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厌学、玻璃心懒惰孩子越来越多!顿悟父母包办太多是元凶

爱读书的百合 2024-11-05 09:00:19

这几天的感觉,只有四个字:生无可恋。

内心有种悲戚感,有种拳头打在棉花上的无力感。不知道要怎么去面对这一地鸡毛。

自打孩子崴脚后休息,今天已经第四天了,学习进展很慢。询问他缺的两天课有没有补上,抽个时间补一补。

孩子说他不仅补上了,还比进度快了一点。

对此,我没有欣喜也没有再继续追问,他的学习强度和学习时间我是看在眼里的,至于学习效果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他以为会了,另一种就是没有刷题下的眼高手低。

有时候会很有疑惑,像这我么一个努力的人,锚定目标不放松,而且行动超强的一个人,为什么我的孩子一点都不随我?

没有半点我的勤奋和吃苦精神,只想凭借着一点小聪明就能有不错的结果。

我不太相信小聪明能当饭吃?的确,我承认孩子逻辑思维能力不错,记忆力也很好,想法和思路也很好。

但这些只是个人优势,并不是只有这些就可以。

对于孩子来说,学习很苦很累,但这是学生的任务和要承担的责任。

不管如何觉得应试教育有弊端,但它依旧是当下最公平的一种考试制度。既不能改变现状,不如去接纳,去适应环境。

当然,这只是大人的一厢情愿,努力,奋斗,拼搏然后有结果。

包括我自己就是将这些落地到了实处,虽然我自己没有什么高的天赋,但贵在努力,能吃苦而且韧性很强。但凡我想的,一定会去做,一定会言必行,行必果。

这是我的价值观,对于一件事,我只要想做,一定会全力以赴,克服重重困难去做,这是我遵循的底线和对自我的要求。

然而,我发现孩子并不是这样。他只有目标,只有想法,却行动上接连打折扣。

上进是真的想上进,但懒惰是真的懒惰,又受不了一点的嘲讽和质疑。不能说多,不能指出他的问题,一说就撂倒不干了。

我自家孩子是这样,我在咨询过程中了解到的好多孩子也是这样。

这让我思考了一个问题:

为什么父母拼了老命对孩子好,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到最后却养出一个有畏难心理,遇事就躲,还敏感和刺毛的孩子呢?

似乎进入了一个怪圈,父母对孩子无论做了多少事,哪怕对孩子有1%的不好和挑剔,孩子就会觉得父母有问题,父母不理解自己,都是父母的错!

是什么原因,让孩子把一切问题都甩锅给父母,却从来没有审视过自己身上的问题?自己需要承担的责任?以及为自己负责的担当意识?

一说起来,都是父母的错,都是父母不理解。可是孩子就真的理解父母呢?孩子难道就该因为父母没有一次顺自己的心,就全盘否认父母多年的付出?

我认为这是家庭教育的失败和缺陷,是因为父母对孩子太好了,把自己有的没的,一股脑都想给孩子。

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孩子提什么要求都答应。让孩子有种错觉:父母对我就是应该的,我得到所有一切都是理所当然。

这就导致孩子在没有得到一些想要的东西时,就发脾气,耍小性子,就各种无能狂怒,把一切原因都归结到父母身上。

孩子之所以这样,很大程度上是父母惯的,对孩子无原则的有求必应,甚至不求也主动过度给予。

所以才养成了孩子骄纵和任性的习惯,孩子们知道无论他们怎么无理,怎么闹情绪,最后兜底和买单的都是父母,父母不可能不管他。

所以就有了悲戚的父母,拿命去养孩子对孩子好,孩子却丝毫不感恩,觉得一切都是应该的。

所有就有了贪得无厌的孩子,总觉得父母对自己好是理所当然,是情理之中,对父母做不到的地方挑刺和嫌弃。

这是家庭教育中很病态的一种关系,我也在反思自己之前对孩子的教育,发现我的孩子之所以吃不了苦,懒惰,不过是因为我太能干,为他做得太多了,把他保护得太好了。

父母对孩子过度的爱,过度的付出,既可敬又可悲。爱是真爱孩子,但这种爱和付出又显得很廉价,不被珍惜,不被看见和认同的付出,毫无意义。

我自己在家庭教育中走过很多弯路,所以才有了如今的反噬,才有了孩子吃不苦和懒惰,喜欢舒适区的懒散。

父母终究要为自己惯孩子付出代价的,没有权责分明和边界感的关系,最后都是一场艰难的博弈。

如果我能明白这个道理,也许在他孩童时期就该对孩子放手,让他学会自我成长和自我负责,可是哪有岁月可回首?

0 阅读:0