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典籍:1950年代的《中国名菜谱·第五辑》解说注解版(六

粤厨宝典英俊 2024-04-03 13:02:54

本文系《粤厨宝典》丛书作者潘英俊先生原创作品,旨在饮食文化及烹饪技术研究

上期在客家菜一篇就讲述菜系的定义,即本地风味加本地子弟加展示平台,

因为离开了三个不可或缺的指标,岂不连家常菜也能当成菜系的代表?

这样就乱套和没有准则了。

《中国名菜谱·第五辑》实际在秉承这一原则,所以介绍潮州菜时,就以华侨大厦作为展示平台。

华侨大厦在广州海珠广场的东面,海珠广场的西北面是广州交易会旧址。由于潮州人的华侨比例较大,故将华侨大厦所出品的肴馔定为潮州风味。

因此,《中国名菜谱·第五辑》专门以华侨大厦作平台介绍潮州风味,潮州菜之名由此而起。

《中国名菜谱·第五辑》

正文:

华侨大厦

华侨大厦擅长潮州菜。

潮州菜是广东有名的地方风味 之一,其烹调技术,别有不同,对汤类、海鲜、甜菜的制法, 有其独到之处,所制菜肴(潘老师按:肴馔),味尚清鲜,郁而不腻,(潘老师按:并 且)尤其注重刀章碍码法,制出的菜(潘老师按:肴馔)往往切砌精巧, 花样新奇,色泽鲜艳美观。

潘老师按:

注:华侨大厦建于1950年代,1990年代再增加楼高32层的华夏大酒店。

出水芙蓉鸭

一 . 原料

光鸭一只约一斤十二两(潘老师按:1164.2 克),虾肉八两(潘老师按:332.8 克), 熟蛋清(潘老师按:鸡蛋白)六个,味之素四钱(潘老师按:16.8 克),熟火腿片(潘老师按:熟 金华火腿片)五钱(潘老师按:21 克),白肉(潘老师按:里脊肥肉)五钱(潘老师按:21 克), 排骨三两(潘老师按:124.8 克),

火腿皮(潘老师按:金华火腿皮)一两(潘老师按:41.6 克), 香菜叶(潘老师按:芫荽叶)少许,上汤十五两(潘老师按:624 克),二汤十五两(潘老师按:624 克),熟鸡蛋丝一钱(潘老师按:4.2 克),红辣椒丝一钱(潘老师按:4.2 克)。

二 . 制作方法

1. 把光鸭放入清水中煮熟(潘老师按:按后文的描述,这里应该是进行“飞 水”的工序,而不是真正的煮熟),用盅盛装,加熟排骨三两(潘老师按:124.8 克)、火腿皮(潘老师按:金华火腿皮)一两(潘老师按:41.6 克)、精盐六分(潘老师按:2.52 克)、 二汤十五两(潘老师按:624 克), 放入笼屉里蒸约四小时,

然后把鸭 取出剔骨,只要鸭肉,并将鸭肉挤干水分(潘老师按:渣去水分)切成细丝。

2. 把虾肉八两(潘老师按:332.8 克)剁烂,放入蛋清(潘老师按:鸡蛋白)一个、 味之素一钱半(潘老师按:6.3 克)、精盐六分(潘老师按:2.52 克)拌匀,

然后用力摔挞,至虾肉成为虾胶为止。

白肉(潘老师按:里脊 肥肉)切成细粒,与切好的鸭肉放入虾胶内 拌匀,做成二十四块,用九寸(潘老师按:30 厘米)碟 摆齐,放入笼屉蒸约六七分钟便熟。

3. 把蛋清(潘老师按:鸡蛋白)五个倒在深碟内, 用筷子两双猛搅(潘老师按:现在可以借助打蛋器予以完成) 至起泡沫时,用准备好的火腿片(潘老师按:成锥形)、 香菜叶(潘老师按:芫荽叶)、鸡蛋丝、红辣椒丝在蛋 泡上砌成一朵芙蓉花相似的形状,

砌时把 锥形火腿片插入蛋泡内,插入深度占火腿片的三分之一;香菜叶(潘老师按:芫荽叶)作芙蓉花叶;鸡蛋丝、红椒丝作花蕊放于蛋泡上,蛋泡能把它们黏住(潘老师按:如图13)。

俟鸭蒸熟时,随即将蛋泡芙蓉花小心地倒在鸭的上面,再蒸一分钟,迅速取出,盛于大汤盘中,加入上汤十五两(潘老师按:624克),调以味之素二钱半(潘老师按:10.5克)、精盐四分(潘老师按:1.68克),放入盛着鸭的大汤盘中即成。

三.特点

此菜(潘老师按:馔)汤鲜味美,色样极美观大方。

红烧大明翅

一.原料

洗净干鱼翅一斤四两(潘老师按:831.4克),胡椒粉、麻油(潘老师按:芝麻油)各少许,老母鸡(潘老师按:按光鸡计)二斤(潘老师按:1330克),姜二两(潘老师按:83.2克),花肉(潘老师按:即猪肋骨下的部分)一斤(潘老师按:665克),料酒二两(潘老师按:83.2克),

火腿皮(潘老师按:金华火腿皮)二两(潘老师按:83.2克),精盐二钱(潘老师按:8.4克),葱二两(潘老师按:83.2克),味之素三钱(潘老师按:12.6克),熟火腿(潘老师按:熟金华火腿)五钱(潘老师按:21克),上汤①四斤(潘老师按:2660克),深色滴珠酱油(潘老师按:珠油)三钱(潘老师按:12.6克)。

二.制作方法

1.将鱼翅洗净盛在瓦燉盅(潘老师按:瓦炖盅)内,用慢火熬(潘老师按:以保持‘虾眼水’的沸度为准)约两小时捞起,用清水洗净细砂,再换清水来熬(潘老师按:这里不应用“熬”来形容,应为“烚”或“煮”。“熬”的定义是通过不断加热使水分挥发及浓缩),

然后每隔一小时换上清水再熬(潘老师按:这里不应用“熬”来形容,应为“烚”或“煮”。“熬”的定义是通过不断加热使水分挥发及浓缩),要连续换水四次。

最后一次,要放入料酒一两(潘老师按:41.6克)、葱一两(潘老师按:41.6克)、姜一两(潘老师按:41.6克)、精盐一钱(潘老师按:4.2克),熬(潘老师按:这里的“熬”应为“煨”,用意是辟除鱼翅的杂味)五分钟后, 即全部捞出, 去掉姜、葱,用燉盘(潘老师按:炖盘)盛装,注意燉盘(潘老师按:炖盘)内放竹笪二块,鱼翅叠放其上。

2.把排骨一斤(潘老师按:665克)、花肉一斤(潘老师按:665克)、火腿皮(潘老师按:金华火腿皮)二两(潘老师按:83.2克)一同放入炒勺(潘老师按:“炒勺”是潮州人对“镬”的称呼),用旺火炒香,

然后加入料酒一两(潘老师按:41.6克)、精盐一钱(潘老师按:4.2克)、深色滴珠酱油(潘老师按:珠油)三钱(潘老师按:12.6克)、葱姜各一两(潘老师按:41.6克)和上汤三斤(潘老师按:1995克)拌和,

煮十分钟后,便连汤一齐倒在燉盘(潘老师按:炖盘)内的鱼翅上,用盖盖严(潘老师按:用盖冚严)。

随后先用旺火熬约一小时,再改用慢火熬三小时,将盖揭开,把盘(潘老师按:炖盘)里的排骨、花肉、火腿皮(潘老师按:金华火腿皮)拾起不用,再加上汤一斤(潘老师按:665克),

並将老母鸡(潘老师按:老鸡乸)一只(潘老师按:切成两半)放在盘(潘老师按:炖盘)里翅的上面,再熬三小时,总共慢火熬六小时(潘老师按:如果翅针粗大,就要熬六小时以上;翅针细小的,不必熬六小时就可)。

3.鱼翅熬够火候,就将老母取出不用。

用旺火烧热炒勺(潘老师按:“炒勺”是潮州人对“镬”的称呼),将鱼翅和汤全部倒入(潘老师按:镬),如果汤多,可在炒勺(潘老师按:“炒勺”是潮州人对“镬”的称呼)内再煮,至适度为止。

再加入胡椒粉、麻油(潘老师按:芝麻油)、味之素三钱(潘老师按:12.6克)拌匀,随即倒入大碗里,然后在翅的上面放上火腿丝(潘老师按:金华火腿丝)即成。

食时,连同镇江醋(潘老师按:大红浙醋)两小碗、芥末两碟、生香菜(潘老师按:生鲜芫荽)两碟、上汤一中碗一齐同上席。

三.特点

此菜(潘老师按:馔)色金黄而味鲜香,入口不腻,特别适于秋冬食用。

潘老师按:

原注①:

潮州上汤制法

排骨一斤(潘老师按:665克),鸡骨两斤(潘老师按:1330克),瘦肉一斤(潘老师按:665克),用绸布包住,放入清水四斤十三两(潘老师按:3200.8克)中,用慢火熬成。

甜芙蓉燕窝

一.原料

燕盏一两二钱(潘老师按:49.92克),鸡蛋清(潘老师按:鸡蛋白)五只,白糖十二两(潘老师按:499.2克),清水二十四两(潘老师按:998.4克),小苏打(潘老师按:碳酸氢钠,俗称“食粉”)一钱(潘老师按:4.2克)。

二.制作方法

1.蒸盏放在燉盅(潘老师按:炖盅)内,用开水浇,然后浸(潘老师按:因为工具是炖盅,故应为“焗”)约二十分钟,细心地摘净燕毛,再把水挤干(潘老师按:沥干),随着(潘老师按:疑为“随即”之误)采丝(潘老师按:勿使燕盏成块)。

把燕丝放在另一个炖盅内,用开水拌小苏打(潘老师按:碳酸氢钠,俗称“食粉”)一钱(潘老师按:4.2克)浇入,

随即把盖盖好(潘老师按:随即把盖冚好),浸(潘老师按:因为工具是炖盅,故应为“焗”)五分钟后取出,再用清水浸泡。

泡时要连续换水三次,捞出后沥干水,用碗盛着,放入笼屉里蒸约十五分钟。

蒸时加水以没过(潘老师按:浸过)燕丝为适合。

2.把燕丝放入笼屉时,就要准备打芙蓉(潘老师按:即打蛋泡)。方法是:将蛋清(潘老师按:鸡蛋白)倒于小汤盘(潘老师按:或深碟)中,以筷子两双猛力搅打(潘老师按:现在可借用打蛋器帮忙完成),约五分钟后蛋清(潘老师按:鸡蛋白)即起泡沫。

注意如果用力不够,蛋泡(潘老师按:疑为“蛋清”之误)就搅不起蛋泡。

俟燕窝蒸至刚够火候时(潘老师按:十五分钟),就把笼屉盖揭起,将蛋泡淋于燕窝上面,

然后重新盖(潘老师按:冚)好盖,再用旺火蒸一分钟,

随即取出燕窝,盛于大汤盘内,加入甜汤(潘老师按:广州人称“糖水”),用开水一斤半(潘老师按:997.8克),加入白糖12两(潘老师按:499.2克)溶化后滤过即成。

三.特点

此菜(潘老师按:严格来说,不能称“菜”,仅能称“甜品”)色白而味清,有润肺健脾之效。

由于用蛋清(潘老师按:鸡蛋白)制成的 “芙蓉”加入甜汤(潘老师按:广州人称“糖水”)后,燕窝及蛋清(潘老师按:疑为“蛋泡”之误)即浓起,有如白雪,美观大方。

咸三丝官燕

一.原料

燕盏一两半(潘老师按:62.4克),熟火腿丝(潘老师按:熟金华火腿丝)五钱(潘老师按:21克),生鸡峯肉①(潘老师按:生鸡峰肉)三两(潘老师按:124.8克),圆鸡蛋丝②八钱(潘老师按:33.6克),味之素四钱(潘老师按:16.8克),食粉(潘老师按:碳酸氢钠)一钱(潘老师按:4.2克),精盐一钱(潘老师按:4.2克),上汤一斤十四两(潘老师按:1247.4克)。

二.制作方法

1.發(潘老师按:发)燕窝的方法,与“甜芙蓉官燕”(潘老师按:实际是“甜芙蓉燕窝”)中所述同。

2.将鸡峯肉丝(潘老师按:鸡峰肉丝)、圆形蛋丝、火腿丝(潘老师按:金华火腿丝)、上汤等准备好。

俟燕丝蒸好时从笼屉中取出,放在大汤盘中央,把红色的熟火腿丝(潘老师按:熟金华火腿丝)、白色的鸡峯丝(潘老师按:鸡峰丝)和黄色的圆形鸡蛋丝摆在两旁,再加上上汤、味之素、精盐调味即成。

三.特点

此菜(潘老师按:馔)为名贵的汤菜(潘老师按:汤馔),汤清味美,色调美观。

潘老师按:

原注①:

生鸡峯肉(潘老师按:生鸡峰肉)是将鸡的胸部两侧的肉去皮,煮熟后,切成细丝。

原注②:

圆蛋丝制法:

取产卵母鸡肚内(潘老师按:腔内)未成熟的鸡蛋,用牙签戳穿一小孔,用手轻轻把蛋黄挤入锅(潘老师按:镬)内的“虾眼水”中,并(潘老师按:手要)慢慢移动,勿使(潘老师按:蛋黄)聚于一块,直至蛋黄挤尽为止,(潘老师按:待蛋丝熟后,用笊篱)把蛋丝捞出便成。(潘老师按:图14)

美味烟香鸡

一.原料

嫩母鸡(潘老师按:鸡项)一只一斤半(潘老师按:997.8克),上等香四支,味之素三钱(潘老师按:12.6克),精盐二钱半(潘老师按:10.5克),猪油三两(潘老师按:124.8克),姜五分(潘老师按:2.1克),葱四条,大米锅巴(潘老师按:饭焦)一两(潘老师按:41.6克),白糖一两(潘老师按:41.6克),

川椒(潘老师按:花椒)五分(潘老师按:2.1克),桂皮一钱半(潘老师按:6.3克),甘草一钱半(潘老师按:6.3克),八角(潘老师按:大茴香)一钱半(潘老师按:6.3克),茶叶三钱(潘老师按:12.6克),料酒五钱(潘老师按:21克)。

二.制作方法

1.将鸡洗净,用料酒五钱(潘老师按:21克),精盐一钱(潘老师按:4.2克)、姜五分(潘老师按:2.1克)、葱一条拌匀塗(潘老师按:涂)于鸡的腹腔内,醃(潘老师按:腌)五分钟后,放入笼屉里,用旺火蒸约十五分钟,熟后取出。

2.用旧锅(潘老师按:镬)一只,把香(潘老师按:上等香)、甘草、桂皮、八角(潘老师按:大茴香)、茶叶、大米锅巴(潘老师按:饭焦)、白糖等放入锅(潘老师按:镬)中,再取筷子两双(潘老师按:图15说明是铁丝架),在锅(潘老师按:镬)中摆成“井”字形,

把鸡放于其上,用瓦盆复盖(潘老师按:覆冚)起来(潘老师按:如图15)。这时便可把锅(潘老师按:镬)移到火炉上用慢火(潘老师按:火不可太旺,否则鸡的表皮便很快的起色,但肉不入味)将锅(潘老师按:镬)内的香、甘草等香料烧焦(潘老师按:燶)至冒烟来燻(潘老师按:熏)鸡。

俟燻(潘老师按:熏)至十分钟左右,可揭起瓦盆,看看鸡燻(潘老师按:熏)得怎样,如色调还不够时,可再燻(潘老师按:熏),至鸡身深红色时即把鸡取出,锅(潘老师按:镬)里的香料全部不用。

3.将燻(潘老师按:熏)好的鸡起肉,鸡骨则置于碟底。

然后取猪油二两(潘老师按:83.2克)、盐一钱(潘老师按:4.2克)、味之素二钱(潘老师按:8.4克)混合,

随即把鸡肉放入猪油(潘老师按:味料)中拌匀后,取出按照鸡的形状把鸡肉摆于骨(潘老师按:垫底的鸡骨)之上即成。

4.取川椒(潘老师按:花椒)五分(潘老师按:2.1克),用锅(潘老师按:镬)炒酥后研成细末,葱三条剁成葱茸,用猪油一两(潘老师按:41.6克)炒香,再加入味之素一钱(潘老师按:4.2克)、精盐五分(潘老师按:2.1克)混合拌匀即成川椒油(潘老师按:花椒油),

分盛两小碟,吃时一同上席。

三.特点

此鸡(潘老师按:鸡馔)含有七八种香味,食时慢慢咀嚼,其味香浓,而且色调深红,可谓色、香味俱佳。可热食,也可冷食。

凉冻金钟鸡

一.原料

光肥嫩母鸡(潘老师按:光鸡项)一只重二斤四两(潘老师按:1496.4克),熟鸡蛋清(潘老师按:熟鸡蛋白)二只,熟火腿(潘老师按:熟金华火腿)五钱(潘老师按:21克),味之素三钱(潘老师按:12.6克),

洋粉(潘老师按:琼脂)四钱(潘老师按:16.8克),上汤一斤四两(潘老师按:831.4克),香菜叶(潘老师按:芫荽叶)二十四片,姜五分(潘老师按:2.1克),葱二条,料酒五钱(潘老师按:21克),精盐二钱(潘老师按:8.4克)。

二.制作方法

1.将葱二条、姜五分(潘老师按:2.1克)、精盐一钱(潘老师按:4.2克)、料酒五分(潘老师按:2.1克)拌匀,放进鸡的腹腔内,用手擦匀。

然后把鸡放到笼屉里,用旺火蒸十五分钟即熟。

把鸡取出,冷却后剔出鸡肉,切成四分(潘老师按:1.7厘米)见方的鸡肉粒,用碟盛好。

2.取熟鸡蛋二只(潘老师按:蛋黄不要),把蛋清(潘老师按:鸡蛋白)切成二十四块。火腿(潘老师按:金华火腿)亦切成二十四片。

取同样大小茶杯十二只洗净拭干水分,杯内塗(潘老师按:涂)上少许猪油,使大菜(潘老师按:原料上说是“洋粉”,即“琼脂”)注入冷却后易于倒出,

然后将鸡肉粒二粒、火腿片(潘老师按:金华火腿片)二片、蛋清片(潘老师按:鸡蛋白片)二片、香菜叶(潘老师按:芫荽叶)二叶(潘老师按:原料上的量词为“片”)分别放于杯内。

放时要注意香菜(潘老师按:芫荽)叶面和鸡皮一律贴向杯壁,以免皮面向外、向内不一,影响美观(潘老师按:如图16甲)。

3.将洋粉(潘老师按:琼脂)四钱(潘老师按:16.8克)洗净,用上汤一斤四两(潘老师按:831.4克)、精盐一钱(潘老师按:4.2克)、味之素三钱(潘老师按:12.6克)与洋粉(潘老师按:琼脂)同煮,至(潘老师按:琼脂)溶化为止。

大菜(潘老师按:原料上说是“洋粉”,即“琼脂”。估计原作者对“琼脂”“鱼胶粉”混淆不清。“洋粉”“大菜”都是“琼脂”的俗称,为红藻门[Rhodophyta] 红藻纲[Florideophyceae] 真红藻亚纲[Florideophyceae] 石花菜目[Gelidiales] 石花菜科[Gelidiaceae] 石花菜属[Gelidium] 石花菜[Gelidium amansii(J.V.Lamouroux)J.V.Lamouroux]提炼出来的植物胶。

“鱼胶粉”则是从鱼皮熬取出来的动物胶。

另外,还有从猪皮中熬取出来的动物胶,商品名称“明胶”。它们的共通点是在热水溶解后,会随着温度降低而凝结,此凝结体,学名称为“胨”)

亦可用蒸的方法,即将它盛入盅内配以上汤调味后,用笼屉蒸至溶化。

然后倒于盘内,冷却至七八成时(潘老师按:未凝固),即分别注入已准备好的鸡肉、火腿片(潘老师按:金华火腿片)、蛋清(潘老师按:鸡蛋白)等的杯内,

大菜汤(潘老师按:琼脂汤)以没过(潘老师按:超过)杯内配料为限,大约五分钟后大菜汤(潘老师按:琼脂汤)即冷却凝固,再拿到冰箱里冷藏。

食时取出,把杯翻过来,轻轻(潘老师按:将胨金钟鸡)倒出,摆到盘(潘老师按:碟)中即成(潘老师按:图16乙)。

三.特点

此菜(潘老师按:馔)是夏季凉菜,清凉爽滑,别有风味。且制作精致,每个都呈鐘(潘老师按:钟)形,色透明,内含配料能清晰可见,鲜艳美观。

潘老师按:

新注:“凉冻金钟鸡”应为“凉胨金钟鸡”,“冻”与“凉”是温度变化的体现,而“胨”则是物质变化的体现,是指明胶溶液随着温度降低从液态转为凝结的状态。

顺带一说,“金钟鸡”的“钟”字繁体为“鐘”,该字义为中空半圆形的乐器。

焖金钱冬瓜

一.原料

生冬瓜四斤(潘老师按:2660克),干竹笙(潘老师按:干竹荪)五钱(潘老师按:21克),干冬菇一两(潘老师按:41.6克),熟火腿片(潘老师按:熟金华火腿片)八钱(潘老师按:33.6克),

筍花①(潘老师按:笋花)几片,鸡骨十两(潘老师按:416克),五花猪肉十两(潘老师按:416克),火腿皮(潘老师按:金华火腿皮)一两(潘老师按:41.6克),二汤三十两(潘老师按:1248克),味之素二钱(潘老师按:8.4克),精盐八分(潘老师按:3.36克),猪油二斤(潘老师按:约耗二两。1330克,约耗83.2克)。

二.制作方法

1.把冬瓜去皮,近瓤的部分不用,只留用近皮青处9分(潘老师按:3厘米)厚度的部分(潘老师按:图17甲),切成长、宽约一寸(潘老师按:3.3厘米)的块,共十二块,

然后用刀改成圆形(潘老师按:图 17乙),再用小刀刻成金钱形状(潘老师按:图 17丙)。

2.干冬菇用水浸湿,洗净污坭(潘老师按:污泥),沥干水。

把猪油二斤(潘老师按:1330克)倒入锅(潘老师按:镬)中,俟烧至七成滚时(潘老师按:俟油烧至七成油温时)放入冬菇炸七秒钟(潘老师按:将冬菇)取出。再以旺火把冬瓜放入油内炸一分取出。

然后锅(潘老师按:镬)中留油少许,将鸡骨、花肉(潘老师按:疑漏了“金华火腿皮”)放入(潘老师按:镬内)炒香,再加入二汤、精盐,用慢火焖(潘老师按:滚)约十五分钟,再冬瓜、冬菇一并放入(潘老师按:汤中)焖二十分钟。

3.把花肉、火腿皮(潘老师按:金华火腿皮)、鸡骨拾(潘老师按:捡)起不用,

然后把浸透洗净的竹笙(潘老师按:竹荪)放入锅(潘老师按:镬)中(潘老师按:的汤里)再焖五分钟,加入味之素二钱(潘老师按:8.4克)、团粉勾芡。

随即(潘老师按:将冬瓜、冬菇、竹荪)取出盛于碟上,再在碟面放上筍花(潘老师按:笋花)、火腿片(潘老师按:金华火腿片)便可上席。

三.特点

此菜(潘老师按:馔)清香鲜甜,为夏令名菜(潘老师按:名馔)。

潘老师按:

原注①:

生筍花制法(潘老师按:生笋花制法。鉴于下文罗列了众多原料,故不能特指“生笋花制法”,疑应改为“料头花制法”作标题为宜。否则下文应为:原料除冬笋之外,还可用其他根茎类材料)

一. 原料可用冬筍(潘老师按:冬笋)、甘筍(潘老师按:胡萝卜。甘笋)、姜、竹筍肉(潘老师按:竹笋肉)、茭筍(潘老师按:茭笋)、菜头等。

但最好选用冬筍(潘老师按:冬笋),因冬筍(潘老师按:冬笋)既好吃又易刻(潘老师按:剞),其次是竹筍肉(潘老师按:竹笋肉。竹笋肉与冬笋都为“竹笋”,冬笋是指冬季采收的竹笋。这里所说的“竹笋肉”可能是指除冬季之外其他季节采收的竹笋)。

二. 把筍(潘老师按:笋)用刀剥皮洗净,不要笋尖及筍头(潘老师按:笋头。这段文字既有“笋”又有“筍”,两字是繁简字的关系, 《集韵》曰:“筍或作箰,俗作笋”)。

只用筍(潘老师按:笋)的中间部分,高约一寸(潘老师按:3.3厘米)到一寸五分(潘老师按:5厘米),放入瓦锅(潘老师按:这里并非绝对是要使用“瓦锅”,其他容器也可)中煮(潘老师按:烚)熟,约煮(潘老师按:烚)三十分钟,

然后取出用清水浸泡,使它冷却后刻花(潘老师按:剞花,实际是剞上坑纹)。

刻花(潘老师按:剞花)时花样随意(潘老师按:图18)。

一件熟筍(潘老师按:熟笋)刻花(潘老师按:剞花)后可切成一分(潘老师按:0.33厘米)厚的薄片十至十五片。

筍花(潘老师按:笋花)切成后经过煮沸(潘老师按:飞水)消毒即成(潘老师按:还要“漂水”冷却,以保持竹笋质感爽脆)。

酿水晶田鸡

一.原料

田鸡肉(潘老师按:青蛙肉)八两(潘老师按:332.8克),虾肉六两(潘老师按:249.6克),肥肉四两(潘老师按:166.4克),蛋清(潘老师按:鸡蛋白)二只,熟火腿茸(潘老师按:熟金华火腿茸)五钱(潘老师按:21克),

干冬菇三钱(潘老师按:12.6克),去皮南杏三钱(潘老师按:12.6克),上汤六两(潘老师按:249.6克),味之素三钱(潘老师按:12.6克),精盐一钱(潘老师按:4.2克),团粉四钱(潘老师按:16.8克),芹菜茸少许。

二.制作方法

1.先将大田鸡(潘老师按:大青蛙)二斤(潘老师按:1330克)放在菜墩(潘老师按:砧板)上起肉。

其方法是:首先把田鸡(潘老师按:青蛙)的头割去(潘老师按:用左手拇指和食指钳着青蛙腰部将青蛙放在砧板上,右手持刀将青蛙头斩去),再使田鸡肚向上(潘老师按:再使青蛙腹部向上),开膛取出内臟(潘老师按:内脏),用手在肚(潘老师按:腹)旁或在割去头部的刀口处,撕去皮不要。

随后用清水洗净,再用干布吸干水。然后用刀把田鸡腿(潘老师按:青蛙腿)、背、脚等部分的肉片下。

一般大田鸡(潘老师按:大青蛙)一斤(潘老师按:665克)可起肉四两(潘老师按:166.4克)。

2.片下的田鸡肉(潘老师按:青蛙肉)剁成细粒,虾肉剁烂,加入蛋清(潘老师按:鸡蛋白)一只、精盐六分(潘老师按:2.52克)、味之素一钱半(潘老师按:6.3克)和匀,装入瓦盅内,搅打至有粘性不散为止。

然后把去皮南杏用油炸香剁碎,湿冬菇也同样剁碎,与熟火腿茸(潘老师按:熟金华火腿茸)三钱(潘老师按:12.6克)、田鸡肉(潘老师按:青蛙肉)一起拌匀,用手挤成同样大小的丸子24个,置于盆子上。

3.把肥肉四两(潘老师按:166.4克)切成长约二寸半(潘老师按:8.3厘米)、宽三分(潘老师按:1厘米)的整块,再在肉的一边每距一分(潘老师按:0.33厘米)切一刀,深度约二分(潘老师按:0.67厘米),然后把整块肥肉片成半分(潘老师按:0.17厘米)厚的条状(潘老师按:图19甲)共二十四条。

每条再卷成圆形,并用牙签在刀纹处逐一轻轻分开,使蒸熟时裂得一致。

釀(潘老师按:镶)时把田鸡丸(潘老师按:青蛙丸)套在肥肉圈里,并用手把田鸡丸(潘老师按:青蛙丸)轻轻压平。

釀(潘老师按:镶)好后,再分别把火腿茸(潘老师按:金华火腿茸)、芹菜茸放于每块水晶田鸡(潘老师按:青蛙)的表面(潘老师按:图19乙),放入笼屉中蒸七分钟即熟。

然后取盆内原汁调上汤六两(潘老师按:249.6克),加入味之素一钱半(潘老师按:6.3克)、精盐四分(潘老师按:1.68克)、团粉四钱(潘老师按:16.8克)打芡淋上即成。

三.特点

此菜(潘老师按:馔)味清色白,入口嫩滑,适于夏、秋食用

潘老师按:

新注:“田鸡”(潘老师按:青蛙)因随着人类的种植方法改变面临生存危机,野生品受到法律禁止膳用。

这里作历史仅供参考。

羔烧芋泥

一.原料

熟芋蓉一斤(潘老师按:665克),白糖八两(潘老师按:332.8克),猪油四两(潘老师按:166.4克),生葱三条,清水二两(潘老师按:83.2克)。

二.制作方法

1.将芋(潘老师按:选用淀粉含量高的,不可用含水分多的)去皮洗净,切成二分(潘老师按:0.67厘米)厚的片,放入笼屉里,用旺火蒸二十分钟便熟。

2.把熟芋片放在洗净的菜墩(潘老师按:砧板)上,用刀(潘老师按:将熟芋片)平压,至(潘老师按:将熟芋片)成糊状(潘老师按:泥状)没有颗粒存在为止。

3.生葱三条用猪油四两(潘老师按:166.4克)慢火炸香,炸至葱呈金黄色为止,把油倒入碗中,去掉葱。

接着把芋蓉放入锅(潘老师按:镬)中炒一二分钟,再加入清水二两(潘老师按:83.2克)拌匀,

然后加入白糖,芋蓉遇糖之后变稀,继续用慢火熬,并要经常(潘老师按:用镬铲)翻动,约十分钟(潘老师按:芋蓉)变稠时,加入炸香的猪油四两(潘老师按:166.4克)再熬,至猪油被芋蓉吸收完了,此芋蓉便成糊状,取出用盆盛好上席。

三.特点

此菜(潘老师按:馔)是(潘老师按:潮汕地区)筵席中甜菜(潘老师按:甜品),清甜可口,一般用作压尾菜(潘老师按:筵席单尾),起调和口味作用。

潘老师按:

新注:很多教授潮州风味肴馔的教材都将“羔烧”列为烹调法。

2019年,笔者作为广东省“粤菜师傅工程”培训教材专家组专家,明确反对将“羔烧”列为烹调法,理由是“羔烧”仅作为食品形式,最终是通过“熬”这个烹饪法去完成。

而“羔烧”这种食品形式可与芋头搭配,即为所谓的“羔烧芋泥”,也可与番薯搭配,则为“羔烧薯蓉”,如果与莲子搭配,则是作包点馅料的“莲子蓉”,这个广州人再熟悉不过了。

护国菜①

一.原料

番薯嫩叶一斤(潘老师按:665克),干草菇三两(潘老师按:124.8克),火腿(潘老师按:金华火腿)一两(潘老师按:41.6克),味之素三钱(潘老师按:12.6克),精盐一钱半(潘老师按:6.3克),猪油四两(潘老师按:166.4克),上汤一斤四两(潘老师按:831.4克),食粉(潘老师按:碳酸氢钠)二钱(潘老师按:8.4克),湿团粉一两(潘老师按:41.6克)。

二.制作方法

1.将番薯叶放入开水中同时加入食粉(潘老师按:碳酸氢钠),煮(潘老师按:炟)三分钟,下食粉(潘老师按:碳酸氢钠)同煮(潘老师按:炟)为的保持番薯叶的青绿色。

把番薯叶捞起,用清水漂洗三次至四次,使番薯叶有(潘老师按:应为“冇”)食粉味(潘老师按:碱味)为止。

然后把番薯叶挤干水分。

2.草菇用清水浸约十五分钟,洗净泥沙,取出沥干水。取锅(潘老师按:镬)一只,以旺火烧热,倒入猪油约一两(潘老师按:41.6克),俟油稍冒青烟时,将草菇放入(潘老师按:镬内)炒匀,加入上汤四两(潘老师按:166.4克)同焖(潘老师按:煨)五分钟,取出草菇,用碟盛截。

把锅(潘老师按:镬)洗净,把所余猪油放入(潘老师按:镬内)用旺火烧沸,将薯叶放入炒香,继而放入草菇、火腿(潘老师按:金华火腿)、上汤、精盐及味之素三钱(潘老师按:12.6克)调味,再取团粉勾芡即成。

三.特点

此菜(潘老师按:馔)软滑可口,味道鲜美,清而不腻。

潘老师按:

原注①:

“护国菜”是潮汕及南洋各地所熟悉的一种菜(潘老师按:羹馔)。

相传宋末卫王赵昺兵败至广东潮州地方,在一寺庙歇宿,寺内老和尚命人到园中摘来番薯嫩叶,用清油煮熟,款待众人充饥。赵昺等人在饥饿中得此菜(潘老师按:羹馔)果腹,很加称赞,遂封为“护国菜”。

此菜(潘老师按:羹馔)后来改善烹调方法,增加了蒜头(潘老师按:本书制作方法没有介绍),用油来炒。

其后饭馆厨师又加改进,用上汤、草菇、火腿成菜羹,继又改为草菇素菜。

新注1:“护国菜”原有标题为“护国菜(又名草菇素菜)”,今作精简。

原注2:“护国菜”原注①的故事不值推敲,原因是寺内老和尚命人到园中摘来的“番薯嫩叶”要在明代时才从国外引种。

新注3:“护国菜”原料所用的“番薯嫩叶”,

为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管状花目[Tubiflorae]旋花科[Convolvulaceae]旋花亚科[Convolvuloideae]番薯族[Trib. Ipomoeeae]番薯属[Ipomoea]番薯组[Sect. Batatas]番薯[Ipomoea batatas(Linn.)Lam.]的嫩茎叶。

根据史料记载,番薯最早引种到中国应在明代的万历年间(1573―1620年),

清初的《闽小记》载:

“番薯,万历中闽人得之外国,瘠土砂砾之地皆可以种。初种于漳郡,渐及泉州,渐及莆(潘老师按:莆田市)。”

而且得来不易,

徐光启的《农政全书》说:

“近年有人在海外得此种(潘老师按:指番薯),海外人亦禁不令出境,此人取薯藤绞入汲水绳中,遂得渡海,因此分播种植,略通闽、广之境也。”

另外,

《电白县志》(潘老师按:清光绪十八年刊本)卷三十亦载:

“相传番薯出交趾,国人严禁,以种入中国者罪死。吴川人林怀兰善医,薄游交州,医其关将有效,因荐医国王之女,病亦良也。一日,赐食熟番薯,林求生者,怀半截而出,亟辞,归中国。过关,为关将所诘,林以实对,且求私纵焉,关将曰‘今日之事,我食君禄,纵之不忠,然感先生之德,背之不义’。遂赴水死。林乃归,种遍于粤。”

可能导致误会是“番薯”又称“甘薯”,该植物中国原产,

为多年生缠绕草本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百合目[Liliflorae]百合亚目[Subordo Liliineae]薯蓣科[Dioscoreaceae]薯蓣属[Dioscorea]丁字形毛组[Sect. Combilium]的甜薯[Dioscorea esculenta(Lour.)Burkill],其叶同样可以膳用。

新注:“护国菜”实际是一种素菜羹。

羹的定义与酱类似,

《说文解字》曰:“羹作(潘老师按:如缺字为粥字下加鬲)。五味和羹也。小篆从羔从美。”

《尔雅·释器》曰:“肉谓之羹。”后人注解为“肉臛也”后人再疏理为“肉之所作臛名羹。”

《书·说命》曰:“若作和羹,尔惟盐梅。”

《传》曰:“盐咸梅醋,羹须咸醋以和之。”

《礼·乐记》曰:“大羹不和”后人注解为“大羹,肉湇,不调以盐菜。”

即将蔬菜剁成泥再加汤煮成的较浓稠的汤馔。为使汤馔呈现浓稠状,可在最后加淀粉增稠。

待续……

粤厨宝典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