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行动—妇幼及生殖健康高质量发展教育计划名医科普系列之—探索性早熟:诊断、治疗与随访的问题解析

百姓健康频道 2024-09-23 18:45:18

2024年8月11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百姓健康频道(CHTV)主办,北京博恩特药业有限公司公益支持的2024“健康中国行动——妇幼及生殖健康高质量发展教育计划”名医科普系列之“探索性早熟:诊断、治疗与随访的问题解析”访谈活动在京录制。

本次活动特别邀请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儿内科主任医师陆文丽教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小儿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医师张一宁教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福建医院(福建省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主任医师刘晖教授、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遗传代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李洪英教授共同做客CHTV演播厅,探讨性早熟这一疾病。

从左至右依次为:主持人、陆文丽教授、 张一宁教授、刘晖教授和李洪英教授

什么是性早熟?

性早熟,即儿童在正常发育年龄之前过早展现出第二性征的发育状况。陆文丽教授指出,以往对于性早熟的定义为女孩在8岁前、男孩在9岁前出现第二性征。然而,现今由于儿童性发育趋于普遍提前,女孩中枢性性早熟的年龄已提前至7.5岁。性早熟的男孩和女孩可能会出现身高和体重的迅速增长,女孩还可能出现乳房发育、阴毛和腋毛生长,以及月经初潮到来;男孩则表现为睾丸容积增大、长出胡须以及阴毛、腋毛等情况。

陆文丽教授

性早熟发病情况是怎样的?

近些年来,性早熟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发病年龄也不断提前。总体而言,女孩性早熟的发病率高于男孩,且在女孩中,中枢性性早熟较为常见。

张一宁教授表示,性早熟的发病率在不同地区和种族之间存在差异。比如,经济发达地区的发生率可能更高,城市孩子的发生率相较农村孩子也可能更高。这可能与生活水平提高、营养状况改善、环境因素变化以及内分泌干扰因素的影响等因素有关。

张一宁教授

性早熟都有哪些类型?

刘晖教授指出,按照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性早熟主要分为中枢性性早熟、外周性性早熟、部分性性早熟三类。

中枢性性早熟,亦称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依赖性、真性性早熟,由下丘脑-垂体-性腺(HPG)轴功能提前启动所致。中枢性性早熟不仅有第二性征发育,还存在睾丸或者卵巢的性腺发育。中枢性性早熟可进一步细分为特发性性早熟、继发性性早熟。特发性性早熟可能是由于下丘脑对性激素负反馈的敏感性下降,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过早分泌增加所致;继发性性早熟则常因中枢系统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引起。

外周性性早熟,又称非GnRH依赖性、假性性早熟。此时儿童的HPG轴功能尚未成熟,但出现明显的第二性征发育及性激素水平升高。

部分性性早熟,又称为不完全性早熟,仅表现为单纯乳房早发育、单纯肾上腺功能早现、单纯月经早初潮等。

不管是哪种类型的性早熟,都会给孩子带来不利影响。刘晖教授指出,性早熟可能致使骨骼过早增长、骨骺过快成熟,致使患儿成年后身高不理想;第二性征提前发育,会造成心理与身体发育的不匹配。此外,儿童的判断及控制能力相对较弱,且缺乏正确的卫生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容易受外界环境干扰,出现早恋等行为。性早熟的儿童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当发现自身与其他同龄人在外形上有差异时,会给孩子造成心理负担。长期以往,可能引发焦虑、恐惧、自卑等情绪,对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刘晖教授

性早熟的病因有哪些?

李洪英教授解答道,中枢性性早熟是因HPG轴功能提前启动,使得性腺提前发育。其中,特发性性早熟的具体病因尚不明确,可能是由于下丘脑对性激素负反馈的敏感性下降所致。而继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常见于中枢神经系统异常,例如垂体下丘脑区域的肿瘤,促使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进而引发中枢性性早熟。另外,少数未经治疗的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儿也会出现性早熟现象。

外周性性早熟并不依赖于HPG轴,但卵巢肿瘤、睾丸间质细胞瘤等性腺肿瘤、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肾上腺皮质肿瘤等肾上腺疾病,以及外源性性激素暴露等多种因素,都可导致性腺过度活跃,从而引发第二性征的提前发育。

李洪英教授

陆文丽教授表示,除了上述病因之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外伤、手术后或放化疗、脑积水、视中隔发育不全同样是诱发中枢性性早熟的关键原因;而外周性性早熟的诱发因素还可能涵盖McCune-Albright综合征、误食含雌激素的药物或食物,以及接触含雌激素的化妆品等。陆文丽教授重点强调,性早熟可能与遗传因素存在一定关联,部分性早熟儿童会有相关家族史,也称之为家族性中枢性性早熟。此外,部分基因缺失或基因突变的疾病,如McCune-Albright综合征、家族性男性高睾酮血症也会致使性早熟发生。

性早熟可能出现哪些症状?

性早熟主要表现为第二性征提前发育以及线性身高增长。张一宁教授表示,在性早熟中,女孩的第二性征变化更易被察觉,如出现乳房发育、外生殖器官改变,以及乳房发育时会出现刺痛感,随后逐渐出现下体和腋下毛发,最后出现月经来潮。相比之下,男孩的第二性征发育相对隐匿,主要表现为睾丸、阴茎增大、声音变粗、下体和腋下毛发出现,以及出现遗精等性早熟症状。性早熟的症状发展快慢不一,部分性早熟儿童可能在发育至一定程度后会暂停,一段时间后再发育,也有的症状消失后会再次出现。刘晖教授还指出,若因其他疾病引起的性早熟,可能会有原发疾病相关的伴随症状,如颅内占位性病变引起的继发性性早熟,则可能会有头痛、头晕、视力减退等。

如何诊断性早熟?

李洪英教授提示:家长发现孩子出现疑似性早熟体征后,应及时就医。通过专业医生查体,可以初步判断第二性征是否发育,结合孩子年龄进行相应的检查,从而综合作出诊断。

比如,促黄体生成素(LH)是诊断HPG轴是否启动的重要生化指标。由于LH呈脉冲式分泌且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单纯的LH水平在诊断的意义上受限。必要时,需进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发试验明确诊断,这项检查也是诊断中枢性性早熟的金标准。

除上述检查外,超声可以判断性腺是否发育,包括卵巢和子宫大小、有无卵泡发育等,或是否存在睾丸容积增大等;骨龄测定可用于判断有无骨龄超前的情况。此外,甲状腺功能检查、性激素水平、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及肝功能、肾功能等检查都可以作为性早熟辅助诊断的重要检查。

张一宁教授指出,性早熟既可以是单独出现的疾病,也可以是代谢性疾病、神经认知障碍及生长发育异常等疾病中的一部分伴发临床表型。因此特别强调,性早熟在诊断过程中应注意与其他疾病相鉴别。比如,头颅磁共振检查可以用于明确是否存在错构瘤等神经系统疾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甲胎蛋白等指标可辅助排除生殖细胞瘤等。除此之外,还需与单纯乳房早发育、McCune-Albright综合征、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进行鉴别。

综上所述,性早熟需要综合考虑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由专业的儿科内分泌医生进行诊断。

性早熟如何治疗?

刘晖教授指出,性早熟的主要治疗目的在于抑制或者减慢性发育进程,避免月经初潮过早发生;抑制骨骼成熟,改善因骨骺提前闭合造成的成年身高偏矮,减少或避免由于过早发育引起的心理行为问题。

若性早熟由其他疾病所致,需依据原发病来施行治疗措施。例如,因肿瘤引发的性早熟,应依照肿瘤部位进行外科干预或者化疗、放疗;由甲状腺功能减退导致的,应给予甲状腺素制剂来治疗原发病;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患者需运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替代治疗等等。

对于快速进展型中枢性性早熟,目前常用的药物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如曲普瑞林或亮丙瑞林。使用剂量一般为3.75 mg/次,每4周注射1次,具体用药剂量医生会依照患儿的体重、病情予以适当调整。GnRHa的安全性相对较高,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注射部位反应、阴道出血、过敏反应等。

性早熟的治疗周期至少为2年以上,具体的治疗时间需根据家长对于孩子发育及身高的需求,与医生沟通后确定。刘晖教授着重强调,性早熟的治疗属于一个长期且连续的过程,故提醒家长在此期间不可中断治疗。

性早熟如何家庭护理及监测?

李洪英教授提示:家长倘若发现孩子出现不符合年龄的性征发育,就需及时带孩子就医并进行相关检查。若已确诊,应尽快让孩子接受治疗,同时家长要做好患儿的心理疏导工作,这有助于减轻其心理压力。

在日常生活中,改变生活方式极为重要,例如要保证孩子的饮食合理均衡,避免肥胖;避免孩子接触成人使用的化妆品、激素类药物,包括含有雌激素或雄激素的药物。要鼓励孩子多进行户外运动,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避免夜晚睡觉时光照时间过长等。李洪英教授强调,良好的亲子关系至关重要,由于女孩乳腺发育等身体变化往往较为明显,易被家长察觉。而男孩的身体变化,特别是睾丸增大,相对隐匿。在现代家庭中,孩子可能拥有自己的独立空间,这可能限制了家长对孩子身体变化的观察。因此,父亲尤其需要与孩子建立起密切且信任的关系,以便能够及时察觉并关注孩子身体上的变化。

编辑:耳东

二审:且行

三审:清扬

排版:半夏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