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饥荒时,范仲淹竟下令涨米价,而灾民竟然还拍手称好,为啥

方圆的近代史合辑 2024-04-17 22:00:52

前言

范仲淹是北宋时期出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更是北宋出了名的“贤相”在他逝世后被赐谥号“文正”更是足以看出他的功绩。

但是范仲淹当年在地方任职的时候正遇上了饥荒,范仲淹对于此的解决办法竟然是让米商抬价,比之前还要高上许多。这又是为什么呢?

一、天灾饥荒

可以说在北宋末年的时候,除了金军在边境的侵扰之外,整个大宋内部也不是很安宁的。导致这一切的原因就是天灾。可以说从宋仁宗在位后期到南宋建立这一段时间内大宋自然灾害络绎不绝。

根据不完全统计,在这前前后后一百余年间一共发生了大大小小八百余件自然灾害。平均下来一年就要发生八次。可以说这不仅仅是对百姓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对于国家的统治也是一种巨大的影响。

众所周知古人们都是十分迷信的,在百姓们看来这都是上天降下惩罚,要是在处理灾情上再处理不好,可想而知会给整个王朝统治带来什么样的损失。

在公元1050年这一年的灾情尤其的严重,可以说随着经济重心南移,江南一带应该是经济、农业发展中心,但是此时的浙江依旧是灾情四起。可以说无论什么时候发国难财的人都不在少数。

此时随着干旱从而直接就导致了大饥荒,普通人家就连吃饱饭都做不到。此时手中拥有粮食的商人开始大肆地抬价,百姓们根本就负担不起。但是也不能不吃饭,耗费巨资买来的粮食可能只够一家人吃一天。

稍稍富裕一些的人家还是能够吃饱饭的,社会最底层的百姓们饿死街头的有很多。可以说随处都能看到吃不上饭的百姓在街边乞讨,乞讨不到等待他们的就只有死路一条。

对于商人们的举动官府还能不知道吗?知道是知道,但真正想管的人也很少,毕竟此时的社会矛盾也开始出现,能真心实意地为百姓做事的官员也很少了。不过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万一百姓发生暴乱怎么办。

也就是在此时,他们想起了范仲淹,当即就将范仲淹调到了当地。这边范仲淹到达后第一件事就是开放粮仓,无论如何还是先让百姓们吃上饭重要。在范仲淹将储备粮都拿出来发放给百姓们之后,很快就安抚了激动的灾民们。

但此时的范仲淹也清晰地知道,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说了是储备粮他也是有限的,等到储备粮都吃完了,百姓们还是会饿肚子。

并且当时周边的城市也都在闹饥荒若是看见浙江的百姓们能吃饱饭了,他们也一定都会赶来的,灾民的人数只会是越来越多。并且此时的百姓们将所有的期望都寄托在官府上,他们什么都不干就每天等着官府到点放粮。

二、下令抬价

面对当前种种状况,范仲淹首先就对商人们大肆抬价进行解决。可以说在历史上这种情况也是层出不穷的,大多的解决办法就是出台严酷的处罚措施,只要是违背了规定的,肆意哄抬物价的都要给予严重的处罚。

从古至今大多都是依据这种手段来遏制商人们的行为的,但是范仲淹偏偏要反其道而行。他不仅没有遏制商人们哄抬物价的行为。并且他还将所有的商人叫到一起鼓励他们将粮食的价格再抬高一些。

之前是100钱后来商人们抬到120钱,范仲淹对于他们的这个价格还不是很满意,直接让他们抬到180钱。可以说商人们在听到范仲淹的话都动震惊了,脸上都是按捺不住的兴奋。一时间在他们心中瞬间将范仲淹推上了“青天大老爷”的位置。

与此同时,隔壁县城的一些商人们看到城内的商人都卖到180钱了瞬间都坐不住了,他们也都来到了浙江,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的行为正中范仲淹下怀。

当然在解决了这件事后,对于城中闲着无事的百姓们,范仲淹也开始为他们找工作了。毕竟若是他们不想着自己挣钱都指望着朝廷的赈灾,那朝廷有多少钱都不够花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范仲淹将一些在街头乞讨的吃不饱饭的百姓们都聚集在一起,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双手挣钱以此来饱腹。可以说他们连饭都吃不上了,只要能给钱就可以了。

于是范仲淹就将他们安排到官府中工作,但是只给他们支付很少的报酬。当然官府也有限,但是浙江一带的百姓礼佛的很多,此地最多的就是寺庙了。

范仲淹亲自上门,找到寺庙的住持们让他们雇佣这些灾民,并且他们拿的报酬很低。一听到这住持们瞬间就心动了,之前只能雇佣一个人的钱,现在能够雇佣几个人,住持们当即就行动起来。

同时范仲淹凭借浙江一带礼佛人比较多的特点,举办了许多的活动,因此招揽了不少人前来游玩。

不过范仲淹的这些举动,在很多人看来都是不理解的。尤其是他的政敌,这不很快弹劾范仲淹的折子就送到了京城,说范仲淹来到此地不仅没有解决当地的灾情,并且还指使商人们哄抬物价因此将灾情加重。

不过很快,弹劾范仲淹的大臣们就被之后事情的发展震惊了,只能将自己的不满放回肚子中。

三、自有道理

此时经过多日的宣传,城内聚集了一众商人,他们都是前来卖粮的。毕竟此地的粮食可是比别的地方贵上很多。眼看着城内的局面范仲淹也意识到,可以收网了。

就在商人们还被眼前的富贵迷失双眼的时候,范仲淹忽然下令将开放粮仓。此时有了官府的免费粮, 那180钱的粮食还有谁会去买。

一时间所有商人手中的粮食都面临着堆积在手中的困境,他们为了能发这一笔财可以说是日夜兼程赶路,此时即使是想要原路返回也不现实,先不说在路上可能会有损耗再加上粮食的保存时间也有限。

并且即使是将粮食都带回去了,他们也保证不了在当地就能卖出去,这一路的颠簸,还不如就在此地将粮食给卖了。

无奈的商人们只能是含着泪将粮食降到100钱卖给当地的百姓们。让普通的百姓也能够吃上粮食。其实最初粮食也是卖100钱,这也就等于是换了一个地方卖粮食。所以商人们都像范仲淹所料的一样在当地将粮食都卖完了。

上文所言的范仲淹组织的那一些活动,就是为了增加当地的人流量,只有有人才能有消费,有消费才能改善当地的生活。

至于给百姓们找工作则是最初的“以工代赈”官府给他们提供工作,让他们用自己的劳动来换取粮食。

结语

可以说对于地方官而言,他最大的功绩就是他的到来能够切实地改善生活,造福一方就是他们最大的心愿。

范仲淹的一生都在为大宋的江山与百姓们辛劳,出入将相他的思想至今都为后人所传诵。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