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王教授起诉交警,赢的不是“王教授”,而是“深圳

喝啤酒侃侃 2024-11-22 02:18:24

我们都在赞扬“深圳王教授”,我们都期望学习“深圳王教授”。但是,我们成不了“深圳王教授”。

01

最近,深圳的法学院王教授胜诉深圳交警冲上了热搜。

起因是法学院王教授骑摩托车被交警扣车并罚款,王教授不服处罚结果,将交警队告上法庭,一番较量,最后不但胜诉,还活生生的给交警、律师、法庭工作人员上了一堂法制宣传课!

王教授知识渊博,懂法,逻辑清晰,且能合理利用,所以硬钢了深圳交警,得到了一个公众乐道的结果。

这里面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不容忽视,那就是深圳的法治环境和管理环境的优越性。它有直面问题的勇气,它有纠错纠偏的能力。

换个城市,就不见得了。尤其在个别小县城,也许在提起诉讼之前,就被有关人员教育了一顿,至少是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羞辱。

随便上街看看,有多少工作人员,打着“执法”的幌子,干着出格的事儿。连基本的言行都规范不了,谈执法,可能是空谈。

但是,在深圳,王教授却能合理、顺利地主张自己的权利,发挥自己的所长。

02

王教授胜诉的消息传开后,最近网上流传了一些视频,视频上一些人硬刚执法者,方式也很简单:就是质问对方是否带齐了证件,要求查看执法证件,并对“临时工”的执行行为提出了质疑。

视频中,工作人员还算克制。自知理亏,没有进一步的行为,也没有过激的言行。

但是,现实中,我们见过凶残、无理的一面。他们没有出示证件,但会理直气壮的执法;他们面对群众的询问,一脸暴怒;对于群众的合理质疑,他们感觉权威遭到了挑衅。

那些纷乱的事情和看似无礼的对待,就出在现实之中。

03

曾经,我们的工作人员与某所打过交道。接待她的是一名上身穿着黑色T恤、下身穿着短裤、脚踩拖鞋、无明显工作标志的工作人员。

在了解的过程中,该工作人员全程怒吼,对当事人的描述,一直都很不耐烦,让人十分害怕。

在我们的工作人员要求其出示工作证,证明身份,以便与黑社会区分后,他恼羞成怒:“我凭什么要给你出示工作证?你有什么资格要求我们出示工作证?”

因其行为过分,后来,我们的工作人员通过有关渠道将情况反馈给了上级机关。上级机关介入后,该所工作人员依旧在狡辩:“我们平时工作挺忙的,顾不了那么多。”“如果面对的是个坏人,太柔和了没有效果。”

最后,该所负责人直接抛出一句话——“那个工作人员是临时工,我们管不了。”

但是,我们通过有关渠道核实到,该工作人员并非临时工。退一步讲,即便对方是临时工,也应该接受管理,规范言行。

看,这才是基层的工作风格嘛!哪有耐心听你申辩?也许,他自己都不一定明白什么是规矩。

唯一欣慰的是,几个月后,官方宣布,该单位负责人接受组织调查。可是,这对老百姓有什么意义呢?老百姓遇到问题时,依旧是难题。

04

听到一个现实故事。

在某县,有人因为纠纷,打了最熟悉的电话。等了半天,终于来了两个工作人员。

没等我们详细解释,其中一个工作人员就吼道:“什么情况?你们自己协商不了吗?”

说着,就指向了旁边另一位工作人员,说道:“你知道这是谁吗?这是我们所长。你们知道他有多忙吗?为你们这点事儿,他亲自来了……”一顿和稀泥,不了了之。

这是有多么自信啊!一个所长,还拿出来说事。难道不应该是这样说的吗——“对你们这件事,我们高度重视,所以我们所长亲自来了,希望你们也都克制、冷静一下,有问题尽可能说清楚,我们努力给双方一个满意的结果。”

看,小县城掌握了一点儿权力,就要秀一把,而不是努力一把,让权力真正为民。

05

很多人为深圳王教授点赞,甚至要学习他。但是,这个真的很难。

知识的积累与吸收是一个方面,地方法治环境的好坏决定了你的知识的发挥程度。

一个地方社会风气不好,有多方面的原因,治理需要系统的努力,个人能纠正的尺度极其有限。在某些地方,即便王教授来了,也可能是“秀才遇到兵”。

根治这些毛病,任重而道远。作为普通市民,更多的是规范自己,同时从小事着手。该讲文明讲文明,该依法维权,要适当争取。

永远不要嘲笑一个勇敢的人。

06

即便现实多少有些瑕疵,但我们要始终相信,不是所有人都是坏的。

我们的“环境”,总体是好的,终究是好的。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