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十九航天员太空现状公开!才上去半个月,为何都“胖”了一圈?

辉日高照 2024-11-21 10:04:59

前言

神舟十九号航天员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于10月30日凌晨乘坐神舟十九号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出发,飞赴天宫空间站执行六个月的驻留任务。

才过去短短半个月,三位航天员的面部变化引起了广泛关注,通过视频连线,我们惊讶地发现,他们的脸都圆润了不少,仿佛是吃胖了一般。

航天员在太空的生活状况究竟如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他们面容的改变?

失重环境下的必然现象

神舟十九号航天员发福了,这着实让不少网友吃了一惊,要知道他们上太空才半个月,怎么这么快就圆润了。

其实这并非个例,通过对比资料不难发现,神舟十八号乘组返回时航天员的面部浮肿更为明显,甚至还伴有眼球充血的症状。

专家给出的答案是:失重导致体液向上半身聚集,这才是他们面部浮肿的真正原因。

在地球上人体内的血液和其他体液会在重力作用下自然下沉,分布相对均衡,但在太空失重环境中,这种平衡被打破了。

体液会不受控制地向上游走,聚集在头部和颈部,从而导致面部组织水肿,出现我们所看到的月亮脸。

月亮脸只是暂时的,一旦航天员回到地面,随着重力环境的恢复,他们的容貌也会逐渐恢复正常,但面部浮肿只是太空生活影响人体的冰山一角,航天员们还要面对更多的挑战。

在失重状态下人体骨骼和肌肉会加速流失,为了减缓这一过程,航天员必须坚持高强度的体能训练,每天至少锻炼2.5小时。

即便如此长时间的太空生活仍会对身体机能造成难以逆转的影响,那么面对种种困难,航天员们的太空生活究竟是怎样的?

太空生活

提到太空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食不果腹,毕竟在失重环境下,食物和水都会漂浮起来,吃饭喝水都成了问题。

事实上早期的航天员在太空中的伙食的确十分简陋,当年苏联的加加林和美国的阿姆斯特朗,大多只能啃啃干巴巴的压缩饼干,喝喝果汁和汤类。

而到了今天随着科技的进步,航天员们的太空餐已经有了长足的改善,各种新鲜蔬菜、水果、肉类等应有尽有,甚至还有香喷喷的烧卖、汉堡等美食。

但这并不意味着航天员们就可以忘乎所以地大快朵颐了,相反他们必须时刻注意控制饮食,以保证身体状态,一旦摄入过多,不光会加重肠胃负担,还可能诱发其他疾病。

此外在太空中由于失重环境,人体新陈代谢下降,消耗的能量也比地面上少,所以航天员的食量其实并不大,除了饮食航天员们还要面对另一个困境:如厕。

在失重状态下粪便和尿液都会四处飘散,稍有不慎就会污染整个舱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航天员们使用的是一种特殊的太空马桶,通过真空吸附来收集排泄物。

不过即便有了这些设备,如厕仍然是一件颇为考验技术的事情,航天员们需要经过专门训练,才能掌握在太空中准确对准马桶的方法。

而工作的繁重和单调,也可能引发焦虑和抑郁,为了缓解压力,航天员们会在工作之余听听音乐、看看书,或者与地面上的亲友视频聊天。

而神舟十九号乘组,才刚刚开始了他们的太空之旅,在接下来的五个多月里,他们还将面临更多未知的挑战。

那么过去半个月里,他们都经历了哪些不寻常的任务?

神十九乘组半月来的工作现状

自神舟十九号成功对接天宫空间站以来,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三位航天员便投入到紧张而有序的工作中。

为了更好地了解微重力对人体的影响,神十九乘组积极配合地面医学专家,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和各项生理指标测试。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评估航天员的健康状况,也为今后的载人航天积累了宝贵经验。

除了关注自身三位航天员还担负着照料空间站的重任,作为一个庞大的太空实验室,天宫号需要经常进行清洁、维修和升级。

航天员们每天都要花数小时检查舱内设备,确保空调、供电、通讯等关键系统运转正常,一旦发现故障,他们还要及时排查原因,进行修复。

而在这些日常工作之外,神十九乘组还接到了一项特殊任务:太空出舱。

与在舱内活动相比,出舱是一个风险更高、难度更大的操作,航天员不但要穿戴笨重的舱外航天服,还要在失重环境下完成一系列精细的动作。

稍有差池就可能发生意外,因此出舱任务需要航天员们进行大量的模拟训练,并与地面指挥中心密切配合。

神十九乘组此次出舱,主要是为了完成空间站的在轨组装和维护,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安装空间碎片防护装置。

地球轨道上漂浮着大量的太空垃圾,从几毫米到几米不等,它们都是以超高速运动的,一旦撞击空间站,后果不堪设想。

为了应对这一威胁,航天员们需要在空间站表面安装一层特殊的防护网,以拦截或削弱太空碎片的冲击力。

这个过程虽然听起来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却十分繁琐,航天员们要在太空中展开笨重的防护网,并用专用工具将其牢牢固定在空间站的合适位置。

在失重状态下,每一个动作都要耗费大量的体力和精力,稍有闪失防护网就可能脱手漂走,甚至缠绕在航天员身上,造成严重后果。

因此在正式出舱之前,航天员们要反复演练每一个步骤,做到烂熟于心,同时地面指挥中心也会全程监控航天员的动作,随时提供技术支持和应急指导。

可以说一次成功的出舱任务,需要天地通力合作缺一不可,此外神十九乘组还肩负着空间科学实验的重任。

在短短半个月里,他们已经开展了数十项实验,涉及材料、生命、基础物理等多个前沿领域。

通过在太空中培育特殊的蛋白质晶体、观测宇宙射线、研究微重力燃烧等,航天员们正在帮助科学家们揭开宇宙的奥秘,推动人类知识的进步。

那么这条道路上,都有哪些值得铭记的里程碑?

中国载人航天的发展历程

今天的成就离不开前辈们的奋斗和牺牲,中国载人航天的发展历程实属不易。

1999年11月20日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这一天神舟一号无人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拉开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序幕。

尽管此前曾有多次动物乘组试飞,但神舟一号的发射,标志着我国已经全面掌握了载人飞船的关键技术,这是中国航天人迈出的第一步,但绝不是最后一步。

此后的20多年里神舟系列飞船不断刷新着中国航天的新高度,从神舟五号首次载人飞行,再到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中国航天人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能力!

特别是2003年当杨利伟从神舟五号的返回舱中走出,向全世界挥手致意时,中华民族终于圆了飞天梦,站在了世界航天的舞台中央。

而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航天大国,神舟系列飞船先后将数十位中国航天员送上太空。

他们或是完成了中国空间站的在轨建造,或是刷新了中国人太空驻留的新纪录,或是开展了各种前沿的空间科学实验。

但我们也要看到,伴随着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航天员们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太空环境的复杂多变,失重、辐射、高低温交替,种种极端条件都在考验着航天员的生理和心理极限,即便是最基本的吃喝拉撒,在太空中也变得异常困难。

随着空间站时代的来临,航天员在轨驻留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半年、一年、甚至更久。

长期脱离地面生活,难免会产生孤独、烦躁等负面情绪,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态,是摆在每一位航天员面前的难题。

空间站的日常维护和科学实验也是重中之重,对航天员的知识和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他们需要掌握空间站各个舱段的结构和功能,还要熟悉各种实验设备的操作规程。

一旦出现故障或意外,航天员们必须冷静应对,及时处置,太空出舱、天地货运等关键任务,更是对航天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全方位考验。

结语:

神舟十九号航天员半个月来在太空的工作和生活状态,让我们对航天事业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尽管失重环境会带来面部浮肿等身体变化,尽管太空生活艰辛而孤独,但航天员们依然坚守岗位,以顽强的意志和过硬的技术,不断挑战人类探索太空的极限。

参考资料:

央视新闻客户端所发布《太空开箱视频来了!神十九航天员乘组开始“拆快递”》

《神舟一号飞船发射成功25周年 神十九航天员太空送祝福》

《神十八、神十九航天员拍下“太空全家福”,向全国人民报平安了!》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