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股市,真的变了!

乐乐小白 2025-01-24 03:14:59

1月22日,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等六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方案重点引导商业保险资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职)业年金基金、公募基金等中长期资金进一步加大入市力度,从方案的内容来看,超出预期。

这份方案包括:

对国有保险公司经营绩效全面实行三年以上的长周期考核,净资产收益率当年度考核权重不高于30%,三年到五年周期指标权重不低于60%。

细化明确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五年以上、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三年以上长周期业绩考核机制,支持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充分发挥专业投资优势。

允许公募基金、商业保险资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职)业年金基金、银行理财等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定增。

证监会主席吴清在1月23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将抓紧推动第二批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落地,规模不低于1000亿元。在现有基础上,引导大型国有保险公司增加A股投资规模和实际比例,其中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

《方案》明确未来三年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每年至少增长10%。

方案的出台预计每年为A股提供大量增量资金,业内认为,仅险资入市一项就可以为A股每年新增至少几千亿长期资金。

方案的出台有两大意义:

1、国家对股市的重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未来A股将与国民经济、居民生活深度挂钩。

2、监管层稳定股市、打造慢牛行情等短期、长期机制正在慢慢构建和完善

一、未来A股将与国民经济、居民生活深度挂钩

根据《2019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情况调查》,中国城镇居民家庭户均总资产317.9万元,家庭资产以实物资产为主,住房占比近七成,金融资产占比较低,仅为20.4%。

也就是过去,中国居民投资资产绝大部分是房产,股票、基金等金融资产只占很小的比例。随着存款利率下降、楼市降温,居民投资资金将更多地转向股市、基金等资产。

随着市场利率的逐渐走低,养老金“涨幅”在下降。

2008年-2015年上涨10%,2016年6.5%,2017年5.5%,2018-2020年是5%,2021年是4.5%,2022年是4%,2023年是3.8%,2024年是3%。

所以未来养老金入市的占比肯定会上升,以提高收益率。

保险产品预定利率先是从4.025% 下降到3.5%、3.0%、2.5%,预计很快又将下降到2%左右。

险资原来主要是投资债券产品,市场利率下降,保险预定利率也将跟随下降,未来如果要抑制这个势头只能增加在股市的投资占比。

从宏观经济角度,2024年三季度末的宏观杠杆率已经达到298.1%,相当于全社会的负债是GDP规模的3倍。2024年12月末,中国广义货币(M2)余额313.53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7.3%。M2增速被视为印钞增速,它已经从过去的两位数降为个位数,一般来说,银行贷款增速越快,M2增速也将越快。

这说明未来企业融资将更多从银行贷款转向股权融资。

由于未来居民、机构在股市的参与度上升,未来股市的涨跌将与国民经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

二、A股短期、长期机制正在慢慢构建和完善

正是如此重要,未来可能牵一发动全身,所以股市的稳定、发展机制需要建立

从中长期上,引导商业保险资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职)业年金基金、公募基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市就是关键一招。一方面增加机构投资者在股市的比重,增加耐心资本的实力,可以避免市场大量波动。另一方面每年可以增加大幅增量资金,引导A股持续向上。

走好A股这盘棋是能够实现多赢的,居民可以获得更多财富增值,机构可以提高投资收益率、国家可以减轻养老金压力并降低社会负债率。

从中短期上,一些稳定股市的机制也正在完善。如最开始的国家队护盘,最近几个月央行创设的两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以及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SFISF)。

两项货币政策工具本质上是央行“定向印钞”给股市。有点类似于央行经常操作的MLF 一样,会根据市场的走势来决定两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频率、数量、利率等。如果股市大幅下跌,那么SFISF操作的规模可能加大,目的是维护市场稳定。

总之,A股真的变了,这种变体现在真金白银上,这种变将体现在中长期上,在多种力量推动下,未来A股有望跳出常年3000点左右的循环,开启下一个节奏的行情。

0 阅读: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