庄东边那段,一个生产队,100米长,50米宽,五六米深,开挖这么一条河,全凭双手和一张铁掀,全队整老力全部出马,住在韩家庄农户里,生产队统一做饭。早晨六点到伙房吃饭,地瓜干,萝卜菜,玉米粥,随便吃。中午送饭到工地,每人平均一斤半面,白面和玉米面,大白菜,偶尔能看见一点大豆腐。晚上还是送饭到工地依旧是地瓜干萝卜菜。晚上干到九点收工,每天劳动15个小时,中间休息两个小时,干活时也分为三个人一组,三米长,分四级,把挖出的土沙从中间传到大堤上。人和机器一样不住的传送,谁都不敢偷懒,大冬天的都汗流满面,有时候解手也得快回来,要不跟不上节奏。这么强烈的劳动消耗就该多大?中午的饭,一斤半面的馒头,窝窝头一人一份!还真有吃不饱的,就先吃碗瓜干,再吃馒头。那时吃一顿的饭,现在得两天也够了。但是现在的人五天也干不过那时人一天干的活,挖河工程直干到腊月二十二放工回家过年。想想那时的苦,真不敢回忆,不知道是怎么过来的,虽然很苦,但人也没有怨言,反而还很高兴,可以每天吃顿馒头,休息时候还唱红歌,红旗招展,挖河指挥部的大喇叭,天天播送新闻,工程进度,表扬先进人物,点名落后大队。人人都想挣先进。这么高强度的劳动,一天15分工票,折和当时人民币六毛左右。这是我下学后第一次参加这么笨重的体力劳动,中途感冒几次,吃一几片阿司匹林照样干,虽然没被评上先进,但也没挨着批评。这条河经过全公社及部分临近公社的根治,疏通直到东海。现在成了老胶南的一道风景线,再大的洪水都可以直泄入海,经过一代人辛苦换来了百年的久治长安。前年又修建了两座钢铁大桥。对发展西海岸的经济起了很大的作用!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