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中将余秋里回忆新中国炼油工业建设的开端

白马人 2024-11-19 05:42:48

新中国炼油工业建设的开端

我国炼油工业原来是非常落后的。我刚到石油部工作时,炼油工业无论是油品产量,还是品种规格,都远远满足不了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需要,国家不得不从国外大量进口原油和油品。

我国炼油工业是在薄弱的基础上起步的。旧中国留给我们的炼油设施,规模小得可怜。玉门有个小炼油厂。东北有个小炼油厂,还有几个小型人造油厂,是日本占领时期由日军和伪满铁路部门建起,为侵略战争服务的。上海有个小炼油厂,原来是一个废机油再生厂,1950年改建成一个简单加工厂。此外,就是延长油矿和独山子油矿有几个蒸馏釜,其中延长油矿曾用这些蒸馏釜,生产少量简单的油品,支援过革命战争和陕甘宁边区建设。这少量原始简陋的设施,算不上现代意义的炼油厂。1949年,全国原油加工能力只有17万吨,实际加工原油11.6万吨,生产油品12个品种3.6万吨,油品自给率不到10%。

经过三年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改造扩建,到1957年底,原油加工能力达到245万吨,实际加工原油173.6万吨。生产油品140种108.9万吨。由于工农业生产和国防建设都在迅速发展,仍远远满足不了需要,油品自给率只达到三分之一多一点。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确定在甘肃兰州建设我国第一个大型炼油厂—兰州炼油厂。并列为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建设工程之一,设计能力年加工原油100万吨。按照设计,采用苏联当时比较先进的技术装备,建成后,可以生产一些高级油品。

1953年,兰州炼油厂开始筹建.1956年5月1日正式开工。数千名干部、工人、技术人员,陆续从全国各地云集兰州黄河南岸的西固区,参加施工的除各炼油厂、人造油厂的技术队伍外,还有建工部、化工部和兰州市的队伍,苏联政府也派来了一批专家帮助建设。

由于种种原因,兰炼初期的建设速度比较缓慢。

1957年秋,石油部党组为了加快兰炼的建设步伐,决定派徐今强同志担任该厂党委书记兼厂长。他到兰炼后,便深入施工现场,广泛进行调查研究。一个单元一个单元考察,检查施工进度,了解存在问题,及时研究解决。他在听取群众意见、集思广益的基础上,调整、完善建设施工方案,改进施工组织和工作方法,改变了原先施工战线过长,开工项目偏多,“遍地开花不结果”的局面,工程进展明显加快。到1958年9月。兰炼第一期工程,比原计划提前I年零3个月全部建成,当月常减压等装置点火试生产。1959年正式承接国家炼油生产任务,生产出普通车用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以及沥青等74种产品,并在国内首次生产出了95号航空汽油,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航空汽油的历史。1959年国庆前夕,兰炼曾派代表将他们亲手炼制的石油产品带到北京,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报喜。叶剑英元帅代表党中央和毛主席亲切接见了兰炼的同志,赞扬了兰炼取得的成绩和对国家的贡献。

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对兰炼的胜利建成投产非常高兴。1959年3月,周恩来总理为兰州炼油厂题词:“依靠党的领导,发挥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习苏联先进经验,加强组织工作和具体措施,鼓足干劲.力争石油生产的量多、质好和品种齐全,以逐步满足国家和人民的需要”。这是总理对广大石油职工的巨大鼓舞和激励,也为石油工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后来。总理还在李人俊同志陪同下,专门视察了兰炼,听取了兰炼领导的汇报,要求把这个厂子管理好,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兰炼建设期间和投产以后,我曾多次去过那里。亲自体会到,它是在抵制错误思想和克服重重困难,坚持生产并求得发展的。我印象比较深的,有这么几件事:

一是在1958年底、1959年初“大炼钢铁”的浪潮中.以徐今强同志为首的领导班子保持了比较清醒的头脑,坚持以搞好炼油生产为主,没有盲目地抽调人力、物力去“大炼钢铁”,而是从实际出发,在石油部的支持下,有计划地建立了自己的炼钢车间,坚持炼好钢。为本厂设备维修、配件制造服务。

二是克服了生产上和职工生活上的重重困难。当时,生产上,电力、蒸汽供应严重不足,原油运输不畅,一些技术难点有待解决。

针对这些情况,兰炼合理调配,严密组织,采取了“蒸汽大来大开,小来小开,不来就组织练兵和维护好设备”的办法和其他措施,在开停工十分频繁的情况下,实现了平稳操作,坚持了正常生产。在生活上,1960年冬,副食品供应紧缺,职工吃不饱肚子,有60%的人出现过浮肿现象。我得知这些情况后,对徐今强同志说:“要千方百计,克服困难,关心职工生活,确保炼油生产”。为了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我从青海石油管理局调去了一些牛羊肉,以后又从大庆油田调去了10万斤黄豆。我到兰州炼油厂,看望了坚守生产岗位的职工。了解了食堂情况,向他们提出了“发扬南泥湾精神,自力更生,坚守阵地,保证生产”的要求。兰炼党委很快作出决定。“一手抓生产,一手抓生活”,“三人工作两人干,抽出一人上前线”,大搞农副业。

他们向我汇报了这些情况后,我很高兴,便同兰州军区后勤部联系,请他们帮助。部队派出了40多辆军车,支援兰炼搞农副业。兰炼把三班倒改为两班倒,抽出1400多名职工开赴甘南搞农副业生产。在三年困难时期,这个厂收获粮食100多万斤.蔬菜590多万斤,有力地保证了职厂和家属的身体健康。在当时甘肃省生活极度困难的情况下,工厂职工情绪高昂。队伍稳定,从而保证了生产正常进行。

1961年初,邓小平总书记了解到兰炼在困难条件下生产正常进行,管理井然有序时,非常高兴。在一次谈话中,他称赞说,兰炼是全国最好的厂子,有人看了还奇怪得很,兰州还有这么个厂子!在4月份部党组召开的一次会议上,我传达了小平同志这几句话。大家感到,兰炼得到这个评价,是来之不易的,是经过艰苦努力的。

1960年下半年,苏联政府撕毁合同、撤走专家,使兰炼二期工程一些重要装置被迫缓建;国内原油运输紧张,电力、蒸汽供应不足,也使兰炼生产受到影响。我们党组专门开会研究,采取措施,多方联系,妥善安排。在地方和有关部门支持下.解决兰炼所需原油运输和用电用汽间题。兰炼在三年困难和经济调整中,不但坚持了阵地.而且得到了发展。加工能力有所扩大,产品品种有所增加,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都有提高。

三是兰炼对职工及其家属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得细致扎实。既注意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又注意解决实际困难,干群关系融洽,职工心情舒畅。虽然生产任务紧张.生活很苦,但大家的情绪很高。干劲很大。

四是兰炼的知识分子下作做得很好。他们提拔了一批50年代的大专毕业生,担任车间主任、支部书记或其他领导职务。这些同志全身心地从事生产、科研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而自己的一些困难和实际问题,却顾不上去解决。我在催化裂化车间同一位女工程师交谈时,了解到她结婚多年,因妇女病还没有孩子。我回北京后,托人打听了一些药方,找了一些药寄给了她。后来听说周总理视察兰炼时也很关心她,指示有关部门解决了她的家庭团聚问题。

随着兰州炼油厂的建成投产,我国的炼油工业有了比较快的发展。1959年,全国油品品种增加到309个,汽油、柴油、煤油、润滑油4大类产品总产量达到205万吨,占当年油品销售量的40.6%.在供应工农业和国防建设用油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兰州炼油厂,在50年代末期到60年代初期,一直是我国研制生产高级油品、研制炼油设备仪表以及培养炼油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在消化进口技术、加强企业管理、支援新炼厂建设等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促进了我国炼油工业的发展。可以说,兰炼在这方面起的作用,比它毎年生产多少万吨油品的作用还要大。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